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显示装置或照明装置的电致发光元件等。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了电致发光现象的装置(器件)的重要度增加。作为这样的装置,将发光材料形成为层状并在该发光层设置由阳极和阴极构成的一对电极而通过施加电压来使其发光的电致发光元件受到关注。对于这样的电致发光元件,通过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电压,从阳极和阴极分别注入空穴和电子,利用通过所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结合而产生的能量来进行发光。即,电致发光元件是利用了如下现象的装置:通过由该结合产生的能量来激励(激发)发光层的发光材料,在从激发状态再次返回到基态时产生光。将该电致发光元件作为显示装置来使用时,由于发光材料是自发光的,所以具有作为显示装置的响应速度快、视角宽的特点。进一步,在电致发光元件的构造上,也具有容易实现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优点。另外,在为例如利用有机物质来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特点:通过选择有机物质,容易产生色纯度高的光,因此能够加宽色域。进一步,电致发光元件也能够发白色光且是面发光,所以还提出了将该电致发光元件组装到照明装置中来使用的用途。以往,作为电致发光元件,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1 JP 195378/20101.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依次层叠了第I导电层、电介质层、第2导电层、发光层以及第3导电层的层叠部;和 至少贯通所述电介质层而将该第I导电层和该第2导电层电连接的接触孔, 从发光面侧观察时, (i)具有至少I个连续的发光区域, (ii)所述接触孔的个数是每I个所述发光区域中IO2个以上,并且是该接触孔所占的面积相对于该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成为0.1以下的个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发光区域的面积,所述接触孔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为0.001 0.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对于从发光面侧观察到的所述接触孔的形状,内包该形状的最小圆的直径为0.01 μ m 2 μ m04.根据权利要求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