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以及用于制造电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491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以及用于制造电机的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1),具有驱动轴(2),在所述驱动轴(2)上布置有转子(3)和连接元件(4)并且在所述驱动轴(2)处,通过为了在至少背离转子的方向上轴向地固定所述连接元件(4)而设置固定元件(6)而构造在所述转子(3)和连接元件(4)之间的至少部分传力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在此规定,所述固定元件(6)为连接所述驱动轴(2)和所述连接元件(4)的、特别是附加地用于相对于所述驱动轴(2)相切地固定所述连接元件(4)的敛缝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装配电机(1)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其带有驱动轴,在该驱动轴上布置有转子和连接元件,并且在该驱动轴处,通过为了在至少背离转子的方向上轴向地固定该连接元件而设置固定元件,而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建立至少部分的传力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电机的方法。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开头提及的类型的电机。该电机可任意地设计并且特别是可作为机动车的马达、发电机或马达发电机存在。该电机具有驱动轴,电机通过该驱动轴给出转矩或者替代地接收转矩。在该驱动轴上至少部分地布置有转子和连接元件。转子借助于驱动轴被支承在电机中。除了转子,在驱动轴上还设置有连接元件,通过该连接元件将驱动轴或转子的转矩提供给另一装置,或者将转矩从该另一装置传递给转子。例如,该连接元件作为皮带盘存在,其通过柔性的(biegeschlaff)环绕器件、特别是皮带与另一装置以传递转矩的方式有效连接。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存在转矩传递连接。这意味着,转子和连接元件如此相互连接,使得在它们之间可优选地无滑转地传递转矩。该转矩传递连接至少部分地为传力配合连接、特别是完全为传力配合连接。就此而言,例如(但是不是必须的)不通过或至少仅仅次要地通过形状配合的或材料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而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传递转矩。例如,可规定,转子和连接元件可旋转地布置在驱动轴上并且仅仅通过在这两个元件之间的传力配合连接实现在这两个元件之间的转矩传递。这特别是意味着,朝转子的方向挤压连接元件,使得可通过力配合或摩擦配合传递转矩并且存在转矩传递连接。为了该目的,设置固定元件,其在轴向的方向上在至少背离转子的方向上固定连接元件或者甚至在轴向的方向上、即在驱动轴的纵轴线的方向上、朝转子的方向挤压连接元件。通过连接元件的固定将轴向力施加到连接元件上,并且施加到可能在轴向的方向上在连接元件和转子之间存在的转矩传递元件上或者至少维持该轴向力,该力朝转子的方向上挤压转矩传递元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最大可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传递的转矩取决于(最大的)轴向力。然而,不可任意提高该轴向力,因为其被引入驱动轴中并且在过强的负载时可导致驱动轴的损坏。在电机的通常的实施方式中,最大可传递的转矩约为50至60Nm。如果进一步提高该轴向力,特别是在装配电机时可导致驱动轴的开裂和故障。例如从现有技术中已知文件DE 10 2007 036 313 Al,给出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电机的定子的绕组的方法。在该文件中,将螺母拧到驱动轴上,以用于朝转子的方向挤压连接元件并且以这种方式建立传力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此外,文件DE 195 07 860 Al示出了一种皮带盘,其通过螺纹孔被拧紧到电机轴的轴端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与此相对地,具有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的电机具有的优点为,可更简单地且更成本适宜地建立该转矩传递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这如此实现,即,固定元件为连接驱动轴和连接元件的、特别是附加地用于相对于驱动轴相切地固定连接元件的敛缝部(Verstemmung)。该敛缝部至少在背离转子的轴向的方向上固定连接元件并且因此引起朝转子的方向挤压该连接元件的轴向力或者获得至少一个在装配电机时存在的力。该敛缝部为可简单地且成本适宜地建立的连接部,其通过驱动轴和/或连接元件的区域的塑性变形实现。例如,在装配电机时或在制造电机时,首先相对于驱动轴在轴向的方向上将转子固定在该驱动轴处并且紧接着将连接元件安装到该驱动轴上。在此,以限定的力朝转子的方向挤压连接元件。在保持该力的情况下形成敛缝部,从而连接元件不可在背离转子的轴向的方向上偏移。就此而言,至少保持在装配时出现的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作用的轴向力,从而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存在至少部分力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该敛缝部直接连接连接元件和驱动轴,即,该敛缝部存在于一个元件上并且与相应的另一元件接触。附加地,在相应的设计方案中,可通过该敛缝部在连接元件和轴之间传递转矩,因为该敛缝部传力配合地和/或形状配合地或者与驱动轴(当敛缝部设置在连接元件上时)、或者与连接元件(当敛缝部存在于驱动轴上时)共同作用。相应地,可在连接元件和驱动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至少一部分。不仅(可能通过在轴向的方向上布置在其之间的转矩传递元件)存在在连接元件和转子之间的直接的传力配合的第一转矩传递连接(即不通过驱动轴),而且相反地也存在通过驱动轴的间接的第二转矩传递连接,其优选地完全为传力配合连接和/或形状配合连接。这例如通过借助于敛缝部相对于驱动轴相切地固定连接元件来实现。如以上已经阐述的那样,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存在至少部分传力配合的(第一)转矩传递连接,因为转子和连接元件在轴向的方向上相互挤压。在此,转子被固定在驱动轴上,从而转子抵抗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的为此目的而作用的力,即,不可在轴向的方向上偏移。就此而言,转子至少在远离连接元件的方向上在轴向的方向上被固定在驱动轴上。例如,这可与连接元件相似地通过设置连接转子与驱动轴的敛缝部实现。在这种敛缝部的区域中,驱动轴可具有在周向上伸延的周向条纹或周向沟部。在其构造时敛缝部至少局部地接合到该周向沟部中,从而该敛缝部不仅形成转子在驱动轴处传力配合的、而且同样形成形状配合的固定。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规定,转子例如通过卷边连接抗扭地与驱动轴相连接。转子可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元件或者是电磁激励的转子。在后者的情况下,该转子例如被构造成爪极转子并且就此而言特别是由两个爪极板组成,在该爪极板的外周处分别构造有在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爪极指。最后,该转子为任意的布置在驱动轴上且可置于旋转中的元件。相应地不必要的是,转子实际上具有电机的转子、电枢、感应器或磁极转子的所有元件。更确切地,概念“转子”也可理解为这种元件、特别是转子电枢的一个区域。例如,彼此相对布置爪极板,使得其在电机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爪极指在转子的周边处彼此交替地作为南极和北极。出于这一原因,通常在相反磁性的爪极指之间存在爪极间隙。优选地,爪极指在其自由的端部的方向上变细并且由此稍微倾斜地相对于电机的纵轴线伸延。附加地,自然可规定,连接元件通过材料配合的连接与驱动轴相连接。为了该目的,例如构造在驱动轴处或连接元件处的敛缝部通过至少一个焊接点与相应地另一元件材料配合地相连接。以这种方式,实现在连接元件和驱动轴之间持久的且非常可靠的连接,通过该连接可附加地在这两个元件之间传递转矩。相应地,待在转子和连接元件之间传递的转矩的一部分不仅通过传力配合的第一转矩传递连接(直接在连接元件和转子之间)而且通过传力配合的、形状配合的和/或材料配合的第二转矩传递连接(间接地通过驱动轴)被传递。为了该目的,转子必须固定在驱动轴处,从而在转子和驱动轴之间可传递转矩。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敛缝部构造在连接元件的背离转子的端面处。由此,彼此相对布置驱动轴和连接元件,使得驱动轴从连接元件的面对转子的一侧起直至至少背离转子的端面穿透连接元件。在装配电机时,在该端面处形成敛缝部,从而连接元件在轴向的方向上相对于驱动轴固定。在此,端面理解为连接元件的每个背离转子的面。该敛缝部例如也可存在于连接元件的凹入部中,从而驱动轴不必完全穿透连接元件(在纵剖视图中观察)。优选地,该敛缝部也可在其形成之后容易地从连接元件的周围接近,从而实现敛缝部的松开以拆卸电机。本专利技术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1),具有驱动轴(2),在所述驱动轴上布置有转子(3)和连接元件(4),并且在所述驱动轴(2)处,通过为了在至少背离转子(3)的方向上轴向地固定所述连接元件(4)而设置固定元件(6)而构造在所述转子(3)和连接元件(4)之间的至少部分传力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6)为连接所述驱动轴(2)和所述连接元件(4)的、特别是附加地用于相对于所述驱动轴(2)相切地固定所述连接元件(4)的敛缝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8 DE 102011085880.61.一种电机(I),具有驱动轴(2),在所述驱动轴上布置有转子(3)和连接元件(4),并且在所述驱动轴(2)处,通过为了在至少背离转子(3)的方向上轴向地固定所述连接元件(4)而设置固定元件(6)而构造在所述转子(3)和连接元件(4)之间的至少部分传力配合的转矩传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6)为连接所述驱动轴(2)和所述连接元件(4)的、特别是附加地用于相对于所述驱动轴(2)相切地固定所述连接元件(4)的敛缝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敛缝部(6)构造在所述连接元件(4)的背离所述转子(3)的端面(18)处。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4)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轴(2)的轴容纳部(15)并且所述敛缝部(6)至少局部地减小所述轴容纳部(15)的径向尺寸。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容纳部(15)中存在所述驱动轴(2)的至少一个固定区域(16,17)、特别是朝向所述转子(3)的第一固定区域(16)和直接邻近的背离所述转子(3)的第二固定区域(17),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区域(17)在径向的方向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固定区域(16)更小的尺寸。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区域(16)和所述连接元件(4)之间在径向的方向上设置压配合。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所述敛缝部(6)之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施罗德M·亨格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