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与中空状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螺母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与螺母而在中空状旋转轴内移动的输出用螺纹轴的直线运动的直线促动器。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02-372117号公报(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2-3721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1027号公报(专利文献3)及日本特开2011-142802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一种直线促动器的结构,其具备:具有中空状旋转轴203的电动机部201 ;将中空状旋转轴203同轴状地贯通的输出用螺纹轴205 ;位于中空状旋转轴203内,且与输出用螺纹轴205螺合,并具备从中空状旋转轴203的一端203A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07A的螺母207 ;以使中空状旋转轴203能够旋转的方式对中空状旋转轴203的一端203A侧进行支承的推力径向轴承209 ;与中空状旋转轴203的一端203A侧的外周面螺合来固定推力径向轴承209的锁紧螺母210 ;将螺母207的凸缘部207A固定于锁紧螺母210的未图示的螺栓(参照图3)。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2-3721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促动器,其具备:旋转型电动机部,其具有中空状旋转轴;输出用螺纹轴,其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同轴地配置而在该中空状旋转轴内移动;螺母,其位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内,具备与所述输出用螺纹轴螺合的螺纹部和与该螺纹部一体地设置并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向径外方向突出的凸缘部;推力径向轴承,其将所述中空状旋转轴在所述一端侧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直线促动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通过至少将转子固定部和轴承嵌合部组合而构成,其中,所述转子固定部固定所述旋转型电动机部的转子,所述轴承嵌合部在外周与所述推力径向轴承嵌合且固定所述螺母,所述转子固定部和所述轴承嵌合部由一个以上的螺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JP 2011-2372011.一种直线促动器,其具备: 旋转型电动机部,其具有中空状旋转轴; 输出用螺纹轴,其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同轴地配置而在该中空状旋转轴内移动; 螺母,其位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内,具备与所述输出用螺纹轴螺合的螺纹部和与该螺纹部一体地设置并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向径外方向突出的凸缘部; 推力径向轴承,其将所述中空状旋转轴在所述一端侧支承为旋转自如, 所述直线促动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状旋转轴通过至少将转子固定部和轴承嵌合部组合而构成,其中,所述转子固定部固定所述旋转型电动机部的转子,所述轴承嵌合部在外周与所述推力径向轴承嵌合且固定所述螺母, 所述转子固定部和所述轴承嵌合部由一个以上的螺钉构件紧固,所述一个以上的螺钉构件从所述中空状旋转轴的所述一端侧向所述中空状旋转轴的内部插入而在所述轴承嵌合部及所述转子固定部内沿着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轴承嵌合部一体地具有与所述推力径向轴承的内圈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面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螺母的所述凸缘部固定于所述抵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固定部一体 地具有与所述推力径向轴承的内圈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面的相反侧的端面抵接的抵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促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固定部与所述轴承嵌合部之间配置有接头构件, 所述接头构件具备:与所述转子固定部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部嵌合的第一嵌合用凹部;与所述轴承嵌合部的所述一端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嵌合的第二嵌合用凹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嵌合用凹部嵌合的所述转子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二嵌合用凹部嵌合的所述轴承嵌合部之间的隔壁部, 所述一个以上的螺钉构件在所述轴承嵌合部、所述接头构件的所述隔壁部及所述转子固定部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