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锌-镁系合金的铸造-模锻组合成型工艺方法。当今国内外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大多为单一性工艺,如铸造、锻压、焊接等。各种加工工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难以克服的缺点。铸造成型工艺极易产生各种铸造缺陷,且晶粒度大,尤其是铝合金在熔化过程中易吸气,因而在凝固过程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气孔(或针孔),严重影响机械性能,经常使大量铸件报废。而压力加工工艺工序繁杂,多到十几道,甚至几十道,要反复加热多次,还需采用锻锤、大型压力机等多种大型设备,耗费能源多,原材料利用率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铝-锌-镁系合金的铸造-模锻组合成型工艺,从而吸取铸造和锻造两种加工工艺的优点,以消除它们各自的缺点。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铸造-模锻组合成型工艺如下所述第一阶段,即铸造工艺过程是先将清理好的纯铝锭、回炉料、铝铬铝锰中间合金放入温度为400℃~500℃的铁坩锅中,此铁坩锅是用电炉加热。待炉料溶化后,继续对铁坩锅进行加热,使其升温到700℃~720℃,加入铝钛中间合金及锌块,待上述所加入的物料全部熔化后进行搅拌,然后再使物料升温到720℃~730℃,此时用钟罩将镁锭压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AL-Zn-Mg系合金铸造--模锻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清理好的纯铝锭、回炉料和铝锰、铝铬中间合金放入用电炉加热,温度为400℃~500℃的铁坩埚中,待炉料熔化后,使炉料升温到700℃~720℃,加入铝钛中间合金及锌块,全部熔化后进行搅拌,然后再加热到720℃~730℃,用钟罩将镁锭压入铁坩埚内充分搅拌,再加热到740℃~750℃用氯化锌精炼,5~8分钟后扒渣,使690℃~720℃的液体金属浇入200℃~350℃的金属型内,然后将清理好的铸件放入320℃~400℃的锻模内,锻模腔壁内涂以润滑剂,铸件始锻温度是420℃~540℃,采用压力机进行模锻,模锻压力为60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锡祥,庞志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市自行车闸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