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摸屏的操作感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感测用户在触摸屏上的划动操作,记录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根据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逆向预测划动轨迹;在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发出者;在划动轨迹终点的特征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接收者,由此生成“动作发出者对动作接收者执行动作”的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丰富了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的操作对象,允许用户在简短的几次划动操作中完成多个对象的协同操作。在需要频繁切换工具或动作发出者的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中,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会产生过多的触摸屏操作,对减少用户操作复杂度和提高触摸屏设备及其配件寿命有很大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的操作感测方法,属于人机交互
技术介绍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触摸屏设备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这些触摸屏设备来阅读文字,观看图片、视频,运行游戏或其他应用程序。对于触摸屏设备而言,其应用程序的操作一般是通过手指触碰设置在触摸屏上的相应图标按钮进行的。手指的一次点击操作产生一个对象动作,再由此产生其它后续的反应。对于需要多种武器配合使用的触摸屏游戏,或者很多小工具设置在触摸屏四周、操作较频繁的图像处理程序等而言,现有的操作感测方法显得过于复杂,不能满足用户对操作快捷、简单的需求。例如在以下几种应用环境下,现有的操作感测方法对于用户来说是较为繁琐的:(I)键鼠游戏如“魔兽争霸”中,选定一个单位攻击另一个单位(或方位),平均需要三次操作,包括“选定A”、“选择攻击动作”、“点击B”。(2)在微软公司的画图程序中,切换绘图工具需要两次操作,包括选定工具和选择作用区域。(3)在触摸屏游戏中,炮弹攻击一个带有保护罩单位后,在该单位保护罩失效的短时间内,需要迅速选用一种合适的武器对其进行攻击。像这种对操作时效要求高的场景,现有的操作感测方法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另外,有的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为了追求操作简便,致使软件功能受到限制。像“捕鱼达人”这款触摸屏游戏,通过一次点击完成控制炮台对目标位置的攻击。其游戏功能略显简单,没有多个独立的动作发出者,也缺乏灵活切换动作发出者的机制。例如通过一次点击只产生类似于“A对象向B地点攻击”的指令,却不能再通过一次点击产生一个“C对象向D地点攻击”的指令。面对日趋复杂的触摸屏设备应用环境,有必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操作感测方法,让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快捷。在申请号为201110405891.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识别用户手势操作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当检测到有触摸屏操作时,记录从触摸屏按下到触摸屏释放过程的各轨迹点坐标;以起始点和结束点形成一条直线,作为基准直线;计算轨迹点到基准直线的垂直距离,若其中有一个垂直距离大于预置值,则执行相应的动作,响应用户的操作。该识别方法的实现方式简单,实用性强,但其主要适用于触摸屏的解锁过程,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为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如下步骤:感测用户在触摸屏上的划动操作,记录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根据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逆向预测划动轨迹; 在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发出者;在划动轨迹终点的特征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接收者,由此生成“动作发出者对动作接收者执行动作”的指令。其中较优地,从所述划动轨迹起始段依次提取两个特征点,两个特征点的反向延长线即为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其中较优地,两个所述特征点分别为第一特征点、第二特征点;所述第一特征点为划动轨迹的起点;所述第二特征点到所述第一特征点之间的折线总长度不小于预测划动轨迹方向所需的最小长度。其中较优地,在选取第二特征点时,首先设定一个长度阈值,该长度阈值为预测划动轨迹方向所需的最小长度;其次对划动轨迹中从第一特征点到终点的各点进行遍历;然后将第一特征点与各点的折线长度与该长度阈值进行比较;最后选取折线长度不小于长度阈值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二特征点。其中较优地,所述动作发出者为距离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最短的动作发出对象。其中较优地,所述划动轨迹终点的特征点为第三特征点,在所述第三特征点附近找到多个候选的动作接收者,根据距离因素分别赋予权值。其中较优地,所述动作接收者为到所述划动轨迹终点的距离最短的动作接收对象。其中较优地,在感测用户在触摸屏上的划动操作后,分析划动轨迹的点串所在范围、总长度,判断所述划动操作是否符合先决条件;如果不符合,终止操作感测方法。其中较优地,所述先决条件包括:⑴应用程序的操作状态为非菜单界面状态、非暂停状态以及非设置状态;⑵在应用程序中,划动操作落在预定的用户有效操作范围内;⑶当上述两个条件满足时,划动轨迹的点串之间的折线总长度在预定的阈值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操作感测方法丰富了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的操作对象,允许用户在简短的几次划动操作中完成多个对象的协同操作。在需要频繁切换工具或动作发出者的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中,利用本专利技术不会产生过多的触摸屏操作,对减少用户操作复杂度和提高触摸屏设备及其配件寿命有很大帮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的划动操作示意图;图2为应用程序中,本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的实现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的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是一种适用于触摸屏设备应用程序的操作感测方法。该操作感测方法通过一次简单的划动操作即可完成在多个对象中两个对象的选定,选定后的对象被分别记录下来,并产生针对两个对象的动作指令。在本专利技术中,划动操作中触屏按下的点为“起点”,触屏释放的点为“落点”或“终点”,接近起点的部分称为“前段”或“起始段”,接近落点的部分成为“后段”或“末尾段”。图1为本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的划动操作示意图。操作I的划动轨迹中选定的三个特征点分别为pl、p2和p3,通过分析找到接近射线p2 — pi的对象Al和接近点p3的对象BI,即完成一个“对象Al对BI执行动作”的指令。应用程序通过规则选择是否过滤该指令,并给予指令相应的动作。类似地,操作2的划动轨迹依次选取三个特征点分别为p4、p5和p6,通过p5 — p4的方向选择动作发出者A2,通过终点p6选择动作的接收者,但没有明显的候选动作接收者在附近,这时需将点P6转化为地点对象B4,对象B4的坐标为(x6,y6)(其中x6,y6来自于p6点在应用程序坐标系中的横纵坐标,也可能是其它坐标形式比如三维坐标“x6,y6, z6”),产生一个“对象A2对地点B4的操作”的指令。图2为应用程序中,本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的实现方式示意图。其中,A类对象为动作发出者,B类对象为动作接收者,实际处理的时候可能有对象既属于A类也属于B类。箭头为实际划动操作的轨迹。操作Cl反向延伸轨迹可以找到对象Al,终点附近可以找到对象BI,可以解释为“命令对象Al攻击BI” ;操作C2反向延伸轨迹可以找到对象A2的导轨,终点附近找到对象B4,可以成功解释为“命令A2攻击B4”;。操作C3和C4实现的是两个手指的操作,可以看作是一次协作,要求对象A3和A4集中火力攻击B5的前方,预判了对象B5的移动;操作C5反向延伸轨迹可以找到对象A5,终点附近可以找到对象B2和B3,但B3离终点更近,优先被选中作为动作接收者,操作C5最终命令解释为“命令A5攻击B3”。下面,结合图3对本触摸屏操作感测方法的具体流程做详细的阐述。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lOl:触摸屏感应手指的划动操作,开始操作感测方法。S102:记录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在执行划动操作中,触摸屏设备的存储器记录用户从按下触摸屏到释放触摸屏整个过程中各个轨迹点(即点串)的坐标值。触摸屏设备检测到触摸屏上有划动操作,则开始对当前划动轨迹的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的操作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感测用户在触摸屏上的划动操作,记录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根据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逆向预测划动轨迹;在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发出者;在划动轨迹终点的特征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接收者,由此生成“动作发出者对动作接收者执行动作”的指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的操作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感测用户在触摸屏上的划动操作,记录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 根据划动轨迹的点串信息,逆向预测划动轨迹; 在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发出者;在划动轨迹终点的特征点一定范围内搜索动作接收者,由此生成“动作发出者对动作接收者执行动作”的指令。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的操作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划动轨迹起始段依次提取两个特征点,两个特征点的反向延长线即为逆向预测的划动轨迹。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的操作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特征点分别为第一特征点、第二特征点; 所述第一特征点为划动轨迹的起点; 所述第二特征点到所述第一特征点之间的折线总长度不小于预测划动轨迹方向所需的最小长度。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的操作感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选取第二特征点时,首先设定一个长度阈值,该长度阈值为预测划动轨迹方向所需的最小长度;其次对划动轨迹中从第一特征点到终点的各点进行遍历;然后将第一特征点与各点的折线长度与该长度阈值进行比较;最后选取折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道,
申请(专利权)人:王正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