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角成形模用旋转靠模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13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负角成形模用旋转靠模移动装置,该负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在下半模可旋转地设置旋转靠模,滑动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并可滑动地与旋转靠模相对,在下半模设置自动拉回机构,工件放置在下半模的支承部、在旋转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和滑动靠模的侵入成形部,滑动靠模通过滑动成形该工件,自动拉回机构在成形操作后将旋转靠模旋回以允许从下半模取出工件;在工件的端部沿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形成凸缘,将旋转靠模分成端部旋转靠模和主旋转靠模,2个分开的旋转靠模配置在同一旋转轴,端部旋转靠模在拉回的初始预定阶段不能旋转,然后朝主旋转靠模端部旋转靠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金属板进行成形加工的负角成形模所用的旋转靠模移动装置。在这里,负角成形模用于在比上半模的直线向下行程线更进入到下半模的位置进行的成形。假设工件为金属板,如要对该工件进行负角成形,将其形成为具有比上半模的直线向下行程线更进入到下半模的部分的形状,通常通过使用滑动靠模来进行。按照现有金属板工件的侵入成形工艺,将工件放置在下半模,并使上半模垂直下降。此时,上半模的主动靠模驱动下半模的从动靠模,从侧面对该工件进行成形。在完成成形并使上半模上升后,由弹簧拉回主动靠模。在上述配置中,从侧面滑动到工件上的从动靠模具有一体形成的成形部,该成形部具有与成形后的工件相同的形状。然而,下半模必须允许工件在成形后从下半模取出,出于这一原因,用于进行该侵入成形的下半模的部分必须可分离以进行拉回动作,或者其尾部必须被切掉,以便工件可被朝前移动并取出。如果侵入程度小,则这并不带来严重问题。然而,如果侵入程度大,或者例如从金属板形成汽车前立柱外壳那样,将工件成形为具有槽形断面的长架,则问题变严重。具体地说,由于工件的槽宽小,如果与该槽相应的下半模的部分分开或切掉,则不能光滑地形成该从动靠模的成形部。此外,下半模的强度下降。因此,不能进行光滑形状的侵入成形。另外,成形后的产品具有必须修正的扭曲或变形。然而,例如许多汽车部件用于形成汽车外壳,如侧板、翼子板、车顶、发动机罩、车尾行李箱盖、门板、前立柱外壳等,这些部件具有三维面或线,因此实际上不能在成形后进行修正。在安装这些汽车金属板部件的过程中,如果这些部件产生扭曲或变形,则难以将其安装在一起。不解决该问题,就不能使成形的金属板产品保持要求水平的产品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有这样的配置,即,将上半模的直线向下行程转换成旋转靠模的旋转运动,以进行旋转从而形成比上半模的直线向下行程线更进入的下半模中的部分。在该配置中,进行该成形操作后,该旋转靠模被旋回到可将完成的工件从下模取出的状态。该配置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具体地说,如图9-附图说明图12所示,负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102和上半模103,该下半模102包括用于放置工件W的支承部101,该上半模103直线下降到下半模102以进行压力加工成形工件W。下半模102可旋转地设置有支承于朝上开口的轴向槽104的旋转靠模106。该轴向槽104具有接近支承部101的部分,形成有位于比上半模103的行程线更往里的位置的侵入成形部105。该下半模102可回转地支承旋转靠模106。上半模103设置有与旋转靠模106相向的滑动靠模108,并设置有侵入成形部107。下半模还设置有自动拉回机构109,该自动拉回机构109用于将旋转靠模106移回到在成形后允许将工件W从下半模102取出的状态。放置于下半模102的支承部101的工件W由旋转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和滑动靠模108的侵入成形部107成形。该工件W通过旋转靠模106的旋转运动和滑动靠模108的滑动运动形成。在成形后,自动拉回机构109将旋转靠模106旋回,允许工件W从下半模102中取出。下面说明该负角成形模的操作。首先,如图7所示,上半模103位于其上死中心。在这一阶段,工件W放置在下半模102的支承部101。旋转靠模106由自动拉回机构109保持在其拉回位置。然后,上半模103开始下降,先如图8所示那样,由滑动靠模108的一表面接触旋转板111,并不导致滑动靠模108与旋转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干涉,如图8所示那样使旋转靠模10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将旋转靠模106转到成形位置。然后,垫块110压在工件W上。当上半模103继续下降时,朝半模外受到弹性力作用的滑动靠模108沿左侧方向反抗螺旋弹簧112的弹性力开始滑动。该状态示于图9中。如图9所示,受到旋转的旋转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和滑动靠模108的侵入成形部107进行工件W的成形。侵入成形后,上半模103开始上升。由螺旋弹簧112朝该半模外侧施加弹性力的滑动靠模108如图10所示那样朝右侧方向移动,并继续上升而不与进行侵入成形后的工件W干涉。另一方面,释放滑动靠模108对旋转靠模106的保持,从而由自动拉回机构109如图10所示那样使旋转靠模106朝右方向旋转。这样,当完成侵入成形后从下半模取出工件W时,可移走工件W而不与旋转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干涉。如图11所示,工件W的凸缘211的成形沿不与旋转靠模213的旋转轴L平行而是与其交叉的方向进行。成形后,进行侵入成形以形成凹部212。按照这一配置,当旋转靠模213拉回时,旋转靠模213沿旋转靠模213的拉回方向A旋转,使工件W的凸缘211变形。在这一工件形成凸缘211,然后形成凹部212。如在现有技术中所述那样,通过将工件放置在下半模(未在图9中示出)和负角成形模的旋转靠模213进行凹部212的成形。如图11部分示出的那样,凸缘211被沿旋转靠模213的壁表面214支承。旋转靠模的壁表面214沿凸缘方向线形成。成形工件W的凹部212后,为了在侵入成形后取出工件W,沿拉回方向A将旋转靠模213旋回,将工件W留在下半模。由于当旋转靠模213沿拉回方向A旋回时工件仍然在下半模中,所以,旋转靠模213的壁表面214与工件W的凸缘211干涉,使该凸缘211变形。如果凸缘211的凸缘方向线位于与旋转靠模213的旋转轴L垂直的直交线上,旋转靠模213的壁表面214将不会与工件W的凸缘211产生干涉。然而,在其它条件下,壁表面214将与凸缘211干涉,使凸缘211变形。在图11中,符号α表示由直交线与凸缘方向线形成的角。在条件0°<α<90°下,壁表面214将与凸缘211干涉,使凸缘211变形。在条件α≤0°(α包括负角)下,壁表面214将不与凸缘211干涉,从而不使凸缘211变形。为了防止旋转靠模213的拉回导致工件W的凸缘211变形,通常如图12所示那样布置2个旋转靠模。具体地说,端部旋转靠模201配置在与形成于工件端部的凸缘方向线平行的轴上,并配置用于成形其它部分的主旋转靠模202。按照该配置,端部旋转靠模2具有自己的旋转轴L1,而主旋转靠模202具有自己的旋转轴L2,这2个轴不在一条线上。由于该2个轴不在同一线上,所以,负角成形模必须大,必须具有复杂的结构,很昂贵。另外,由于端部旋转靠模201和主旋转靠模202不位于单一轴上,而是位于2个分开的轴,所以,精度不一定足够,有时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将端部旋转靠模和主旋转靠模配置在同一轴上,从而最大可能地简化负角形成模,降低价格,同时改善精度,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角成形模用旋转靠模移动装置,该负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该下半模具有用于放置金属板工件的支承部,该上半模直线下降到下半模以成形该工件,在下半模的与进入上半模向下行程线的支承部接近的边缘部形成侵入成形部,在下半模可旋转地设置旋转靠模,滑动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并可滑动地与旋转靠模相对(opposed),在下半模设置自动拉回机构以将旋转靠模旋回到可在成形操作后允许将工件从下半模取出的位置,工件放置在下半模的支承部、在旋转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和滑动靠模的侵入成形部,滑动靠模通过滑动成形该工件,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角成形模用旋转靠模移动装置,该负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该下半模具有用于放置金属板工件的支承部,该上半模直线下降到下半模以成形该工件,在下半模的与进入上半模向下行程线的支承部接近的边缘部形成侵入成形部,在下半模可旋转地设置旋转靠模,滑动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并可滑动地与旋转靠模相对,在下半模设置自动拉回机构以将旋转靠模旋回到可在成形操作后允许将工件从下半模取出的位置,工件放置在下半模的支承部、在旋转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和滑动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处,滑动靠模通过滑动成形该工件,自动拉回机构在成形操作后将旋转靠模旋回以允许从下半模取出工件;其特征在于:在工件的端部沿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形成凸缘,对该工件进行侵入成形,通过将旋转靠模分成用于放置形成于工件端部的凸缘的端部旋转靠模和用于其它部的主旋转靠模,防止工件端部的凸缘因拉回旋转靠模受到损伤,2个分开的旋转靠模配置在同一旋转轴,端部旋转靠模在拉回的初始预定阶段不能旋转,然后朝主旋转靠模沿轴向移动端部旋转靠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光男
申请(专利权)人:优美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