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81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3
一种枢纽器,具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枢轴,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该第一凸轮结构提供自动闭锁功能,当该第二凸轮结构的第二旋转件的第三内、外凸块搭接于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时,可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问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当对电子产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时,由该枢纽器于预设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不致造成触控屏幕受力向后转动或倾斜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枢纽器,尤其指一种具有两凸轮结构的枢纽器,且该两凸轮结构分别提供自动闭锁及增加摩擦扭力的功能。
技术介绍
按电子产品,诸如便携计算机、电子辞典、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其是将本体设于下半部,并由枢纽器与上半部的盖体连结,使盖体相对于本体部可为的开合。因此,枢纽器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良麻的一大要因。惟为避免在电子产品的本体与盖体开放端设置滑动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的不便现象。因此,如本技术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96586号专利案的「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对应于中国第200620001995.4号专利及美国第7,603,747号专利)所示,是在枢纽器上结合一凸轮结构,该凸轮结构是由一闭锁固定件及一闭锁旋转件对接而成,而使该枢纽器具有自动闭合效果。而随着触控技术的进步,便携计算机采用触控屏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当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掀开至可操作状态时,因前述凸轮结构仅提供自动闭锁的效果,而无增设额外的摩擦扭力变化,例如在某一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以致使用者以手指对触控屏幕上进行按压或滑动过程中,将对触控屏幕施力并使其向后转动及倾斜,进而造成触控操作上的不便,并严重影响触控效果及顺畅度。基于前述枢纽器的缺陷,如本技术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101206127号的「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对应于中国技术第201220144367.7号专利申请)所示,该枢纽器具有一可提供自动闭锁及增加摩擦扭力的凸轮结构,由于该凸轮结构的三阶距离段差较大,而使得弹性体,例如碟形弹片处于自动闭锁的闭合位置时,因过度释放造成闭合力不足,而容易松动。再者,该凸轮结构于开合过程中,碟形弹片会重复进行压缩及释放动作,容易增加弹性体衰退率,进而引响该枢纽器的使用寿命,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枢纽器,包括: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以及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夕卜凸块具有深度落差。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外凸块。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一同插接于该活动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内。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孔则为圆形。本技术提供的枢纽器,还包括: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且该活动架片侧面结合一辅助架片;以及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或辅助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辅助架片或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夕卜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夕卜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外凸块。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分别插接于该活动、辅助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及插孔内。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以及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 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夕卜凸块。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一同插接于该活动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孔则为圆形。1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鸿叶振荧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