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芩播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9614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0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芩播种方法,所述方法首创性地将谷类作物与黄芩种子混种播种,提高了黄芩的栽培水平,播种均匀,播种量少,土壤肥力提高,特别是显著提高了黄芩的出苗率,较之单一黄芩种子播种或黄芩种子混沙播种出苗率提高了20%-45%,更有利于保全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栽培
,涉及黄芩的播种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能显著提高出苗率的黄芩播种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黄岑为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其中以承德地区所产黄芩疗效为最好,自古以来被冠以“热河黄芩”的美誉。现有的黄芩栽培技术多为用种子播种繁殖,但是由于黄芩种子较小,在播种过程中极易出现播种不均、出苗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黄芩的最终出苗率以及药材产量。CN102349412A公开了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地、土壤处理、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该专利技术的黄芩栽培方法,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保证高产、品质好的基础,适宜的播种时间、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防止了病害的危害,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CN102823399A公开了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经过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贮藏等步骤。CN102487702A公开了一种中药材黄芩增产种植方法,它包括:(I)玉米等宽行作物套种黄芩方法;(2)大豆等窄行作物套种黄芩方法。该专利技术的方法能促使黄芩大面积、规范化种植,是旱地种植黄芩的一项经济效益高的模式,可以创造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效益。CN102084771A公 开了一种黄岑药材栽培方法,其专利技术点主要是林药间种、扦插育苗和栽培管理,林药间种是在杏树林中留出黄芩栽植带栽植黄芩,扦插育苗提出了插穗剪取、药剂处理和插穗扦插规范的育苗措施,栽培管理重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品种和用量。该专利技术实行林药间种立体种植法栽培黄芩,能有效利用土地、空气、光能、水分和热量等自然资源,林药双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谷类作物混种后再播种的黄芩播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播种均匀,黄芩的出苗率显著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I)拌种:向黄芩种子中加入杀虫剂和杀菌剂,搅拌均匀,然后晾干。所述黄芩种子优选产自河北承德地区的黄芩种子。所述杀虫剂选自除虫菊酯、鱼藤酮、对硫磷、敌百虫、乐果、西维因、呋喃丹、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杀虫脒、杀虫双、苦参碱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氯氰菊酯和/或苦参碱;进一步优选为氯氰菊酯的150倍稀释液和/或为苦参碱的150倍稀释液。所述杀菌剂选自代森锌(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农思得(二氯异氰尿酸钠)、代森锰锌(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酰锰和锌的络盐)、甲基硫菌灵(1,2-二(3-甲氧碳基-2-硫脲基)苯)、乙蒜素(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百菌清(四氯间苯二甲腈)、甲霜灵(D, 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可杀得、多菌灵(N-(2-苯骈咪唑基)_氨基甲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农思得和/或乙蒜素;进一步优选为浓度60g/L的农思得和/或乙蒜素的100倍稀释液。(2)混种:将步骤(1)晾干后的黄芩种子与谷类作物按照0.5-5: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所述禾谷类作物例如小米、黄米、黍等均可在本专利技术中应用,可以为它们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小米;进一步优选为“山西红谷”小米。所述0.5-5:1,例如可以是 0.5-3:1,1.8-4.2:1,2.4-5:1,0.5:1、0.6:1、0.8: 1、1:1、1.1:1、1.4:1、1.5:1、1.7:1、2:1、2.2:1、2.5:1、2.8:1、3:1、3.2:1、3.5:1、3.9:1、4:1、4.3:1,4.5:1,4.6:1,5:1 ;优选为 1-2:1 ;进一步优选为 1.5:1。(3)播种:开沟2_6cm深,条播,覆土 0.5_2cm厚,压实。所述条播,是指间隔一定的距离均匀地将种子播成长条的播种方法,且在行与行之间留有隆起,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间隔40-50cm的距离。所述2_6cm,例如可以是 2-5.2cm、3.7-4.5cm、2.3_6cm、2cm、2.5cm、2.65cm、2.8cm、3cm、3.lcm、3.5cm、3.78cm、4cm、4.25cm、4.4cm、4.5cm、4.9cm、5cm、5.2cm、5.5cm、5.6cm、5.8cm、6cm ;优选为 3_5cm ;进一步优选为 4cm。所述0.5_2cm,例如可以是 0.5-1.2cm、0.7-1.5cm、1.3_2cm、0.5cm、0.65cm、0.8cm、0.9cm、lcm、L 1cm、L 25cm、L 4cm、L 6cm、L 78cm、L 9cm、2cm ;优选为 0.6-1.5cm ;进一步优选为lcm。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1)拌种:向黄芩种子中加入杀虫剂氯氰菊酯和/或苦参碱以及杀菌剂农思得和/或乙蒜素,搅拌均匀,然后晾干;(2)混种:将步骤(I)晾干后的黄芩种子与小米按照1-2: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3)播种:开沟3_5cm深,条播,覆土 0.6-1.5cm厚,压实。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1)拌种:向黄芩种子中加入杀虫剂氯氰菊酯的150倍稀释液和为苦参碱的150倍稀释液以及杀菌剂浓度60g/L的农思得和乙蒜素的100倍稀释液,搅拌均匀,然后晾干;(2)混种:将步骤(I)晾干后的黄芩种子与“山西红谷”小米按照1.5:1的体积比均勻混合;(3)播种:开沟4cm深,间隔40_50cm的距离条播,覆土 Icm厚,压实。本专利技术首创性地采用将谷类作物与黄芩种子混种播种的播种方法,提高了黄芩的栽培水平,播种均匀,播种量少,土壤肥力提高,特别是显著提高了黄芩的出苗率,较之单一黄芩种子播种或黄芩种子混沙播种出苗率提高了 20%-45%,更有利于保全苗。附图说明图1是实验例中不同播种方法下黄芩出苗数量对比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在承德市宽城县峪耳崖镇唐家庄村黄芩基地进行(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7、有机质1.12%、全氮0.11%、全磷0.02%、钾1.71%、有效氮23.4mg/kg、有效磷1.75mg/kg、有效钾64.0mg/kg),包括如下步骤:(I)拌种:向黄芩种子(产自承德地区)中加入氯氰菊酯的150倍稀释液和苦参碱的150倍稀释液作为杀虫剂以及浓度60g/L的农思得和乙蒜素的100倍稀释液作为杀菌齐U,搅拌均匀,然后晾干;(2)混种:将步骤(I)晾干后 的黄芩种子与“山西红谷”小米按照1: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3)播种:开沟3cm深,间隔45cm的距离条播,覆土 0.5cm,压实。实施例2:,在承德市宽城县峪耳崖镇唐家庄村黄芩基地进行(土壤基本性质如下:pH值6.7、有机质1.12%、全氮0.11%、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芩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拌种:向黄芩种子中加入杀虫剂和杀菌剂,搅拌均匀,然后晾干;(2)混种:将步骤(1)晾干后的黄芩种子与谷类作物按照0.5?5:1的体积比均匀混合;(3)播种:开沟2?6cm深,条播,覆土0.5?2cm厚,压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文宋国虎徐亮韩志斌朱俊霖吴凤文李小丽安鹏宁翠玲杨素君曾燕倪月田东凤杜越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材集团承德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