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霉贴片结构,包括一吸附层,成形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吸附层第一面设有复数渗透孔供高压冲填奈米化防霉微粒;一薄膜层,由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构成,且设于该吸附层第一面;一黏着层,设于该吸附层第二面;一离型纸层,相对该吸附层设于该黏着层上,藉此,令奈米化防霉微粒经由该渗透孔高压灌填至该贴片内部,避免防霉微粒渗出或快速逸散,达到增加贴片防霉时效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贴片结构,特别是涉及ー种防霉贴片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为防止霉菌孳生所发展出的防霉产品有以溶剂、药锭等形态进行使用者,且溶剂和药锭为避免使用者直接和防霉药剂接触,需以包装袋或容器配合使用,却有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所以,有相关业者发展出ー种内含有防霉药剂的贴片,透过在吸附有防霉药剂的层结构上设置黏着剂,以达到贴附在特定空间使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防霉贴片内含的防霉药剂是以湿式溶剂形态吸附在贴片内,有药剂容易渗出而快速挥发造成防霉作用时效短的缺点,此外,使用时亦容易与外渗药剂接触,有使用安全性不足的疑虑,故习知防霉贴片结构在使用上尚有其进ー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防霉贴片结构,其主要是该贴片的吸附层设有复数渗透孔,令奈米化防霉微粒经由该渗透孔高压灌填至该贴片内部,避免防霉微粒滲出或快速逸散,达到增加贴片防霉时效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防霉贴片结构,其主要是该贴片具有一含有奈米化防霉微粒的蜡层,避免防霉微粒滲出或快速逸散,达到增加贴片防霉时效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所提供的ー种防霉贴片结构,包括:一吸附层,成形有相対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吸附层第一面设有复数渗透孔供高压冲填奈米化防霉微粒;一薄膜层,由聚丙烯、聚こ烯或聚氯こ烯构成,且设于该吸附层第一面;一黏着层,设于该吸附层第二面;ー离型纸层,相对该吸附层设于该黏着层上。进ー步的,所述吸附层第一面设有ー图样区,所述复数滲透孔对应所述图样区设置。进ー步的,所述吸附层的所述复数渗透孔成形为穿孔结构,各所述渗透孔贯穿所述吸附层的第一面及第ニ面并成形有孔壁。进ー步的,所述吸附层的所述复数渗透孔成形为槽孔结构,各所述渗透孔成形有一周壁及一底面。进ー步的,所述吸附层为石头纸或不织布或膜或铜板纸构成者。进ー步的,所述奈米化防霉微粒自儿茶素、芥末或辣椒提取的天然植物萃取物制成。依据本技术所提供的另ー种防霉贴片结构,包括:一复合层,为含有奈米化防霉微粒的蜡层结构,该复合层成形有相対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薄膜层,由聚丙烯、聚こ烯或聚氯こ烯构成,且设于该复合层第一面;一黏着层,设于该复合层第二面;一离型纸层,相对该复合层设于该黏着层上。进一步的,所述奈米化防霉微粒自儿茶素、芥末或辣椒提取的天然植物萃取物制成。有关于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防霉贴片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本技术防霉贴片结构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本技术贴片的吸附层高压冲填防霉微粒示意图;图4本技术贴片另一施实态样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5本技术图4贴片的吸附层高压冲填防霉微粒示意图;图6本技术贴片再一施实态样的组合剖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吸附层10 第一面101第二面102 渗 透孔11孔壁111周壁112底面113 图样区12薄膜层20 黏着层30离型纸层40 复合层50第一面501 第二面 50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以图1配合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防霉贴片结构的较佳实施例,该贴片主要包括一吸附层10、一薄膜层20、一黏着层30及一离型纸层40,其中:该吸附层10成形有相对的一第一面101及一第二面102,且该第一面101设有该薄膜层20,该第二面102设有该黏着层30以及该离型纸层40设于该黏着层30上;于本实施例中,该薄膜层20由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构成;该吸附层10主要是由石头纸或不织布等内部成形有孔隙结构的层状材料构成,于本实施例中,该吸附层10第一面101设有复数呈贯孔结构的渗透孔11,各该渗透孔11贯穿该吸附层10的第一面101及第二面102并成形有一孔壁111,藉此,令奈米化防霉微粒藉冲填至该吸附层10渗透孔11内,并藉高压将奈米化防霉微粒自复数渗透孔11孔壁111进入吸附于该吸附层10内部,透过将非湿式防霉药剂吸附于吸附层10中,避免药剂渗出造成使用不便,同时有效控制药剂在单位时间内的逸散速度,达到增加贴片防霉时效的目的。此外,如图1所示,该吸附层100第一面101可设置一图样区12,令该复数渗透孔11对应该图样区12设置;又如图4、图5所示,本技术防霉贴片结构的吸附层10渗透孔11亦得配合不同材质的吸附层10,成形为具有一周壁112及一底面113的槽孔结构,藉以提升该吸附层10吸附奈米化防霉微粒的效果,且该渗透孔11数量可依吸附层10吸附能力调整。另请配合參阅图6所示,本技术防霉贴片结构另得以将该奈米化防霉微粒含设在蜡层结构中,以共同形成一复合层50,该复合层50成形有相対的一第一面501及一第ニ面502,令该薄膜层20设于该复合层50第一面501,该黏着层30设于该第二面502,以及该离型纸层40相对该复合层50设于该黏着层30上,透过将奈米化防霉微粒设于蜡层中形成不具有湿式药剂的防霉贴片,达到延长防霉时效、使用便利性的目的。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霉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吸附层,成形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吸附层第一面设有复数渗透孔供高压冲填奈米化防霉微粒;?一薄膜层,由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构成,且设于所述吸附层第一面;?一黏着层,设于所述吸附层第二面;?一离型纸层,相对所述吸附层设于所述黏着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种防霉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吸附层,成形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所述吸附层第一面设有复数渗透孔供高压冲填奈米化防霉微粒; 一薄膜层,由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构成,且设于所述吸附层第一面; 一黏着层,设于所述吸附层第二面; 一离型纸层,相对所述吸附层设于所述黏着层上。2.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霉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第一面设有一图样区,所述复数渗透孔对应所述图样区设置。3.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霉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的所述复数渗透孔成形为穿孔结构,各所述渗透孔贯穿所述吸附层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裕兰,
申请(专利权)人:陈裕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