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玲敏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798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壳体;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内具有至少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在相邻的两所述水流通道之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电加热元件,在所述发热体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密封端盖;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在两所述密封端盖上,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口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节能,高效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家庭循环水加热的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发动机车能够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使车内保持足够的温度,而电动汽车因没有设置发动机,因此车用空调制暖热源须有一个用电发热的加热器。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制暖热源都是加热空气,经过风道吹到车内,实现空调制暖功能。但因空气加热器安装在塑料风道内,空间狭小,散热性不够理想;并且加热器表温超过200°C,长时间制热出现塑料风道熔化和火灾,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上安装空间所限,加热器功率无法做大,满足不了严寒天气制暖温度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安全,节能,高效的液体加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节能、高效,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家庭循环水加热的液体加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壳体;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内具有至少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在相邻的两所述水流通道之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电加热元件,在所述发热体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密封端盖;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在两所述密封端盖上,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口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发热体由至少两个PTC加热条并排设置而成。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所述PTC加热条包括长条形铝管,在所述铝管内设有若干个PTC发热片和陶瓷片与金属电极板粘接,所述铝管的外部包裹有绝缘薄膜,所述PTC发热片通过金属电极与外接电源线连接。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PTC加热条通过信号线相连,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所述PTC加热条与外接电源的连通和断开。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在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流感应器。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在所述发热体的外壁上插装有延伸至至少一条所述水流通道内的水温感应器。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所述至少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具有一定斜度的斜流段,各水流通道的每一侧端的所述斜流段汇合在一起。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发热体为铝制发热体,在所述发热体外表面涂覆或包裹有隔热材料。如上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密封端盖为铝制密封端盖。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加热器相比,本技术采用PTC加热条作为电加热元件,具有安全,节能,闻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液体加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密封端盖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PTC加热条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壳体;2_发热体;21_水流通道;22_安装槽;23_PTC加热条;24_铝管;25_PTC发热片;26_斜流段;3_控制电路板;4进水管;5-出水管;6_密封端盖;7_水流感应器;8-水温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壳体1、发热体2、控制电路板3、进水管4和出水管5,在发热体2内具有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21,使得水流流经发热体2,当然,也可根据实际要求和发热体2的尺寸大小,水平间隔设置三条或更多条水流通道21。在相邻的两条水流通道21之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22,用于并排安装至少两个PTC加热条23构成的电加热元件,这样当水流流经发热体2时,被PTC加热条23加热升温。在发热体2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密封端盖6,保证水流通道21的密封性。进水管4和出水管5分别连接在两密封端盖6上,且进水管4和出水管5分别与水流通道21的两端口相连通,且进水管4和出水管5延伸至壳体I外侧,从而使得水流通过进水管4和出水管5流入和流出壳体I。与现有的加热器相比,本技术采用PTC加热条23作为电加热元件,具有安全,节能,高效的优点。本技术的水流通道21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条,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制。其中,如图4所示,PTC加热条23包括长条形铝管24,在铝管24内设有若干个PTC发热片25和陶瓷片与金属电极板粘接,铝管24的外部包裹有绝缘薄膜(聚酰亚胺),PTC发热片25通过金属电极与外接电源线连接,PTC发热片采用钛酸钡电子陶瓷材料,各元件安放在铝管内紧密连接,实现发热功能。PTC发热片25的具体结构和发热原理为已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在壳体I内设有控制电路板3,该控制电路板3与PTC加热条23通过信号线相连,通过控制电路板3控制PTC加热条23与外接电源的连通和断开,从而达到控制不同数量PTC加热条23进行加热的目的。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进水管4上设有水流感应器7。当水流通过进水管4时,水流感应器7感应到水流反馈给系统,系统指令向PTC加热条23供电,启动加热工作。水流感应器7由螺纹连接到水流通道21的密封端盖6上,能防止水泵不工作,水道无水发热条干烧。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发热体的外壁上插装有延伸至至少一条水流通道21内的水温感应器8。水温感应器8装在水流通道21内,与水直接接触能有效地感应水温的变化,出水管5由螺纹连接到水流道左盖板上,左右密封端盖6上各有两个安装孔,把整体发热体2由螺丝安装在金属壳体I上,控制电路板3由导线与PTC加热条23连接,其中三条,二条各一组,两感应器7、8由信号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3上,控制电路板3由螺丝安装在壳体I上,由导线和信号线分别连接到电源接口和信号接口。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21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具有一定斜度的斜流段26,各水流通道21的每一侧端的斜流段26汇合在一起,使得上下两水流道由两个斜流段26会合到进、出水口,能有效地带走发热体的热量。在本技术中,发热体2为铝制发热体,在发热体2外表面涂覆或包裹有隔热材料。密封端盖6为铝制密封端盖。本技术针对电动汽车的制暖热源而开发的用电高效加热水的制暖设备。本加热器采用电发热的PTC加热元件,将加热元件中的热量传送至冷却水箱,使水箱里的水变热,经水流路到散热器上,经散热扇将热量传送到风道至车内。本技术在使用时,五根PTC加热条23夹在水流道21中间,水从加热条23两侧流过,高效吸收加热条的热量,五条加热条23通过控制电路板3改变发热条23的数量组合成五条、三条和二条加热可以分级切换制暖能力。PTC加热条23在低温区电阻低,电流通过产生热量,随着温度升高,电阻逐渐增大,电流难流通,发热量随之降低,这一特性符合汽车制暖性能要求,在严寒天气低温区高制热性能。控制系统的电压为12V.DC,当外部开启加热信号,系统打开外接的水泵开始工作,当水流感应器7感应到有水流通过时,反馈给系统3秒后系统指令PTC加热条23通电(320V.DC)工作;当加热水流道21的水温达到70°C时,水温感应器8感应到水温反馈给系统,控制电路板3控制系统断开三条加热条,另外两条继续工作;当加热器水流道21水温超过85°C时五条加热条全部断开;当水温再降到70°C时,两条发热条再工作,使水温保持在70°C 85°C之间;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壳体;?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内具有至少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在相邻的两所述水流通道之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电加热元件,在所述发热体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密封端盖;?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在两所述密封端盖上,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口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包括: 金属壳体;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内具有至少两条水平间隔设置的水流通道,在相邻的两所述水流通道之间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电加热元件,在所述发热体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密封端盖; 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在两所述密封端盖上,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的两端口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由至少两个PTC加热条并排设置而成。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条包括长条形铝管,在所述铝管内设有若干个PTC发热片和陶瓷片与金属电极板粘接,所述铝管的外部包裹有绝缘薄膜,所述PTC发热片通过金属电极与外接电源线连接。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敏
申请(专利权)人:杨玲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