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87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封闭部件、易损部件,所述封闭部件封闭负压容器的敞开顶部,使负压容器内部空间预置一定的真空,所述易损部件设有易损部件流体出口、易损区域、易损部件流体入口,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与负压容器内部空间连通,使用时,借助外力损坏易损部件的易损区域,生成的易损部件流体入口与目标流体连通,利用外界大气压力使目标流体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该负压吸引器上易损部件的压力开启缝、封闭部件的压力开启缝、封闭部件的弹性收缩缝均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可以将外界污染物与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目标流体隔离,安全采集的同时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不仅解决了当前负压吸引器启动方式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临床使用更加安全、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具体是利用真空吸取的方式收集运输流体,属器械制作

技术介绍
负压吸引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吸引端的负压状态,利用大气压将吸引端以外的物质向吸引端内部挤压,从而完成对物质吸引的效果。这一技术原理已被人类用于医疗健康等
,并制造出多种负压吸引器,以达到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测和治疗的目的,例如:医学上血液抽取化验和尿液抽取化验、手术中渗出血液的吸除、口腔或气管内痰液的吸除、胸腔腹腔内积液的吸除均需要使用负压吸引器,而目前医疗机构使用的负压吸引器多与负压源相连接,不仅连接组装不便,而且能量消耗大,噪音大,对于患者的治疗带来诸多不利。中国专利号03220803.0,公开了一种负压抽血器,包括保持一定真空度的抽血管、抽血管上的密封盖、带有针头的针座,其中针座密封穿透密封盖,针头套有一易刺穿的薄型密封套。抽血时,针头在刺入皮肤的同时薄型密封套也被刺穿,又由于抽血管内负压的存在,血液即可进入抽血管。该装置解决了上述一部分技术问题,但是利用穿刺针作为启动负压的方式具有诸多风险,首先,穿刺针作为连通的前端,当作用于气管粘膜、腹腔等人体柔软组织时意外伤害的风险尤为显著;其次,使用完作为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时,连带穿刺针的比无针的风险更大,刺破皮肤后病原微生物更易传播,并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中国专利号200920173928.4,公开了一种与真空管配套的自动吸尿杯,其启动负压的方式也是针头将橡胶塞刺穿而启动负压,穿刺方式固然可靠,但穿刺针意外伤害的风险也如上所述,而且该专利技术局限于尿液样本的采集运输,对于手术中渗出血液的吸除、口腔气管内痰液的吸除、胸腔腹腔内积液的吸除都无法实现。为了避免上述负压吸引器的诸多不便和现有技术的各种风险,医疗器械研发人员急需开发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既在不连接负压源的基础上实现负压吸引,又避免现有启动方式带来的各种风险,并且在医用检测和医用治疗领域都安全、可靠的一种负压吸引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该负压吸引器不通过穿刺针即可启动负压,并将需要采集的目标流体,从人体或容器内部吸引至负压容器内部,不仅避免现有负压吸引器带来的诸多风险,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多种需求,更使操作步骤简单方便,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负压吸引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封闭部件、易损部件,所述负压容器包括封闭底部,敞开顶部,以及在所述封闭底部和敞开顶部之间延伸的侧壁,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预置一定的真空;所述封闭部件为封闭负压容器敞开顶部的部件,封闭部件上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该易损部件具有内部中空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与易损部件流体出口,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用于连通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易损部件封闭端使易损部件的内部中空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内部中空有流体经过时,流体可直接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或通过封闭部件的流体通道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易损部件主体部分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易损区域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该易损部件流体入口使外部流体进入易损部件的内部中空,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进入负压容器内部空间。所述封闭部件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设有一字形、十字形或X形的可再封闭的弹性收缩缝,当易损部件与封闭部件流体通道密封连接时,进入封闭部件流体通道的部分将弹性收缩缝撑开,易损部件内部中空与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连通;当易损部件进入封闭部件流体通道的部分发生位移,解除对弹性收缩缝的支撑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自动复位封闭,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所述封闭部件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当压力开启缝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封闭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打开;反之,封闭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所述易损部件上也可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当压力开启缝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易损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打开;反之,易损部件的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保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离。上述压力开启缝由可形变的弹性体制成。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管状中空的输送部件,输送部件包括连接端、吸引端以及连接端与吸引端之间的输送部分,所述连接端与易损部件紧密连接,吸引端与外界连通,当易损部件的易损区域损坏后,易损部件流体入口位于输送部件管状中空内部。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一个封盖部件,该封盖部件可与易损部件二者连为一体,或者封盖部件与封闭部件、易损部件三者连为一体,不仅在使用上更加方便,更降低了负压吸引器的制作成本。该封盖部件与封闭部件也可以分开设置,并利用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结构连接,当封盖部件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同时发生位移,将负压容器的敞开顶部对外界开放。基于上述原理,封盖部件与封闭部件、易损部件三者可以同步运动,当封盖部件发生位移时,可连带封闭部件、易损部件同时发生位移,将负压容器的敞开顶部对外界开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负压吸引器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经过灭菌处理,在流体采集、运输过程中均无菌封闭,直至检测时,采集的流体均处于无菌封闭的容器中,不仅确保检验结果准确,而且杜绝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为保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装置的封闭部件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设有可再封闭的弹性收缩缝,当流体样本进入负压容器的内部空间后,即可拔除易损部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自动复位封闭,使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为保证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装置的封闭部件或易损部件上可设有初始时封闭的压力开启缝,当压力开启缝两侧的压力差大于某阈值时,压力开启缝自动打开;反之,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因负压容器内部空间预置真空,其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压力,当易损部件破损连通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后,压力开启缝打开,流体进入负压容器内部空间,当负压容器内部空间与外界压力均衡时,压力开启缝自动封闭,使负压容器内部空间的流体与外界污染物隔离。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管状中空的输送部件,延长的吸引端可以安装吸引端穿刺针和吸引端接受器,方便医护人员对人体各部分流体的采集与运输,使吸引器不仅可以吸引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还可以对手术中渗出的血液、口腔气管内的痰液、胸腔腹腔内的积液进行吸除,实现了一种器械多种用途的创新。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封盖部件,该封盖部件套设于封闭部件外部,有效保护负压容器敞开顶部不与外界污染物相接触,增加了负压吸引器的安全性和检测过程的准确性;该封盖部件可以使易损部件始终位于负压吸引器正确的位置上,在易损部件发生损坏时,对负压吸引器的整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该封盖部件还设置有卡扣等结构,方便封闭部件和易损部件脱离负压吸引器,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医院检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上述封盖部件可与易损部件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不仅节约制作成本,还加强了负压吸引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然,上述封盖部件也可与封闭部件、易损部件、输送部件采用一体式注塑成型,在不增加注塑成型难度的情况下,节约制作成本,增强负压吸引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容器(1):包括封闭底部(11),敞开顶部(12),以及在所述封闭底部(11)和敞开顶部(12)之间延伸的侧壁(13),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预置一定的真空;?封闭部件(2):所述封闭部件(2)为封闭负压容器(1)敞开顶部(12)的部件,封闭部件(2)上有流体通道(21),流体通道(21)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1),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212);?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3),该易损部件(3)具有内部中空(32)的主体部分(31),主体部分(31)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和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与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连通,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有流体经过时,流体可直接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或通过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进入负压容器(1)的内部空间(14);?易损部件(3)主体部分(31)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313),易损区域(313)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外部流体由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进入负压容器(1)内部空间(14)。...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19 CN 201210071819.81.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 负压容器(I):包括封闭底部(11),敞开顶部(12),以及在所述封闭底部(11)和敞开顶部(12)之间延伸的侧壁(13),负压容器(I)的内部空间(14)预置一定的真空; 封闭部件(2):所述封闭部件(2)为封闭负压容器(I)敞开顶部(12)的部件,封闭部件(2)上有流体通道(21),流体通道(21) —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入口(211),另一端为封闭部件流体出口(2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易损部件(3),该易损部件(3)具有内部中空(32)的主体部分(31),主体部分(31)上有易损部件封闭端(311)和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其中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与负压容器⑴的内部空间(14)连通,易损部件封闭端(311)使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对外封闭;当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有流体经过时,流体可直接进入负压容器(I)的内部空间(14),或通过封闭部件(2)的流体通道(21)进入负压容器(I)的内部空间(14); 易损部件(3)主体部分(31)上至少有一个易被外力损坏的易损区域(313),易损区域(313)受外力损坏后生成至少一个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外部流体由易损部件流体入口(314)进入易损部件(3)的内部中空(32),经易损部件流体出口(312)进入负压容器(I)内部空间(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2)为可形变的弹性体,封闭部件(2)设有一字形、十字形或X形的可再封闭的弹性收缩缝(6),当易损部件⑶与封闭部件⑵流体通道(21)密封连接时,易损部件(3)进入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的部分将弹性收缩缝(6)`撑开,易损部件(3)内部中空(32)与负压容器⑴的内部空间(14)连通;当易损部件(3)进入封闭部件(2)流体通道(21)的部分发生位移,解除对弹性收缩缝¢)的支撑时,被撑开的弹性收缩缝¢)自动复位封闭,负压容器(I)内部空间(14)与外界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