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游艇的锚系系统,游艇具有首部露天甲板和位于露天甲板之下的内甲板以及由内甲板底部和内甲板顶部形成的容置一对锚系的夹层空间,锚系包括:锚;锚机,设置于内甲板底部且邻近游艇前部;锚链舱,是于内甲板底部向下延伸设置的舱室;锚穴,是于游艇首部船舷外板向内凹设的用于容置锚的容置空间;第一导向滚轮设于内甲板底部;第二导向滚轮设于内甲板顶部;锚链,一端固定于锚链舱内,另一端依次为穿过内甲板底部、绕过锚机上的链轮、第一导向滚轮和第二导向滚轮、穿过锚穴连接杆锚;止链器,设置于链轮与第一导向滚轮之间,用于锁止锚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游艇的锚系系统的游艇,该船首部露天甲板可做为直升机降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游艇和工程船舶的锚系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将锚系布置在甲板内的锚系系统的布置方式,以将首部露天甲板用于直升机甲板或其它用途。
技术介绍
船舶的锚系一般设置在露天甲板,便于操作,但对于特殊的船型,如游艇,露天甲板必须尽量设计成休闲区域,特别是大型豪华游艇的直升机甲板也要占用开敞的露天甲板。如何满足这种需求,节省出首部的露天甲板做为直升机降落使用,是本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艇的锚系系统,游艇采用该锚系系统的布置方式可以解决当首部露天甲板被直升机甲板占用,无法在首部露天甲板布置锚系和系泊设备首部露天甲板的布置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游艇的锚系系统,游艇具有首部露天甲板和位于首部露天甲板之下的内甲板,以及由内甲板底部和内甲板顶部形成的容置一对锚系的夹层空间,所述锚系又包括:锚;锚机,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且邻近所述游艇前部;锚链舱,是于所述内甲板底部向下延伸设置的舱室;锚穴,是于所述游艇首部船舷外板向内凹设的用于容置所述锚的容置空间;第一导向滚轮,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第二导向滚轮,设置于所述内甲板顶部;锚链,一端固定于所述锚链舱内,另一端依次为穿过所述内甲板底部、绕过所述锚机上的链轮、所述第一导向滚轮和所述第二导向滚轮、穿过所述锚穴连接所述杆锚;止链器,设置于所述链轮与所述第一导向滚轮之间,用于锁止锚链。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每组锚系还包括锚平台,枢设于游艇首部侧舷上,所述锚平台具有开启形成平台和关闭形成水密外板的两个位置。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每组锚系还包括用于锚链穿过进入锚穴的锚链筒,为管状结构,所述锚链筒的下端与所述锚穴固定,上端呈自由状态,所述锚又包括锚齿和锚杆,所述锚杆枢接于所述锚齿,所述锚链穿过所述锚链筒连接所述锚杆。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每组锚系还包括用于锚链穿过进入锚链舱的锚链管,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贯穿所述锚链舱。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滚轮和第二导向滚轮分别设置于同一垂直面内。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所述锚系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船固定于码头的、对称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且位于游船前部两侧的两组系泊设备。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每组系泊设备包括:绞盘、带缆桩、导缆孔、缆绳;所述绞盘设置于所述锚机的顶部,所述带缆桩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邻近游艇侧壁位置,所述导缆孔相对所述带缆桩开设于游艇侧壁上,所述缆绳的一端系于所述带缆桩上,另一端缠绕所述绞盘后穿过所述导缆孔系固于码头上。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所述带缆桩和导缆孔为分别设置于所述绞盘前部和后部的两对。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其中所述游艇的锚系系统还包括当锚钩住海底无法收回时,将锚链断开抛弃锚与锚链的弃锚器,所述弃锚器设置在所述锚链舱的舱壁上。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游艇,其包括上述的游艇的锚系系统。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游艇采用将锚系和系泊设备设置于内甲板的布置方式,可以解决当首部露天甲板被直升机甲板占用,无法在首部露天甲板布置锚系和系泊设备首部露天甲板的布置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船舶首部露天甲板示意图;图2为内甲板的锚系和系泊布置示意图;图3为船舶纵剖锚系布置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锚链筒的A-A剖视图;图5为船舶首部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0船舶(游艇)101露天甲板102内甲板底部103内甲板顶部104夹层空间I 锚2 锚机3 锚链4止链器5锚链筒6 锚穴7锚链舱8锚链管9弃锚器10第一导向滚轮11第二导向滚轮12锚平台13带缆桩14导缆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在图2、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揭示一种游艇的锚系系统,是将锚系和系泊设备设置于内甲板的布置方式,可以不涉及和占用船舶或游艇的露天甲板的使用。如图3船舶或游艇具有首部露天甲板101和位于首部露天甲板101之下的内甲板,以及由内甲板底部103和内甲板顶部104形成的容置一对锚系的夹层空间105。所述锚系包括:锚1,锚机2,锚链3,止链器4,锚链筒5,锚穴6,锚链舱7,锚链管8,弃锚器9,第一导向滚轮10、第二导向滚轮11,弃锚器12 ;所述系泊设备包括:绞盘,带缆桩13,导缆孔14,缆绳。所述锚I包括锚齿和锚杆,所述锚杆枢接于所述锚齿;所述锚机2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103且邻近所述游艇100的前部靠近中线位置;锚链舱3是于所述内甲板底部103向下延伸设置的舱室;所述锚穴6是于所述游艇首部船舷外板向内凹设的用于容置所述锚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导向滚轮10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103 ;所述第二导向滚轮11设置于所述内甲板顶部104 ;所述锚链3 —端固定于所述锚链舱7内,另一端依次为穿过所述内甲板底部103、绕过所述锚机2上的链轮、所述第一导向滚轮10和所述第二导向滚轮11、穿过所述锚穴6连接所述锚I ;所述止链器4设置于所述链轮与所述第一导向滚轮10之间,用于锁止锚链3。所述锚I又包括锚齿和锚杆,所述锚杆枢接于所述锚齿,所述锚链筒5为管状结构,用于锚链3穿过进入锚穴6,所述锚链筒5的下端与锚穴6固定,上端呈自由状态,所述锚链3穿过所述锚链筒5连接所述锚杆。所述锚链管8用于锚链3穿过进入锚链舱7,所述锚链管8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103贯穿所述锚链舱7。所述锚平台12枢设于游艇首部侧舷上,所述锚平台12开启时可以形成操作平台,关闭时可以形成水密外板。所述弃锚器9设置在所述锚链舱7的舱壁上,用于当锚钩住海底无法收回时,将锚链断开抛弃锚与锚链。参见图1船舶首部露天甲板示意图;图2内甲板的锚系和系泊布置示意图;图3船舶纵剖锚系布置示意图;图4沿锚链筒剖视图;图5船舶首部剖视图。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揭示的锚系主要包括:锚I,锚机2,锚链3,止链器4,锚链筒5,锚穴6,锚链舱7,锚链管8,弃锚器9,第一导向滚轮10、第二导向滚轮11,用于在开敞的浅水区域将船系固在海底,避免船舶随着风和海流移动。本技术的锚系布置为:两台锚机2布置在内甲板底部103的前方靠近中线位置,锚链3绕过锚机2分别向后,在链轮上为180度的包角,靠船中线的一侧向后设置锚链管8进入锚链舱7。另一侧向后设置止链器4,再向后直线设置第一导向滚轮10,锚链3绕过第一导向滚轮10后向上,在内甲板顶部104设置另一个导向滚轮11,锚链3绕过此导向滚轮11后进入锚链筒5及锚穴6。本技术锚机2采用立式,锚链3从锚链舱7出来向前绕过锚机2,水平向后经过止链器4,再穿过装在内甲板底部103的第一导向滚轮10垂直向上再绕过装在内甲板顶部104的第二导向滚轮11后进入锚链筒5,由于锚穴6的高度位置必须与水面有一定距离,因此设置两个导向滚轮10、11将锚链提至高处再顺利进入锚链筒5。本技术揭示的系泊设备包括:绞盘,带缆桩13,导缆孔14,缆绳。本技术的系泊设置布置为:锚机2顶部设置为绞盘,船舶上设置两对带缆桩13和导缆孔14,靠近左右舷侧,分别位于绞盘前方和后方。本技术的带缆桩13和导缆孔14同样设计在内甲板,为避免航行时海水进入该区域,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游艇的锚系系统,游艇具有首部露天甲板和位于首部露天甲板之下的内甲板,以及由内甲板底部和内甲板顶部形成的容置一对锚系的夹层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系又包括:锚;锚机,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且邻近所述游艇前部;锚链舱,是于所述内甲板底部向下延伸设置的舱室;锚穴,是于所述游艇首部船舷外板向内凹设的用于容置所述锚的容置空间;第一导向滚轮,设置于所述内甲板底部;第二导向滚轮,设置于所述内甲板顶部;锚链,一端固定于所述锚链舱内,另一端依次为穿过所述内甲板底部、绕过所述锚机上的链轮、所述第一导向滚轮和所述第二导向滚轮、穿过所述锚穴连接所述杆锚;止链器,设置于所述链轮与所述第一导向滚轮之间,用于锁止锚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玉,伊塔·西姆霍尼,王凯,吕军,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