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枢轴机构,被构成为,具备在固定凸轮面上具有第1及第2扇形凸部的固定凸轮、及在旋转凸轮面上具有第1及第2扇形凹部的旋转凸轮;在啮合位置,第1及第2扇形凸部与第1及第2扇形凹部相啮合,并且,固定凸轮面的第1及第2扇形凸部上所设置的内周凸部及外周凸部与旋转凸轮面的第1及第2扇形凹部上所设置的内周凹部及外周凹部相啮合。另外,在啮合位置以外的位置,被构成为,旋转凸轮面的各凹部以外的位置处所形成的旋转侧凸部在固定凸轮面上所形成的各凸部的至少2个位置处进行系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枢轴(hinge ;也称“铰接”)机构,特别地,涉及一种在便携式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机器的折叠部中所使用的枢轴机构。
技术介绍
例如,在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机器中,具有将盖体部构成为相对于主体部可旋转的电子机器;在这种电子机器中,主体部和盖体部的连接部分配设有枢轴机构。另外,在便携式电子机器中,还需要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较难进行开盖。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枢轴机构,S卩,将具有凸部的第I凸轮、及与其相啮合的具有凹部的第2凸轮配置为互相面对。另外,在具有该结构的枢轴机构中,例如,第I凸轮(固定凸轮)与主体部连接,并且,第2凸轮(旋转凸轮)与盖体部连接;通过旋转凸轮相对于固定凸轮进行旋转,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可进行旋转(专利文献I)。图10是用于对现有的枢轴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略结构图。枢轴机构具有固定凸轮100和旋转凸轮101。在固定凸轮100的凸轮面上分别形成有扇形形状的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U02B、及固定侧扇形凹部103AU03B。具体而言,在图10中,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形成有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固定侧扇形凹部103A、固定侧扇形凸部102B、及固定侧扇形凹部103B。另外,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和固定侧扇形凸部102B被配置为相离180° ;固定侧扇形凹部103A和固定侧扇形凹部103B也被配置为相离180°。另一方面,在旋转凸轮101的凸轮面上也分别形成有扇形形状的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105B、及旋转侧扇形凸部104A、104B,它们的配置顺序为,在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上依次形成有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旋转侧扇形凸部104A、旋转侧扇形凹部105B、及旋转侧扇形凸部104B。另外,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和旋转侧扇形凹部105B被配置为相离180° ;旋转侧扇形凸部104A和旋转侧扇形凸部104B也被配置为相离180°。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固定凸轮100及旋转凸轮101中,在固定凸轮100的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102B和旋转凸轮101的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105B相互啮合的(系合(卡合))的状态下,因为发生了所谓的“吸入力”的作用,所以,可对盖体部的相对于主体部的旋转进行限制。通过该吸入力,可防止盖体部的相对于主体部的晃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图10所示的现有结构中,在如下两个状态下发生吸入力,即,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与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相啮合,并且固定侧扇形凸部102B与旋转侧扇形凹部105B相啮合的状态(此时的旋转凸轮101的旋转角度为0° );以及、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与旋转侧扇形凹部105B相啮合,并且固定侧扇形凸部102B与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相啮合的状态。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与旋转侧扇形凹部105B卩齿合,并且固定侧扇形凸部102B与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相啮合的状态为,旋转凸轮101相对于上述旋转角度0°的状态旋转了 180°的状态。所以,在现有的枢轴机构中,吸入力发生在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为关闭了的状态(旋转角度为0°的状态)、及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为水平地打开了的状态(旋转角度为180°的状态)这两个状态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 196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盖体上设置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中,为了提高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认性,希望可使盖体保持在相对于主体部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状态下(即,可进行倾斜(tilt))。在近几年的电子机器中,提出了一种如下的枢轴机构,S卩,仅在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被关闭了的一个位置处将盖体部系止在主体部上,在除了该系止位置的其它角度范围内,可在任意角度处使盖体部相对于主体部保持固定。在具有该结构的枢轴机构中,形成于第I凸轮的凸部和形成于第2凸轮的凹部的相啮合的位置(发生吸入力的位置)仅为一处。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枢轴机构中,对固定凸轮100的结构而言,如果仅保留固定侧扇形凸部102A,而将其它部分都形成为凹部,并且,对旋转凸轮101的结构而言,如果仅保留旋转侧扇形凹部105A,而将其它部分都形成为凸部,则这样的结构与上述的发生吸入力的位置仅为一处的结构等价。在上述结构中,在凸部与凹部啮合了的状态(发生了吸入作用的状态)下不发生晃动。但是,在凸部从凹部脱离了的状态下,仅在第I凸轮的一处所形成的凸部在第2凸轮的凹部以外的凸部上进行滑动。为此,存在着如下问题,即,因为第I凸轮和第2凸轮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空间部分,并且,第I及第2凸轮以凸部和平面部的抵接位置为中心发生了倾斜,所以,基于枢轴机构的旋转动作中会发生晃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进行无晃动的稳定旋转动作的枢轴机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枢轴机构包含:轴;固定凸轮,具有所述轴插入的第I插入孔、及形成有第I及第2扇形凸部的固定凸轮面,其中,所述轴在所述第I插入孔内可进行旋转;旋转凸轮,具有所述轴插入的第2插入孔、及形成有第I及第2扇形凹部的旋转凸轮面,并被配设为,沿所述轴的轴线方向可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轴不能进行旋转;及弹性部件,使所述固定凸轮面和所述旋转凸轮面压接。所述枢轴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凸轮面上,以从所述第I扇形凸部开始沿所述第I插入孔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周凸部,并且,以从所述第2扇形凸部开始沿所述固定凸轮的外周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凸部;在所述旋转凸轮面上,以从所述第I扇形凹部开始沿所述第2插入孔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周凹部,并且,以从所述第2扇形凹部开始沿所述旋转凸轮的外周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凹部;在所述固定凸轮和所述旋转凸轮的相啮合的啮合位置,所述第I及第2扇型凸部分别与所述第I及第2扇形凹部相啮合,并且,所述内周及外周凸部分别与所述内周及外周凹部相啮合;在所述啮合位置以外的位置,在所述旋转凸轮面的所述第I和第2扇形凹部及所述内周和外周凹部的形成位置以外的位置上所形成的旋转侧凸部与所述固定凸轮面的所述第I扇型凸部、所述第2扇型凸部、所述内周凸部、或所述外周凸部相系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是旋转360°的期间内仅进行一次系止(产生吸入力)的枢轴机构,也可以确保进行无晃动的稳定旋转动作。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截面图。[图2A]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左侧面图。[图2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正面图。[图2C]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右侧面图。[图3]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固定凸轮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4]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旋转凸轮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5A]表示位于上侧的固定凸轮和位于下侧的旋转凸轮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5B]表示位于上侧的旋转凸轮和位于下侧的固定凸轮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旋转凸轮的旋转角度为0°的状态的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旋转凸轮的旋转角度为90°的状态的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轴机构的、旋转凸轮的旋转角度为180°的状态的图。[图9]表示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0 JP 2010-2036171.一种枢轴机构,包含: 轴, 固定凸轮,具有所述轴插入的第I插入孔、及形成有第I及第2扇形凸部的固定凸轮面,其中,所述轴在所述第I插入孔内可进行旋转, 旋转凸轮,具有所述轴插入的第2插入孔、及形成有第I及第2扇形凹部的旋转凸轮面,并被配设为,沿所述轴的轴线方向可进行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轴不能进行旋转,及 弹性部件,使所述固定凸轮面和所述旋转凸轮面压接, 所述枢轴机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凸轮面上,以从所述第I扇形凸部开始沿所述第I插入孔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周凸部,并且,以从所述第2扇形凸部开始沿所述固定凸轮的外周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凸部, 在所述旋转凸轮面上,以从所述第I扇形凹部开始沿所述第2插入孔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内周凹部,并且,以从所述第2扇形凹部开始沿所述旋转凸轮的外周向两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外周凹部, 在所述固定凸轮和所述旋转凸轮的相啮合的啮合位置,所述第I及第2扇型凸部分别与所述第I及第2扇形凹部相啮合,并且,所述内周及外周凸部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柿崎树渡,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