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39813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枢纽器,包括一设有一杆部的固定件、一旋转件、一弹片组、一凸轮件、一凹轮件、一固定于所述杆部的末端的紧固件、一固定于所述旋转件的衔接件、一卡固所述衔接件的卡固件及固定套设于所述杆部的一第一摩擦片、一第二摩擦片及一第三摩擦片,所述旋转件、所述凸轮件及弹片组均转动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凹轮件固定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凸轮件固定于所述卡固件,所述衔接件及所述卡固件套设于所述杆部,且随所述旋转件连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衔接件,所述第二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衔接件与所述卡固件,所述第三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卡固件及所述凸轮件,来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枢纽器
技术介绍
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之间一般通过枢纽器相连,以使上盖相对底座开启及闭I=I O一般来讲,枢纽器包括一轴杆、一连接件、一干涉件及一摩擦片。所述连接件及干涉件均转动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摩擦片固定套设于所述轴杆,且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干涉件之间。所述枢纽器利用所述连接件与摩擦片以及干涉件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上盖随意定位于所需要的位置。然而,当电子装置的上盖过重时,所述摩擦力不足以将所述上盖定位在所需要的角度,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供足够摩擦力的枢纽器。一种枢纽器,包括一固定件、一旋转件、一弹片组、一凸轮件、一凹轮件及一紧固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一杆部,所述旋转件、所述凸轮件及弹片组均转动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凹轮件固定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杆部的末端,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一固定于所述旋转件的衔接件、一卡固所述衔接件的卡固件及固定套设于所述杆部的一第一摩擦片、一第二摩擦片及一第三摩擦片,所述凸轮件固定于所述卡固件,所述衔接件及所述卡固件套设于所述杆部,且随所述旋转件连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衔接件,所述第二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衔接件与所述卡固件,所述第三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卡固件及所述凸轮件。本专利技术枢纽器利用所述旋转件、所述衔接件、所述卡固件及所述凸轮件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摩擦片的接触摩擦,来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力。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枢纽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视图。图3为图1的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固定件10固定架12连接板122紧固孔123、3203固定部124轴杆14冠部142杆部144止挡件20固定孔22、342、702、770、780、790切口24止挡面242旋转件30螺钉31连接部32枢接部34枢转孔340止挡块344衔接件40卡榫42圆孔44卡固件50通孔52、602、82卡孔54卡抵片56凸轮件60第一凸块62第二凸块64固定柱65凹轮件70第一凹陷部72第二凹陷部74第一摩擦片77第二摩擦片78第三摩擦片79弹片组80垫片85穿孔850紧固件90具体实施例方式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枢纽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固定件10、一止挡件 20、两旋转件30、一衔接件40、一卡固件50、一凸轮件60、一凹轮件70、一第一摩擦片77、一第二摩擦片78及一第三摩擦片79、一弹片组80、一垫片85及一紧固件90。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90为一螺母。固定件10包括一固定架12及一固定于固定架12的轴杆14。固定架12包括一连接板122及一位于连接板122的一侧的固定部124。连接板122设有若干紧固孔123,以供螺钉或铆钉穿过,从而将固定件10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如笔记本电脑的主体(图未示)°轴杆14设置在固定部124的一侧。轴杆14包括一直径较大的冠部142及一具有双“D”形的截面形状的杆部144。杆部144自冠部142向远离固定部124的方向延伸。止挡件20的中部设有一双“D”形的固定孔22,以便于将止挡件20固定套设于轴杆14的杆部144。止挡件20的周缘处设有一大致为半圆形的切口 24,切口 M的相对端分别形成有一止挡面对2。每一旋转件30大致对称,且呈L形,其包括一连接部32及一自连接部32垂直延伸的枢接部34。连接部32上设有若干紧固孔320,以供螺钉或铆钉穿过,从而将旋转件30 固定于翻盖装置的底座,如笔记本电脑的主体(图未示)。枢接部;34设有一枢转孔340及一方形的固定孔342。枢接部34邻近枢转孔340的部位凸设有一止挡块344。该每一旋转件30的枢接部34相互抵靠,并通过一螺钉31将该两旋转件30固定一起,以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承架。显而易见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两旋转件30可一体成型,而无需用螺钉21连接固定;亦可只设一旋转件30。第一、第二及第三摩擦片77、78、79的结构相同,其中部分别设有一双“D”形固定孔 770、780、790。衔接件40的一端垂直凸伸一卡榫42。卡榫42固定于旋转件30的固定孔342,从而使衔接件40可与旋转件30连动。衔接件40靠近另一相对端的部位设有一圆孔44。卡固件50设有一通孔52及一卡孔M。卡固件50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向卡固件50 的同一侧垂直凸伸一卡抵片56,该两卡抵片56分别夹持于衔接件40的相对两侧边,以使卡固件50随衔接件40连动。凸轮件60的中部沿轴向设有一贯穿的通孔602,以供固定件10的杆部144穿过。 凸轮件60的第一端面相对凸设环绕通孔602的一弧形的第一凸块62及一弧形的第二凸块 64。第一凸块62邻近通孔602的边缘。第二凸块64远离通孔602,且邻近凸轮件60的周缘。凸轮件60自圆周向外凸设一凸部(未标号),凸部末端沿轴向凸伸有一背离凸轮件60 的第一端面的固定柱65。固定柱65卡合于卡固件50的卡孔M,从而凸轮件60可随卡固件50连动。凹轮件70呈圆盘状,其中部沿轴向设有一呈双“D”形贯穿的固定孔702,以便于将凹轮件70固定套设于固定件10的杆部144。凹轮件70的一端面相对设有环绕固定孔702 的一第一凹陷部72及一第二凹陷部74。第一凹陷部72靠近固定孔702的边缘。第二凹陷部74远离固定孔702,且靠近凹轮件70的周缘。弹片组80包括若干个弹性片,每一弹性片的中部设有一通孔82,以供固定件10的杆部144自由穿过。垫片85的中部设有一呈双“D”形的穿孔850,以将垫片85固定套设于固定件10 的杆部144。请结合参照图3,组装时,固定件10的杆部144依次穿过止挡件20的固定孔22、 旋转件30的枢转孔340、第一摩擦片77的固定孔770、衔接件40的圆孔44、第二摩擦片78 的固定孔780、卡固件50的卡孔M、第三摩擦片79的固定孔790、凸轮件60的通孔602、凹轮件70的固定孔702、弹片组80的通孔82、垫片85的穿孔850。紧固件90固定于固定件 10的杆部144的末端,以防止垫片85、弹片组80、凹轮件70、凸轮件60、卡固件50、衔接件 40、第一摩擦片77、第二摩擦片78、第三摩擦片79、止挡件20及旋转件30自杆部144脱落。 此时,衔接件40的卡榫42卡合于旋转件30的固定孔342。卡固件50的卡抵片56夹持衔接件40的相对两侧。凸轮件60的固定柱65固定于卡固件50的卡孔M。凸轮件60的第一及第二凸块62、64分别收容于凹轮件70的第一及第二凹陷部72、74。止挡件20的相对侧面分别抵靠于固定件10的冠部142及旋转件30。且,旋转件30的止挡块344抵靠于止挡件20的其中一止挡面M2。第一摩擦片77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旋转件30的枢接部34 与衔接件40。第二摩擦片78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衔接件40和卡固件50。第三摩擦片79 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卡固件50和凸轮件60。使用时,使旋转件30绕着固定件10的杆部144转动,带动衔接件40、卡固件50及凸轮件60 —起连动。此时,旋转件30、衔接件40、卡固件50及凸轮件60相对止挡件20、 第一、第二及第三摩擦片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枢纽器,包括一固定件、一旋转件、一弹片组、一凸轮件、一凹轮件及一紧固件,所述固定件包括一杆部,所述旋转件、所述凸轮件及弹片组均转动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凹轮件固定套设于所述杆部,所述紧固件固定于所述杆部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器还包括一固定于所述旋转件的衔接件、一卡固所述衔接件的卡固件及固定套设于所述杆部的一第一摩擦片、一第二摩擦片及一第三摩擦片,所述凸轮件固定于所述卡固件,所述衔接件及所述卡固件套设于所述杆部,且随所述旋转件连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衔接件,所述第二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衔接件与所述卡固件,所述第三摩擦片的相对面分别抵顶于所述卡固件及所述凸轮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