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阻电缆,其特征是:由复合导电线芯、包覆在复合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包覆在绝缘层外的编织屏蔽层、以及包覆在编织屏蔽层外的外护套组成;所述复合导电线芯由随温度升高电阻值升高的金属线和随温度升高电阻值下降的金属线复合绞制构成,该复合导电线芯的电阻值在所述稳阻电缆工作过程中保持恒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复合导电线芯中随温度升高电阻率升高的导体的电阻值变化等于随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的导体的电阻值变化,从而保证电缆在工作过程中电阻值的稳定,确保传输质量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涉及一种稳阻电缆。该稳阻电缆用作电源、通信用电缆,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保持电线电缆电阻值的稳定,特别适用于高精密仪器及特殊场合等对传输电源和信号要求较高的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电线电缆的电阻的大小和材料、温度、长度、横截面积都有关系,在导体的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大小不同。大多数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铜线、铝线等(参考资料GB/T 3953-2009、GB/T 3955-2009),但也有高电阻电热合金线等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如镍铬合金、铬铝合金等(参考资料GB/T1234-1995)。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行业所采用的导体一般是韧铜线、铝线、含镀层的铜线、含镀层的铝线以及各种铜合金材料等。在单独使用韧铜线、铝线等作为电缆导体时,传输性能较优越,也是常使用的材料,但在精密仪器或有特殊用途等对要求较高的产品中使用时,常会因为自身及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影响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具体表现在衰减常数和特性阻抗等性能指标的下降;而单独使用镍铬合金、铬铝合金等材料作为导体时又达不到电缆所需的传导电源和信号的目的。例如供电的线缆,电阻值的增大将使供应电流变小,必将影响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对于信号电缆,电阻值的增大将使电缆衰减的增大,必将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和质量。因此,对于传输质量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系统,稳阻电缆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电缆的电阻值不受工作温度的影响,能够保持传输质量稳定性的稳阻电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是:一种稳阻电缆,其特征是:由复合导电线芯、包覆在复合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3)、包覆在绝缘层(3)外的编织屏蔽层(4)、以及包覆在编织屏蔽层(4)外的外护套(5)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所述复合导电线芯由随温度升高电阻值(或称电阻率)升高的金属线和随温度升高电阻值(或称电阻率)下降的金属线复合绞制构成,该复合导电线芯的电阻值在所述稳阻电缆工作过程中保持恒定或基本恒定,即该复合导电线芯的电阻值在所述稳阻电缆工作过程中不受工作温度的影响、并保持恒定或基本恒定。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所述复合导电线芯较好的是由I根横截面积(即金属线的径向截面积,后同)为0.30mm2的铜线(I)和56根横截面积为0.30mm2的铬铝合金线(2)复合绞制构成。铜线在20°C时的电阻率为1.7Χ10_8Ω。M,铬铝合金在20°C时的电阻率为1.5X 10_6Ω。Μ,通过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公式P = P Jl+a t),将各种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代入公式得出两者的平衡比例为1:56,即可以达到电阻值的恒定。本专利技术所述复合导电线芯采用多股金属线复合绞制而成,即采用多股铜线、铝线等(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材料)(参见GB/T 3953-2009、GB/T 3955-2009)和多股镍铬合金、铬铝合金等(电阻值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的材料)(参见GB/T 1234-1995)复合绞制而成;复合导电线芯的组成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线组合而成,金属线的种类数和各种线的数量是通过各种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得出,即工作温度波动幅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自然环境温度范围内、即温度波动幅度在几十摄氏度范围内)时,利用具有相反规律的材料的互补特性,制成电阻值的稳定的电缆,能确保传输质量及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所述绝缘层(3)可以是塑料或橡胶绝缘层。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所述编织屏蔽层(4)可以是金属线编织的编织屏蔽层。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所述外护套(5)可以是塑料或橡胶外护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专利技术,复合导电线芯为随温度升高电阻率升高和随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的多种金属线的组合,工作温度波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波动幅度在几十摄氏度范围内)(自然环境温度范围内)时,随温度升高电阻率升高的导体的电阻值变化等于随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的导体的电阻值变化,形成互补抵消,复合导电线芯的电阻值在所述稳阻电缆工作过程中不受工作温度的影响、并保持恒定或基本恒定; (2)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及材料,可以保证电缆的工作要求,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复合导电线芯结构,可以有效保证电缆工作时电缆电阻的稳定,确保系统的传输质量(传输质量包括裳减常数、远端串首裳减、近端串首防卫度等指标)的稳定性和可罪性;; (3)本专利技术中的外护套和绝缘层可以采用符合工作要求的各种塑料或橡胶,编织屏蔽层可以采用符合要求的各种金属线;产品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铜线(铜导体)、2—铬铝合金线、3—绝缘层、4一编织屏蔽层、5—外护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参见附图1和2。一种稳阻电缆,由复合导电线芯、包覆在复合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3、包覆在绝缘层3外的编织屏蔽层4、以及包覆在编织屏蔽层4外的外护套5组成。该实施例稳阻电缆的生产过程是:将多金属组合线绞制得复合导电线芯,在复合导电线芯上挤制塑料绝缘层3、再用金属线编织屏蔽层4后挤制外护套5保护层,即制得稳阻电缆产品。实施例2: 一种稳阻电缆,其特征是:由复合导电线芯、包覆在复合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3、包覆在绝缘层3外的编织屏蔽层4、以及包覆在编织屏蔽层4外的外护套5组成; 所述复合导电线芯由随温度升高电阻值(或称电阻率)升高的金属线和随温度升高电阻值(或称电阻率)下降的金属线复合绞制构成,该复合导电线芯的电阻值在所述稳阻电缆工作过程中保持恒定或基本恒定; 所述复合导电线芯由I根横截面积(即金属线的径向截面积,后同)为0.30mm2的铜线I和56根横截面积为0.30mm2的铬铝合金线2复合绞制构成。铜线在20°C时的电阻率为1.7Χ10_8Ω.M,铬铝合金在20°C时的电阻率为1.5Χ10_6Ω.M,通过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公式ρ=ρ0 (1+αt),将各种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代入公式得出两者的平衡比例为1:56,即可以达到电阻值的恒定。该实施例2稳阻电缆的生产过程是:将1根铜线1和56根铬铝合金线2复合绞制制得复合导电线芯,在复合导电线芯上挤制塑料绝缘层3、再用金属线编织屏蔽层4后挤制外护套5保护层,即制得稳阻电缆产品。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3是塑料或橡胶绝缘层。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屏蔽层4是金属线编织的编织屏蔽层。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5是塑料或橡胶外护套。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多种金属线复合绞制,由于各种金属的强度不同,绞制时需要确保导电线芯的圆整度和规整度。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阻电缆,其特征是:由复合导电线芯、包覆在复合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3)、包覆在绝缘层(3)外的编织屏蔽层(4)、以及包覆在编织屏蔽层(4)外的外护套(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阻电缆,其特征是:由复合导电线芯、包覆在复合导电线芯外的绝缘层(3)、包覆在绝缘层(3)外的编织屏蔽层(4)、以及包覆在编织屏蔽层(4)外的外护套(5)组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阻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导电线芯由随温度升高电阻值升高的金属线和随温度升高电阻值下降的金属线复合绞制构成,该复合导电线芯的电阻值在所述稳阻电缆工作过程中保持恒定。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阻电缆,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张立昇,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