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壁筒形件精密加工的新方法。薄壁筒形件,尤其是长径比大的薄壁筒形件的加工难度较高。目前采用的加工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车削,即在车床上加工。其主要缺点是效率低,材料利用率低,更重要的是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很难保证,壁厚差大,废品率高,而且粗糙表面较难再加工。第二种方法是镗孔,即在专用镗床上进行加工,除生产率和精度略有提高外,其他问题同样存在,而且设备投资大。该类零件可采用旋压成形工艺加工,该方法具有节约原材料、提高生产率和尺寸精度较高等优点。但旋压工艺对毛坯的精度要求高,不能直接使用热轧无缝管,而且产品的残余应力大,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工艺难点多,加工成本高。另外还可采用正挤压或反挤压等新工艺加工。但冷挤压所需设备吨位大,模具成本高、精度要求高,寿命短。而且无法稳定保证加工精度。而常规的变薄拉延工艺不仅无法用于管材加工,而且精度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具有低材耗、高效率、高质量、低废品率,而且操作简单的薄壁筒形件的新型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是管坯下料-常规表面处理(酸洗、磷化、皂化)-预成形(涨形)-终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筒形件的精密成形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的工艺流程为:管坯下料——表面处理——预成形——终成形——切边;所述的管坯下料是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做坯料,管坯的外径应和产品的外径相同或略小,管坯的壁厚等于产品的最大壁厚+0.5~mm,管坯的长度按产品重量的102~104%换算;所述的表面处理是对管坯进行常规的酸洗、磷化、皂化等表面处理;所述的涨形(预成形)是用特殊设计的阶梯凸模对经过表面处理的管坯进行涨形;所述的挤拉成形(终成形)是将涨形后的管坯连同阶梯形凸模一起压入由凹模Ⅰ、凹模Ⅱ、卸料块、卸料圈、导向筒组成的模具内进行挤拉复合成形(即终成形),成形完成后,压机带动凸模回程,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弘,邢光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