轴承套圈冷辗——车联合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012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套圈冷辗-车联合加工装置,由理料机、提升机B、冷辗环机、集料机、检测机、三点自定心夹具、双端面加工机床、排料机和输送料道A、B、C、传感器、PLC组成。理料机与输送料道A连接,在输送料道A上有传感器,输送料道A出口正对冷辗环机,冷辗环机加工后的工件经输送料道B进入集料机,集料机与提升机B连接,提升机B的另一端是输送料道C,在输送料道C上有检测机,输送料道C另一端正对三点自定心夹具,并置于双端面加工机床一侧,该机床加工后的工件进入排料机,并集料。上述各机均与PLC连接。它具有自动化程序高、占地面积小、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加工设备,具体是自动化生产的轴承套圈冷辗——车联合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套圈(包括轴承外环和内环)是轴承的重要零件,其产品特点是加工精度要求高,工序长,为规模化大批量生产。传统的轴承套圈加工材料是用轴承钢管或锻件,用专用车床和磨床组成流水线进行生产。这种加工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工艺路线长,容易出现装夹误差,很难控制产品精度;需要大量的设备来完成套圈的加工;加工过程产生大量铁屑,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时轴承沟道处的流线被切断,会影响轴承使用寿命。另一种采用精密冷辗技术生产轴承套圈,是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它使用冷辗环机进行精密辗扩,轴承套圈的内孔、外圆柱、沟道、装配倒角和工艺倒角一次辗压成型,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金属材料在冷辗过程中,晶粒被细化,组织致密,轴承套圈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提高。由于冷辗是采用模具的轧制过程,因此套圈端面是不平整的,存在一定的脱模斜度和毛刺,必须对两个端面精加工;对套圈不平整端面用双端面磨床加工,或使用车床加工,使用车床加工是以一个端面定位加工出基准面后,再用车床或磨床完成套圈另一端面的精加工。这种加工方法容易导致套圈两个端面平行度超出公差、沟道对端面的对称度和平行度超出公差。若采用减小模具脱模角,能改善冷辗套圈端面质量,但是模具上容易出现粘连现象,导致模具寿命下降;而且冷辗是一个压力加工的过程,会因原材料硬度和组织的缺陷,影响套圈的几何精度和形位精度。这些工件如混入半成品中,会对套圈的精磨及产品成品合格率产生影响。其次传统的冷辗套圈的生产是冷辗扩和端面分开加工,工艺路线较长,占用设备多,套圈流转过程容易出现混料、磕碰伤;而套圈沟道的精度控制是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精密冷辗技术推广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缩短轴承套圈的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高精度冷辗的轴承套圈;满足轴承大批量自动化生产要求,并提高材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的轴承套圈冷辗——车联合加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理料机、提升机B、冷辗环机、集料机、检测机、三点自定心夹具、双端面加工机床、排料机和输送料道A、B、C、传感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组成。其特征在于理料机与输送料道A连接,在输送料道A上有传感器,输送料道A出口正对冷辗环机,冷辗环机加工后的工件经输送料道B进入集料机,集料机与提升机B连接,提升机B的另一端是输送料道C,在输送料道C上有检测机,根据检测数据修正冷辗环机的尺寸控制,并自动分离出不合格半成品套圈,输送料道C另一端正对三点自定心夹具,把半成品套圈送入夹紧,三点定心夹具装于双端面加工机床的主轴中,由双端面加工机床加工,加工后的工件进入排料机,由排料机集料。传感器、理料机、输送料道、冷辗环机、集料机、检测机、双端面加工机床、三点自定心夹具、排料机均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所述的理料机与冷辗环机之间除了输送料道A外,还有输送料道B和提升机A,所述的传感器是传感器A、传感器B,理料机与输送料道A的一端连接,上面有传感器A,输送料道A的另一端是提升机A的一端,提升机A的另一端是输送料道B的一端,在输送料道B上有传感器B,输送料道B另一端正对冷辗环机。所述的集料机是由推料油缸、集料机油箱、水平料道、油泵构成,推料油缸与水平料道连接,水平料道是置放半成品套圈,半成品套圈上的切削润滑冷却油经水平料道的筛网流入集料机油箱,油泵与集料机油箱连接并与冷辗环机连接。所述的三点自定心夹具是由拉杆、夹具体、径向柱轴、钢球构成,夹具体装在双端面加工机床的主轴上,拉杆伸入夹具体的轴向孔中,在夹具体有三个沿径向等分的柱孔,柱孔内有径向柱轴,径向柱轴的一端是钢球,径向柱轴的另一端与拉杆的一端紧贴,钢球能伸入到半成品套圈构道内。所述的钢球是硬质合金钢球。所述的双端面加工机床上还有定位卸料部件,它由定位卸料油缸和定位卸料杆构成,定位卸料油缸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定位卸料油缸上有定位卸料杆,并置于三点自定心夹具一侧。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联合加工装置由设置在冷辗环机上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现集成控制,在各个工位间工件自动输送和收集,生产、检测过程实现自动化。2、生产流程短、效率高,套圈的全部几何尺寸内、外径,高度,装配倒角,工艺倒角等只要一台冷辗环机和一台双端面加工机床完成精加工。3、设置有自动检测机,实现加工后检测,有效控制加工精度。自动分选不合格品,避免了不合格品混入。4、三点自定心夹具的使用实现了套圈两个端面的同时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设备数量。同时由于采用套圈沟道作为定位基准,套圈沟道对端面的对称度和平行度得到准确控制,可以适当加大冷辗模具脱模角,减少工件粘连,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模具调试难度。5、套圈在联合加工装置各工位间通过输送料道流转,不落地,不会产生挤压和撞击,避免出现磕碰伤。只产生少量的切屑,切削润滑冷却油通过回收装置回收,有利于环保。6、联合加工装置内的各种设备,均可快捷实现联系,并根据生产线现场条件,方便的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占地面积小,输送料道架空,方便人员接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集料机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三点自定心夹具结构示意图。图4是PLC的控制系统框图。图的符号及其说明1是理料机,2是输送料道A,3是提升机A,4是冷辗环机,5是输送料道B,6是集料机,7是提升机B,8是双端面加工机床,9是三点自定心夹具,10是排料机,11是检测机,12是输送料道C,13是输送料道D,14是传感器B,15是传感器A,16是半成品套圈,17是主轴,18是刀夹,19是定位卸料杆,20是定位卸料油缸,61是推料油缸,62是集料机油箱,63是油泵,64是水平料道,91是拉杆,92是夹具体,93是径向柱孔,94是径向柱轴,95是硬质合金钢球,96是杆头,97是柱轴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阐述本技术实施例。它是由输送待加工套圈毛坯的理料机1,用于辗扩毛坯套圈的冷辗环机4,用于夹紧半成品套圈16的三点自定心夹具9,加工此工件两个端面的双端面加工机床8,用于中转和输送待加工或制成套圈的提升机A3、B7和输送料道A2、B5、C12、D13,用于工件的收集、排列并回收切削润滑冷却油的集料机6,用于检验完成半成品套圈16加工成为成品的检测机11,用于排列和堆放成品轴承套圈的排料机10,装于输送料道A2的传感器A15,装于输送料道D13的传感器B14组成。整个装置的各部件依次动作由设置在冷辗环机4上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理料机1与输送料道A2的一端连接,输送料道A2上有传感器A15,另一端与提升机A3连接,提升机A3另一端是输送料道D13,在输送料道D13上有传感器B14,其另一端正对冷辗环机4,输送料道B5一端在冷辗环机4上,另一端在集料机6,集料机6与提升机B7连接,提升机B7另一端是输送料道C12,在输送料道C12上有检测机11,其另一端正对双端面加工机床8,在双端面加工机床8中有三点自定心夹具9,双端面加工机床8又与排料机10连接。所述集料机6是由推料油缸61、水平料道64、油泵63、集料机油箱62构成,集料机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理料机(1)、提升机B(7)、冷辗环机(4)、集料机(6)、检测机(11)、三点自定心夹具(9)、双端面加工机床(8)、排料机(10)和输送料道A(2)、B(5)、C(12)、传感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组成的轴承套圈冷辗-车联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理料机(1)与输送料道A(2)连接,在输送料道A(2)上有传感器,输送料道A(2)出口正对冷辗环机(4),冷辗环机加工后的工件经输送料道B(5)进入集料机(6),集料机(6)与提升机B(7)连接,提升机B(7)的另一端是输送料道C(12),在输送料道C(12)上有检测机(11),输送料道C(12)另一端正对三点自定心夹具(9),把半成品套圈(16)送入夹紧,三点定心夹具(9)装于双端面加工机床(8)的主轴(17)中,由双端面加工机床(8)加工,加工后的工件进入排料机(10),由排料机(10)集料,传感器、理料机(1)、输送料道、冷辗环机(4)、集料机(6)、检测机(11)、双端面加工机床(8)、三点自定心夹具(9)、排料机(10)均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凯岷刘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雄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