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VENS专利>正文

电动汽车、立式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705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具有如下效果:在向电动汽车供给充电电源的立式充电器对电动汽车执行用户认证或者车辆认证来防止非法性的充电及被盗的情况的发生,能够稳定地给电动汽车充电,并且构成由一根线连接的连接电路,使得在车辆充电时连接电缆或者连接器的情况下,车辆的一侧与充电的一侧分别能够识别相互连接,由此简化在两侧相互识别连接状况的电路,在两侧分别容易地识别连接与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地,涉及向需要长时间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安全的充电环境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为能够解决将来的汽车公害及能源问题的最具有可能性的方案,从这ー点出发,对电动汽车的研究正活跃地进行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为主要利用电池的电源来驱动AC (交流电)或者DC (直流电)马达从而得到动カ的汽车,大致分为电池专用电动汽车与混合电动汽车,其中电池专用电动汽车利用电池的电源来驱动马达,并且电源消耗完毕之后进行再充电;混合电动汽车通过运行引擎来发电,从而给电池充电,并利用该电来驱动电动马达,从而使车辆行驶。并且,混合电动汽车可分为串联方式与并联方式,其中串联方式为从引擎输出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换成电能,该电能供给到电池或马达,从而使车辆始終通过马达来驱动,这样的汽车是为了増大车程而在以往的电动汽车上追加设置引擎与发电机的概念;并联方式利用电池电源也能够使车辆行驶,仅用引擎(汽油或者柴油)也能够驱动车辆,并联方式利用这两种动カ源,并且根据行驶条件,并联方式能够使引擎和马达同时驱动车辆。并且,最近随着马达/控制技术的日益发展,开发出既高输出、小型且效率又高的系统。随着将DC马达转变成AC马达,输出与EV的动カ性能(加速性能、最高速度)大幅提高,达到了不逊于汽油汽车的水平。随着促进高输出化的同时实现高旋转化,马达变轻量小型化,其装载重量及体积也大幅減少。这些电动汽车向所具备的电池组(battery pack)进行充电,且利用充电的电源来启动汽车,因此在启动时需将蓄积在电池组的电流稳定地向车辆供给。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所的情况,将装载在车辆的充电电缆(cable)连接在车辆与立式充电器之间来进行充电。或者设置有通过射频卡(RF卡)认证来计费的系统的情况下,正常结束射频卡认证之后开始进行充电。但是,就以往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而言,用户需携带充电电缆,并且存在电缆车架被盗的可能性。并且,电动汽车需进行·长时间的充电,有可能发生如下问题:在其充电途中如果拔掉电缆而向另一汽车连接的话,另ー汽车就被充电,并且其费用仍由用户来负担。并且,就这样的电动汽车而言,在充电所等地为了充电而连接电缆或者连接器的情况下,为了确认电缆或者连接器是否正常连接,除了数据或者流有充电电流的线以外还需要用于检测是否相互正常连接的线。尤其,为了使电动汽车与充电所两方均检测连接与否,需具有两条线。但是,通常如上所述地为了识别相互连接而使用的两条线都执行识别连接的功能,即两条线执行相同功能,因此成为重复设置。过去为了解除这种情况而使用一条线来识别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存在ー侧识别连接而另ー侧无法识别连接的情况,即无法同时相互识别。既使用一条线又要使两侧均识别连接的情况下,需使用通信IC (集成电路),因此存在在简单地识别相互连接的电路中需使用不必要的价格昂贵的部件的问题。因此,需要摸索出既使用一条线又可相互识别连接器的连接、并且简单构成电路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不仅通过用户认证,还通过针对车辆的认证来防止非法接近,从而在更为安全的环境下方便地给电动汽车充电。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电动汽车,在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情况下,连接电缆或者连接器时,既简化连接器的连接电路结构,又能够分别容易地识别相互连接。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其管理对设置在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组的充电或者管理因工作电源的供电而变化的上述电池组的状态;充电部,其利用通过连接器来被供给的充电电流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充电;车辆通信部,其通过设置在上述连接器的通信端子与立式充电器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在上述电池组要被进行充电时,根据上述立式充电器的请求,通过上述车辆通信部向上述立式充电器传输包含车辆的固有信息和从上述电池管理系统接收到的上述电池组的充电状态在内的车辆信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立式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其连接于电动汽车的连接器,用于向上述电动汽车供给充电电源;连接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充电插头的连接状态来输入连接检测信号或者连接解除信号;通信部,其在上述充电插头连接于上述电动汽车时,通过设置在上述充电插头的通信端子与上述电动汽车进行通信;以及充电控制部,其根据来自上述连接检测部的上述连接检测信号,为上述电动汽车准备充电,并且基于通过上述通信部从上述电动汽车接收到的上述电动汽车的车辆信息,针对上述电动汽车进行车辆认证,之后使电源供给到上述充电插头。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立式充电器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充电插头连接于电动汽车时,从上述电动汽车接收车辆信息;基于上述车辆信息,判断上述电动汽车是否为能够充电的状态并针对上述电动汽车执行车辆认证;以及如果上述电动汽车为能够充电的状态且车辆认证结束,则向上述充电插头供给充电电源来对上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专利技术的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固定于充电所的充电电缆,因此无被盗的可能性,并且无需携带,提高其方便性。并且,不仅执行用户认证,还针对车辆执行认证,因此即使在充电途中拔掉电缆而连接于另ー辆车辆,也不进行充电,能够事先防止通过非法接近而引起的充电,并且用户只负担相当于充电量的费用,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充电环境,且能够方便地进行充电。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设置有由一条线连接的连接电路,使得车辆侧与充电侧分别识别相互连接,由此能够简化使两侧相互识别连接状态的电路,減少电路的复杂度,减少由此引起的费用,并且由于在两侧分别能够容易地识别连接与否,无需进行确认连接与否的其他确认程序,方便的给电动汽车充电。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立式充电器的立体图。图3是简略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中立式充电器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连接器结构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连接器结构的电路图的另ー实施例。图7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中的立式充电器的车辆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立式充电器在充电中的动作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中电动汽车的动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简略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的图。參照图1,如图所示,设置有电池的电动汽车100在规定的充电所或者车辆充电设备或者在家庭接收从外部的供给的电源来向具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电动汽车利用在这些充电所等进行充电而储备的能源来旋转马达,从而移动,并且根据操作来加速行驶或者減速行驶。电动汽车100的电池其容量有限,并且随着车辆行驶逐渐消耗掉,因此达到一定量以下需进行充电。这时,利用充电所的立式充电器200给车辆充电的情况下,电动汽车100与立式充电器200分别用规定的电缆及连接器连接,确认分别相互连接的状态之后执行用户认证及车辆认证,认证结束之后开始给电池充电。图2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立式充电器的立体图。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9 KR 10-2010-0066338;2010.08.02 KR 10-2011.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管理系统,其管理对设置在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组的充电或者管理在上述电池组提供工作电源时的上述电池组的状态; 充电部,其利用通过连接器来供给的充电电流,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充电; 车辆通信部,其通过设置在上述连接器的通信端子来与立式充电器进行通信;以及 控制部,在要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充电时,根据上述立式充电器的请求,通过上述车辆通信部向上述立式充电器传输包含车辆的固有信息和从上述电池管理系统接收到的上述电池组的充电状态在内的车辆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上述控制部将车辆的车型名称、赋予车辆的车辆识别码作为上述固有信息来向上述立式充电器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上述连接器包括连接电路,该连接电路与上述立式充电器或者外部电源相连接,用于将被供给的充电电流向上述充电部施加,在该连接电路与上述立式充电器或者上述外部电源相连接吋,该连接电路与设置在上述立式充电器或者上述外部电源的连接电路相电连接以输出检测信号; 上述控制部响应于由上述连接 器施加的上述检测信号来控制上述充电部开始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上述连接器包括与上述立式充电器的充电插头电接触的连接端子; 在上述连接端子连接于上述立式充电器时,上述连接电路通过上述连接端子的多根线中的某一根线与上述立式充电器的连接电路相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连接电路与上述立式充电器的连接电路相电连接时,上述连接器输出规定大小的电压来作为上述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施加到上述控制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在由至少ー个晶体管和多个电阻构成的上述连接电路中,上述晶体管在上述连接电路与上述外部电源相连接时导通,使上述连接器输出规定大小的上述检测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器中,根据上述多个电阻的电阻值的大小而分配的电压被施加于上述晶体管,从而使上述晶体管导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连接器中,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于上述连接端子,发射极连接于基准电压且经由第一电阻连接于上述基极,在上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时,上述基准电压经由连接于集电极的第二电阻而被输出作为上述检测信号。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上述连接器包括不同特性的第二晶体管及第三晶体管; 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于上述连接端子,接地的发射极经由第三电阻连接于上述基极,集电极经由第五电阻连接于上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 上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第四电阻连接干与基准电压相连接的发射扱;在上述第二晶体管及第三晶体管导通时,上述基准电压经由上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而被输出作为上述检测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接器与上述立式充电器相连接时,通过上述连接端子施加的电压被上述第三电阻分压,从而使上述第二晶体管导通; 在上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时,上述基准电压被上述第四电阻与上述第五电阻分压,施加于上述第四电阻的电压使上述第三晶体管导通。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连接器中,第四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于上述连接端子,接地的发射极与上述基极经由第七电阻相连接,集电极经由第八电阻连接于第二基准电压; 在上述连接端子与上述外部电源相连接时,上述第四晶体管被导通,向内部电路施加的电压从上述第二基准电压5V变为0V,由此被识别为上述检测信号。12.一种立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插头,其连接于电动汽车的连接器,用于向上述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电源; 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成哲刘龙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VENS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