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和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308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和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端接触,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背板侧壁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构件远离所述背板侧壁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配合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有效减小了导光板因受热膨胀造成的翘曲程度,且采用倾斜角自锁结构,确保了整个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稳定不易脱落,延长了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和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中,特别是侧入式背光模组,利用导光板的高光线传导率,将光线折射成均匀的面光源。常用的导光板采用光学级压克力(PMMA)/PC为基材,采用铆柱固定在液晶显示器背板上,在导光板靠近发光源一端,由于光源长时间使用发热,容易使导光板受热产生膨胀现象,导致导光板发生翘曲现象,从而影响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和背光模组,能有效减轻导光板因受热膨胀产生翘曲的程度。本技术提出一种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端接触,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背板侧壁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构件远离所述背板侧壁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配合滑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构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端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且小于270度,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构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端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互补。优选地,所述第二构件经燕尾槽结构活动连接在所述背板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构件经螺钉与滑动凹槽配合活动连接在所述背板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构件沿所述导光板方向延伸出一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与所述导光板的上端面接触。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背板和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其中,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端接触,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背板侧壁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构件远离所述背板侧壁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配合滑动。本技术采用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有效减小了导光板因受热膨胀造成的翘曲程度,且采用倾斜角自锁结构,确保了整个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稳定不易脱落,延长了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出的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构件111和第二构件112,第一构件111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120 —端接触,第二构件112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131活动连接,例如,可采用螺钉151与滑动凹槽152配合,使第二构件112活动连接在背板侧壁131上,或采用燕尾槽结构进行活动连接,使第二构件112可沿背板侧壁131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一构件111远离导光板120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141,第二构件112远离背板侧壁131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142,第一斜面141与第一构件111靠近背板底面132的一端的竖直面161之间的夹角α大于180度且小于270度,第二斜面142与第二构件112靠近背板底面132的一端的竖直面162之间的夹角β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第一斜面141与第二斜面142的倾斜角度设计为互补,第一斜面141与第二斜面142接触且配合滑动。当导光板120受热膨胀时,导光板120抵触第一构件111,第一构件111向第二构件142施加水平方向的力,同时由于斜面的作用,第一构件111向第二构件142还施加一个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当导光板120膨胀推动第一构件111向第二构件142方向移动时,第二构件142沿背板侧壁131的延伸方向竖直向上运动,导光板120受热膨胀时不会被挤压变形,减小了导光板120的翘曲程度,有效延长了导光板120的使用寿命。此外,当导光板120受热膨胀推动第一构件111向第二构件142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二构件112的斜角部位将第一构件111扣住,形成自锁结构,第一构件111在竖直方向被锁定,不会因为导光板120的膨胀或收缩而脱离导光板120和第二构件142,确保了整个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稳定不易脱落。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构件211沿导光板220方向延伸出一弯折部230,弯折部230朝向导光板220的一侧与导光板220的上端面接触。当导光板220受热膨胀时,导光板220 —端抵触第一构件211,第一构件211通过第一斜面241向第二构件212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分力和一个竖直方向的分力,同时导光板220的上端面向上抵触弯折部230,为弯折部230提供一个竖直方向的分力,弯折部230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分力通过第一斜面241全部施加到第二构件212,将第二构件212向上推动,进一步避免导光板220受热膨胀时被挤压变形,减小了导光板220的翘曲程度,有效延长了导光板220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背板和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其中,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端接触,第二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活动连接,第二构件沿背板侧壁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一构件远离导光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构件远离背板侧壁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接触且配合滑动。本实施例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可包括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方案,其详细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由于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相对于传统的背光模组来讲,可有效减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因受热膨胀造成翘曲的程度,延长了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端接触,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背板侧壁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构件远离所述背板侧壁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配合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一端接触,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构件沿所述背板侧壁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构件远离所述背板侧壁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接触且配合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翘曲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构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端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且小于270度,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构件靠近背板底面的一端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宇均陈伟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