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学范畴,更确切地说是涉及钢制件表面的修复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修复在循环性负载和大温差等复杂条件下工作的轧辊是最成功的。这种轧辊是用过共析体钢制造的、配用于轧钢机的万能轧机座上、热轧制带平行翼缘的H和I型钢。工业的不断发展,包括黑色冶金领域在内,带来了对钢制件的高要求。例如轧辊要在动力加载和温度变化的复杂条件下工作。轧制工艺的改进对轧辊和轧辊的工作面提出了高要求。为使轧钢机达到高生产率,轧辊必须具备足够的硬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碰撞和热冲击强度、高耐磨强度、承受静力负荷的能力;以及对轧制型钢的表面质量和几何尺寸提出了高要求,所以应该具有质量良好的工作面。在轧钢机使用的许多情况下,轧辊的工作面经常出现不均匀的磨损,由此而降低轧制件的表面质量,使规定的线性尺寸产生偏差。目前,由过共析体钢轧辊修复到原始尺寸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磨损的轧辊只能进行重车到较小的尺寸或者重做辊套,或者送去重新熔炼;这样导致铬、钼、镍等合金钢的消耗量明显增加。现有的轧辊工作面修复工艺不能使堆焊层可靠地固定在轧辊的待修复表面上。过共析体钢制件磨损表面的修复工艺大家都是了解的 ...
【技术保护点】
钢制件的表面修复方法包括:预热制件、然后将温度低于预热温度的钢堆焊于已预热制件的待修复表面;结果形成堆焊道,继而由成排的连续焊道在制件待修复表面上形成堆焊层,再使堆焊层在空气中冷却到预热制件的温度。此法的特点是:将制件预热到制件金属的Ms温度以上,而实际上预热的最低温度被控制在300℃;钢的堆焊在保护介质中实现,堆焊的速度保证着至少三个先堆焊道中的每一个加热到温度AI以上,但低于制件金属的Tsol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格尔阿莱克桑德罗维奇托斯托夫,夫拉迪米尔伊利奇楚拉夫莱夫,阿纳托利阿莱克桑德罗维奇基里奇科夫,米哈尔奥希夫维奇阿山斯基,伦格德伊瓦诺维奇希林,夫拉迪米尔尼基夫罗维奇达威多夫,
申请(专利权)人:乌拉尔基洛夫工业学院,以列宁命名的下坦格尔斯基冶金联合企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U[苏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