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铭洲专利>正文

球型扳手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94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球型扳手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由如下三个步骤完成;    (1)准备材料步骤:准备制作球型星状扳手的圆柱杆本体;    (2)预先车制成型步骤:在该圆柱杆本体的近端部处车制出预设颈凹部;    (3)一次辊轧成型步骤:利用辊轧工具将圆柱杆本体的端部及颈凹部辊轧,并且一次辊轧成型出圆球型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具体而言是指一种由预先车制成型及一次辊轧成型而构成的球型板手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工业科技生产手工具的技术水准不断进步提升,而一般人对于精致手工具的消费力更是惊人地成长,所以,手工具加工技术已是目前十分重要的加工技术之一,目前一般所见的球型扳手产品便是一种最基本的手工器具。但是,由于球型扳手制造技术的步骤、生产方式各有不同,故制造技术是否产生较佳的效率、是否能够简化加工程序与是否节省成本便成为厂商最为重视的问题,此外,一般精密电子机构上所常见的星状内角螺丝并无可以搭配的球型星状扳手头;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具有上述功能的球型星状扳手制造技术,早已变成研发者与制造商最想克服的几个问题,而上述内容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本案专利技术人研发本案的动机。一般目前最常见的球型扳手制造技术是采用刨削加工法制作球型端,如图1中所示,其大体上是经过(1)准备材料;(2)投手车制;(3)精密定位;(4)六次刨削加工;(5)清理成品;藉由上述五个步骤可以生产出球型扳手,此种常用的球型扳手制作方法已在市面上销售、使用许久,但是因为下列问题,造成数个有待改进的课题,在此一一分析解说于下其一,如图2中所示,常用生产方式是以刨削工具(10)先往复刨削出球型端(11)的其中一面,而且必须配合精密的旋转定位机构进行球型扳手本体(12)的定角度旋动,再以刨削工具(10)依次刨削出球型端(11)的其它五个面,由于此种常用球型端(11)的制造方式必须运用较高价位的精密旋转定位机构,而且刨削工具(10)要分六次进行往复加工,故此种常用球型端(11)的制造方式必须运用较高价位的精密旋转定位机构进行加工,而且刨削工具(10)要分六次进行往复加工,故此种常用球型端(11)的制造方式十分耗费成本及时间,更会产生许多繁杂的加工程序;其二,常用生产方式是以刨削工具(10)往复刨削出球型端(11)的各面形状,但是由于刨削工具(10)的刨削工作会在球型端(11)的各面之间产生切削毛边,故这种生产方式必须在整个加工程序的最后加入一道清理成品步骤,造成加工程序的增加;其三,常用生产方式的刨削工具(10)必须不断往复刨削出球型端(11)的各面形状,但是由于刨削工具(10)本身会磨损、消耗,故常用生产方式的刨削工具(10)时常需要重新研磨、更换及保养,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其四,由于常用生产方式主要工具是刨削工具(10),但若要生产出球型星状扳手头,则刨削工具(10)无法进行加工,因为球型星状扳手头的每一工作面皆为曲面。目前市场上的星状扳手头均是以锻压加工制造,但是,锻压技术不但无法一次加工出球型头端,且锻压加工会在成品外围形成尖锐的毛边,其生产方式内仍须在最后加入一道清理成品步骤,造成加工程序繁杂。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经过详细分析,并积多年从事各种手工具加工机构与相关手工具研究与开发的经验,设计此种可以有效简化加工步骤、节省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其经过(1)准备材料;(2)预先车制成型;(3)一次辊轧成型三个步骤,一次辊轧成型生产制造出球型星状扳手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本专利技术运用上述三个步骤一次辊轧成型解决以往球型扳手头制造方法成本过高、浪费时间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简化加工步骤。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利用预先车制成型步骤;可以有效保护一次辊轧成型步骤中的工具,使辊轧制造过程中的器具寿命更长,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其采用准备材料准备制作球型星状板手的圆柱杆本体,把圆柱杆本体的近端部车制出预设颈凹部,构成预先车制成型步骤,然后进行一次辊轧成型,利用辊轧工具将圆柱杆本体的端部及颈凹部辊轧,形成圆球型端。附图说明图1为常用加工方法的步骤图。图2为常用的刨削加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方法的步骤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准备材料步骤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先车制成型步骤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次辊轧成型步骤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辊轧成型的另一实施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辊轧成型的再一实施例图。图示符号对照说明刨削工具(10)球型端(11)扳手本体(12)本体(20)颈凹部(21)端部(22)辊轧工具(30)辊轧模(31)球型星状端(40)辊轧工具(50)辊轧模(51)辊轧工具(60)具体实施方式现举一较佳可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4、5、6、7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依据下列的操作步骤及手段进行(1)准备材料步骤请参阅图4所示,先行准备制作球型星状扳手的圆柱杆本体(20); (2)预先车制成型步骤请参阅图5所示,在该圆柱杆本体(20)的近端部(22)处车制出一道预设颈凹部(21),并将圆柱杆本体(20)的端部(22)车制成圆球状,而该圆球状端部(22)及该颈凹部(21)的尺寸大于预设成品的尺寸;(3)一次辊轧成型步骤请参阅图6所示,将该圆柱杆本体(20)的端部(22)定位在该辊轧工具(30)间,该辊轧工具(30)是呈相对轮状,且利用辊轧工具(30)轮缘制作辊轧模(31),并将圆柱杆本体(20)的端部(22)定位在呈相对轮状辊轧工具(30)的相对辊轧模(31)之间,在辊轧工具(30)的偏心加压之下,该辊轧工具(30)会将圆柱杆本体(20)的端部(22)及颈凹部(21)充分辊轧,并且在一次辊轧程序下成型出图7内的球型星状端(40);由于辊轧成型技术能够在一次辊轧程序中成型出球型星状端(40)的六个工作面,且辊轧工具(30)不会在球型星状端(40)的六个工作面间产生毛边,故本专利技术无需进行清理成品工作,更可以有效简化加工步骤为三道,大幅增加产能、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藉由辊轧工具(30)定位该圆柱杆本体(20),又可解决以往因球型星状扳手头旋转定位机价格昂贵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利用预先车制成型步骤;先行制作出颈凹部(21),由于该颈凹部(21)的尺寸接近预设成品的工作尺寸,又将圆柱杆本体(20)的端部(22)车制成圆球状,故可以有效保护(3)一次辊轧成型步骤中的辊轧工具(30)辊轧模(31),使辊轧模(31)的加工过程不会承受过大的应力(辊轧阻力较小),让本专利技术的辊轧工具(30)寿命更长,并可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采用呈相对轮状的辊轧工具(30),也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相对板状的辊轧工具(50),利用辊轧工具(50)表面制作辊轧模(51),并将圆柱杆本体(20)端部(22)定位在相对板状辊轧工具(50)的相对辊轧模(51)间,在辊轧工具(50)的加压之下,同样能够在一次辊轧程序中成型出球型星状端(40)的六个工作面;另请参阅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也能采用三个相对轮状的辊轧工具(60),同样能够在一次辊轧程序中成型出球型星状端(40)的六个工作面。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准备材料、预先车制成型、及一次辊轧成型三个步骤;通过上述的三个制造步骤,不仅可以解决以往球型扳手头制造方法成本过高、浪费时间、无法制造球型星状扳手头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简化加工步骤,达到了本专利技术人的专利技术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由如下三个步骤完成;(1)准备材料步骤准备制作球型星状扳手的圆柱杆本体;(2)预先车制成型步骤在该圆柱杆本体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铭洲
申请(专利权)人:黄铭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