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一段棒料所形成的切削刀坯,所述刀坯包括: 两相对的端面, 一对相对的侧面, 一背面, 一具有第一和第二装配面的前面、一前倾面和一连接面, 所述第一装配面位于所述相对侧面之一的邻近且与所述那个侧面形成一所述刀坯的角隅 所述第二装配面位于所述相对侧面的另一侧面的附近且与所述另一侧面形成另一所述刀坯的角隅, 所述前倾面通常从所述第一装配面朝着第二装配面方向延伸且相对于所述装配面以一倾斜角加以定向, 所述连接面通常从所述第二装配面向所述背面延伸且与所述前倾面相交。(*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针对切削齿轮和相关的带齿制品的切削刀,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由一段棒料所形成切削刀坯和由其所形成的切削刀。在齿轮和相关的带齿制品的生产中,通常采用的一种类型的切削刀是一称之为棒型切削刀的刀片(刀具),这种刀片由一段诸如M2高速钢的棒形材料所制成,这样的一些刀片被夹紧在装在齿轮切削机床的刀轴上的刀盘中,且被送进与齿轮坯接触以把轮坯加工成齿廓。利用这种切削刀的齿轮切削机床;例如,克伦泽等人的美国专利号4,981,402所示为技术上已知的。一种棒型切削刀的形状是如此设计的,因此,只有顶面和侧面(压力侧和余隙侧)需要磨削,以便磨尖切削刀,而保护刀的前面。这些切削刀被称作为“成形磨刃”切削刀。成形磨刃切削刀是这样的,以致于各刀片的长度可通过各自的磨尖而缩短,为此,刀片具有一前切削面长度,借此,刀片可按需要加以轴向地送进刀盘槽中,以便为恢复表面外形提供适当的棒料。在瑞安的美国专利号4,260,299和基钦等人的4,621,954和布莱克斯利的4,575,285中可看到这种切削刀的一些实例。一些诸如上述专利中所示的那些切削刀包括两部分,一基部和一切削端部。基部一般是矩形横截面的。不过,切削端部包括一几乎左右地横过刀片的前部延伸并以特定倾斜角(前角)定向的倾斜面,以便产生离开切削刃方向的后角(relief)。由于这种构形,例如,刀片可用来作为右旋刀具(逆时针方向转动)方式切削内(凹面)齿轮齿侧面或以左旋刀具(顺时针方向转动)方向切削外(凸面)齿轮齿侧面。但是,对于用右旋刀具切削外齿轮齿侧面和用左旋工具切削内齿轮齿侧面而言,“镜象”切削刀是必需的,在与上述的切削刀比较时,这种刀具在其前面的相对侧上具有一切削刃和具有以相对方式横穿前面而延伸的倾面。在切削刀一开始装在刀盘的槽中时;基部和切削端部安放在刀盘的槽中,而只有切削端部可足够地延伸过刀盘面;这种延伸对加工所需的工件是必需的。超出刀盘面的刀具过度长度会对刀具不稳定性产生影响。甚至在切削刀被磨削后必需轴向地改变刀具放在槽中位置,由于磨削加工而减小其长度,切削端部的一部分则留在槽内。虽然切削刀的基部在刀具盘中得到充分地支承,但由于刀体的一部分通过切削刀倾斜面的形成而被切去,故位于刀盘槽中的切削端部没有得到完全支持。当刀具轴向推进槽中达到只有刀具的基部留在槽中的一位置时,即轴向进刀导致紧靠倾斜面的基部的部分基本上与刀盘的表面齐平时,于是切削刀将充分地得到支承。但是,因为,通常有保留在刀具的前表面的不适当量的倾斜面,允许刀具有另一次磨削,所以这种刀具的轴向进刀位置应表示切削刀的有效长度的终端。因此,在工件切削过程中,在基部因为其矩形截面而可以在所有四个角隅上加以支承,而切削刀具的所有四个角隅(切削端部)未被支承在刀盘中,虽然在许多应用中是稳定的,但在较高的切削载荷和应力的状况下,例如当大量的棒料由切削刀通过工件的齿槽的各次走刀而加以切去时,切削刀的部分(切削端部)具有扭转的倾向。切削刀具的扭转实际上改变刀具的切削刃位置而形成不可接受的齿侧面。除了切削刀的使用寿命的期限外,因为缺少对刀具有完全支承,在刀具使用过程的所有时间内,都存在潜在的不稳定状况。在上述所引援的美国专利号4,621,954中,在切削刀背面的任一侧上含有窄部,以便为在对安置在单一刀盘槽中的切削刀提供间隙。但是,包含在背面上这些窄部决不会影响刀具切削端部的前面。由于形成倾斜面所切去的刀具部分仍然存在着不充足完全的支承。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能切削刀坯,它具有一前倾斜面并能形成一与待加以切削(切割)的齿面或刀具转向方向无关的切削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为切削刀提供装配面,即使切削刀具有遍及其全长的前倾斜面,可避免在切削操作中,其在刀盘中的扭转。本专利技术包括一切削刀坯和一由其所形成的切削刀。通常四边形横截面的切削刀坯包括两相对端面、一对相对侧面、一背面和一前面,而前面包括一对装配面、一前倾斜面和一连接面。前倾斜面和连接面位于两装配面之间。前倾斜面从一对装配面之一中伸出并相对于该装配面以倾斜角取向。连接面从一对装配面的另一个面延伸到倾斜面并且与倾斜面相交。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按上述规定的由刀具坯所形成的切削刀。切削刀包括一压力侧面、一余隙侧面和一顶面。压力侧面相对于侧面以预定压力角加以取向,切削刃由压力侧面和前面相交线加以形成。余隙侧面相对于侧面以预定后角(余隙角)加以定向且余隙刃由余隙侧面和前面的相交线加以形成。附图说明图1和2分别表示现有技术类型的切削刀的一等角视图和一俯视图。图3和4分别表示现有技术另一种切削刀类型的一等角视图和一俯视图。图5表示一安放在刀盘槽中的现有技术切削刀。图6表示从刀盘的表面上所观察到的刀盘槽中的图5的切削刀。图7表示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坯。图8表示一图7的切削刀坯的横截面视图。图9表示一本专利技术的可替换的切削刀坯的侧视图。图10和11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由单一切削刀坯所形成的同一刀具转动方向的内和外切齿刀。图12和13分别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的一等角视图和一俯视图。图14和15分别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切削刀的一等角视图和一俯视图。图16和17分别表示安置在刀盘槽中且从刀盘的表面的槽中所观察到的图12的切削刀。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最佳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应该理解在整个附图中对于同样的部件采用同一参考号。图1和2表示由一段棒形材料所形成的、一种类型的常规成形磨刃的棒型切削刀。这种切削刀由一基部2和一切削端部4组成,基部2包括一前面6。侧表面8和一直延伸到与切削刀的长度等长的背面14。切削端部4包括一窄的前面7,该前面是基部前面6的延伸,一以特定倾斜角(前角)K定向的倾斜面10、一肩12、一压力侧面16、一顶面18和一余隙侧面20。切削刃17是由压力侧面16和倾斜面10的相交线所形成的,而余隙刃21是由余隙侧面20和倾斜面10的相交线所形成的。顶面18如以角度λ所示从前(面)到后(面)加以降低,切削刃17相对于侧面8以压力角φ加以定向,而余隙刃21相对于侧面8以后角(留隙角)β加以定向。图3和4表示另一种类型的常规成形磨刃的切削刀。虽然这种类型切削刀的大多数特点类似于在图1和2中所示的切削刀的特点,但图3和4的切削刀包括一第二表面25,该第二表面25一直延伸到与刀具的长度等长的凹槽所构成。第二表面25以与倾斜角K不同的角度加以定向。在其与余隙侧面20的相交线上,第二表面25形成第二切削刃26,该切削刃可用于切削齿槽底的一部分以及与由切削刃17所切削的齿侧面相对的齿侧面一部分。在表面10和25之间则形成一断屑面27。图5和6表示一安置在刀盘32的槽30中的图1所示的切削刀。可以看到基部2和切削端部4位于槽30中。即使因切削刀被磨快以致使长度减少并因此需要改变在槽30中的轴向位置时,基部2和切削端部4的部分仍将处在槽30中。参看图6,它是一从刀盘32的表面向槽30观看的视图,应该看到尽管矩形基部2完全是依靠槽30的所有侧面所支承的,但切削端部4并不沿着倾斜面10支承的。应该注意到夹紧块(未示出)或类似的结构会紧靠在切削刀的外侧面上以使它保持在槽30的位置中。这种夹紧装置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为图面清晰的目的,未将其示出。通过几乎切削刀前部的大部分形成的倾斜面10切除去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理查德·C·布莱克斯利,理查德·L·基钦,
申请(专利权)人:格里森工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