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机包括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所述摄影系统包括沿摄影光路依次设置的接目镜、中空反光镜、调焦物镜、成像物镜和数码照相机,所述调焦物镜沿光路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调焦物镜与成像物镜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一集光镜、环形光栏、聚光镜前组、聚光镜后组、中空反光镜及接目镜,所述聚光镜前组和聚光镜后组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由于所述调焦物镜与成像物镜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设置,当需要检查不同屈光力的眼睛时,只需沿光轴移动调焦物镜位置,就能适应不同屈光力的眼睛,调节机构非常简单,同时各透镜组可以单独设计,这大大地降低了设计和制造难度及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相装置,特别是一种眼底照相机。
技术介绍
人眼(如视网膜)病理表现不仅与眼睛本身疾病有关,而且与身体其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也有一定关联,通过对眼底视网膜照相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眼睛和身体某些其他疾病,为疾病的治疗赢得了很大的先机。对视网膜进行检查,需要对眼底进行拍照成像,因此眼底照相机是医院眼科检查、诊断人眼视网膜病患的重要医用光学仪器,同时眼底照相机也已成为内科内分泌科的重要诊察仪器。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眼底照相机的记录器件,已由原来的胶片,发展为光电传感器。与日常使用的照相机不同的是,眼底照相机需要自带照明装置,照明装置需要能很好地对眼底进行照明,同时又要避免由于非球面角膜的反光对相机的拍摄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反光、泛白等现象。目前,国内医院所持有的眼底照相机绝大多数为进口,它们结构复杂,特别是调焦部分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及维修难度大,导致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价格更为低廉且性能相当的眼底照相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所述摄影系统包括沿摄影光路依次设置的接目镜、中空反光镜、调焦物镜、成像物镜和数码照相机,所述调焦物镜沿光路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调焦物镜与成像物镜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一集光镜、环形光栏、聚光镜前组、聚光镜后组、中空反光镜及接目镜,所述聚光镜前组和聚光镜后组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由于所述调焦物镜与成像物镜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设置,当需要检查不同屈光力的眼睛时,只需沿光轴移动调焦物镜位置,就能适应不同屈光力的眼睛,调节机构非常简单;同时各透镜组可以单独设计,这大大地降低了设计和制造难度,由此也降低了本眼底照相机的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光源与聚光镜前组的焦点成关于第一集光镜的共轭关系,所述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中的中空反光镜和接目镜部分重合,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对光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所述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中的中空反光镜和接目镜部分重合可以使结构较为简单。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眼底照相机还设有第二光源、第二集光镜和第一分光镜,所述第一分光镜设于所述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前组和第一集光镜之间的光路中,所述第二光源经过第二集光镜和第一分光镜反射,光轴与所述照明系统光轴重合,所述第一光源为可见光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为红外光光源。所述第一光源优选与聚光镜前组的焦点成关于第一集光镜的共轭关系,所述第二光源优选与聚光镜前组的焦点成关于第二集光镜的共轭关系。两个光源其中一组用于红外照明,另一组用于可见光照明,可以达到免散瞳式眼底照相功能。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所述聚光镜前组的光轴与聚光镜后组的光轴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构成一个夹角,所述聚光镜前组的光轴与聚光镜后组的光轴相交处设有反光镜使得述聚光镜前组的光路与聚光镜后组的光路重合,所述眼底照相机还设有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处于聚光镜后组的光轴的方向延长线上构成内注视灯。作为本技术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像物镜和数码照相机之间的光路中设有第二分光镜,所述第二分光镜的一侧设有调焦视标。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光路系统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光路系统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眼底照相机包括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所述摄影系统包括沿摄影光路依次设置的接目镜1、中空反光镜2、调焦物镜3、成像物镜4和数码照相机5,为了能适应对不同屈光力眼睛的检查,所述调焦物镜3沿光路可移动地设置,其中,中空反光镜2为中心设有供成像设备光线直接通过的圆孔,接目镜I可以采用三片式球面镜或用用含有非球面的一片或二片式透镜组成,所述调焦物镜3与成像物镜4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6、第一集光镜7、环形光栏8、聚光镜前组9、聚光镜后组10、中空反光镜2及接目镜1,所述聚光镜前组9和聚光镜后组10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所述第一光源6与聚光镜前组9的焦点成关于第一集光镜7的共轭关系,即第一光源6成像于的聚光镜前组9的焦点上,这样可以提高对光源的利用效率,为了简化结构,所述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中的中空反光镜2和接目镜I部分优选重合共用,第一光源6发出的照明光线经过聚光镜前组9、聚光镜后组10后通过中空反光镜2的圆孔周围部分将照明光线反射至眼底,同时避免在角膜中心产生反射光。如图2所示,为了达到免散瞳式眼底照相功能,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眼底照相机还设有第二光源11、第二集光镜12和第一分光镜13,所述第一分光镜13设于所述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前组9和第一集光镜7之间的光路中,所述第二光源11经过第二集光镜12和第一分光镜13反射,光轴与所述照明系统光轴重合,所述第一光源6为可见光光源,如光卤素灯或LED灯,所述第二光源11为红外光光源。为了方便引导受检者注视正确的方向,有利摄得相应方位的图像,所述眼底照相机还设有第三光源14构成内注视灯,为使结构更加合理,方便第三光源14的设置,所述聚光镜前组9的光轴与聚光镜后组10的光轴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构成一个夹角,所述聚光镜前组9的光轴与聚光镜后组10的光轴相交处设有反光镜15使得述聚光镜前组9的光路与聚光镜后组10的光路重合,反光镜15中心设有透光小孔,所述第三光源14处于聚光镜后组10的光轴的方向延长线上。为了方便调焦,所述成像物镜4和数码照相机5之间的光路中设有第二分光镜16,所述第二分光镜16的一侧设有调焦视标17。权利要求1.一种眼底照相机,包括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系统包括沿摄影光路依次设置的接目镜、中空反光镜、调焦物镜、成像物镜和数码照相机,所述调焦物镜沿光路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调焦物镜与成像物镜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一集光镜、环形光栏、聚光镜前组、聚光镜后组、中空反光镜及接目镜,所述聚光镜前组和聚光镜后组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与聚光镜前组的焦点成关于第一集光镜的共轭关系,所述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中的中空反光镜和接目镜部分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照相机还设有第二光源、第二集光镜和第一分光镜,所述第一分光镜设于所述照明系统中聚光镜前组和第一集光镜之间的光路中,所述第二光源经过第二集光镜和第一分光镜反射,光轴与所述照明系统光轴重合,所述第一光源为可见光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为红外光光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与聚光镜前组的焦点成关于第一集光镜的共轭关系,所述第二光源与聚光镜前组的焦点成关于第二集光镜的共辄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镜前组的光轴与聚光镜后组的光轴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构成一个夹角,所述聚光镜前组的光轴与聚光镜后组的光轴相交处设有反光镜使得所述聚光镜前组的光路与聚光镜后组的光路重合,所述眼底照相机还设有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处于聚光镜后组的光轴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眼底照相机,包括摄影系统和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系统包括沿摄影光路依次设置的接目镜、中空反光镜、调焦物镜、成像物镜和数码照相机,所述调焦物镜沿光路可移动地设置,所述调焦物镜与成像物镜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第一集光镜、环形光栏、聚光镜前组、聚光镜后组、中空反光镜及接目镜,所述聚光镜前组和聚光镜后组之间光线为平行光束构成准直光学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鹏,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雷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