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214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18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模块;一系统模块与显示模块电性连接,且系统模块具有一滑槽和至少一输入/输出端口;一铰链组,旋转式地枢接显示模块与系统模块,使显示模块可相对于系统模块进行开启或闭合;和一防尘组件,包括一滑槽和一覆盖件,滑槽位于系统模块内,覆盖件的一端连接铰链组,另一端可移动式地位于滑槽处。其中,当显示模块相对于系统模块进行闭合或开启时,铰链组带动覆盖件,使覆盖件可于滑槽内相应地移动,以分别遮蔽或暴露出输入/输出端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自动输入/输出端口(I/O Port)防尘机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等3C设备,在输入/输出端口(I/OPort)的地方为了美观、防尘或防止小昆虫进入,在现有设计上是使用额外的盖体如塑料隔板、或是橡胶套(rubber)或是空盖(I/O dummy)等固定在I/O端口,不需使用I/O Port的时候就将其阻隔起来,当需要使用I/O Port的时候就将盖体移除露出I/O Port0但是这样的作法有许多缺失,除了需要手动的方式而增加使用者的困扰,另外使用额外的盖体也会破坏电子装置整体的美观,让这些光芒四射的电子装置失色不少。再者,需额外组装的盖体也往往会因为使用者拿下后随手放置很容易就遗失了。这些都是目前很严重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动输入/输出端口防尘机构的电子装置,主要是通过其转轴机构的转动而达到自动遮蔽或暴露输入/输出端口的效果,让使用者可不需额外移除防尘盖体,除了不会破坏电子装置整体的美观,更可避免拿下的盖体容易不见的困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显不模块;一系统模块,与显不模块电性连接,且系统模块具有一滑槽和至少一输入/输出端口 ;一铰链组,旋转式地枢接显示模块与系统模块,使显示模块可相对于系统模块进行开启或闭合;和一防尘组件,包括一滑槽和一覆盖件,滑槽位于系统模块内,覆盖件的一端连接铰链组,另一端可移动式地位于滑槽处。其中,当显示模块相对于系统模块进行闭合或开启时,铰链组带动覆盖件,使覆盖件可于滑槽内相应地移动,以分别遮蔽或暴露出输入/输出端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闭合时的示意图;图1B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开启时的示意图;图2A为电子装置闭合时,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和防尘组件的示意图;图2B为电子装置开启时,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和防尘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覆盖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电子装置10:显示模块20:系统模块21:上壳体22:底壳体221:输入 / 输出端口(I/O Port)30:铰链组31:铰链架312:限位槽32:固定座40:防尘组件41:滑槽42:覆盖件421:孔洞423:第一部分423a:第一部分的一端425:第二部分426:折弯部A-A’:中心轴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子装置,主要是通过其转轴机构的转动而达到自动遮蔽或暴露输入/输出端口(I/o Port)的效果。以下提出一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非对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做限缩。再者,为利于说明和显示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实施例的图示仅绘示实施时的相关组件。请参照图1A、图1B,其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闭合和开启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例如一笔记型计算机,包括电性连接的显示模块10和系统模块20,且显示模块10和系统模块是由一铰链组(hinge assembly) 30旋转式地枢接,使显示模块10可相对于系统模块20进行转动,而达到闭合或开启的状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还具有一防尘组件40,防尘组件40包括一滑槽41和一覆盖件42,滑槽41设置于系统模块20内,覆盖件42的一端连接铰链组30,另一端则可移动式地位于滑槽41处。实施例中,覆盖件具有一孔洞421,系统模块20具有一底壳体(习称D件)22与一上壳体(习称C件)21相互组装而成。电子装置I的输入/输出端口(I/O Port)221例如是设置于底壳体22处。而防尘组件40的滑槽41例如是于底壳体22的一侧壁处形成滑槽轨道。当显示模块10相对于系统模块20进行闭合或开启时,铰链组30可带动覆盖件42,使覆盖件42可于滑槽41内相应地移动,以分别遮蔽或暴露出输入/输出端口 221。如图1A所示,当显示模块10相对于系统模块20呈一闭合状态时,覆盖件42的孔洞421与输入/输出端口 221错位,使输入/输出端口 221可被覆盖件42的膜体所遮蔽,达到防尘的效果。如图1B所示,当显示模块10相对于系统模块20开启时,铰链组30带动覆盖件42移动,开启至某一位置时,可使覆盖件42的孔洞421与输入/输出端口 221对应,而暴露出输入/输出端口 221,达到可使用输入/输出端口 221的效果。实施例中,覆盖件例如是一聚酯薄膜(polyester fiIm),如密拉(Mylar)。当然,亦可使用其它具耐热绝缘特性的材料所制成的薄膜,本专利技术对此并不多作限制。请参照图2A、图2B,其分别为电子装置闭合和开启时,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和防尘组件的不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覆盖件的不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和图3。实施例中,铰链组30具有一铰链架(hinge bracket) 31固定于显示模块10处,和一固定座32设置于系统模块20处,在显示模块10转动时,亦同时带动铰链架31转动,如图2A所示,实施例中当显示模块10相对于系统模块20呈一闭合状态,铰链架31和一固定座32实质上平行于X-Y平面。如图2B所示,实施例中当显示模块10相对于系统模块20呈一开启状态,铰链架31和一固定座32呈一夹角(例如铰链架31接近Y-Z平面而固定座32实质上平行于X-Y平面)。实施例中铰链组30还包括一限位槽312,该限位槽312例如是位于铰链架31处且不平行(倾斜)于铰链架312的中心轴线A-A’。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覆盖件42例如是包括一第一部分423、一第二部分425和一折弯部426,第一部分423的一端423a系与铰链组30连接,另一端则连接第二部分425。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覆盖件42的第一部分423可移动式地位于限位槽312内,覆盖件42的第二部分425可移动式地位于系统模块20处的滑槽41内,而折弯部426则位于限位槽312和滑槽41之间。使用者平常不使用电子装置时,如图2A所示,可盖上显示模块10,此时通过铰链组30旋转的动作可带动覆盖件42的第一部分423在限位槽312内上下移动(如图3中朝Rl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部分42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如图3中朝Fl方向移动),使其盖住输入/输出端口 221达到美观防尘的目的。当欲使用电子装置的时候将显示模块10往上打开,如图2B所示,此时通过铰链组30转动带动覆盖件42的第一部分423 (如图3中朝R2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槽41处的覆盖件42的第二部分425往铰链组30端移动(如图3中朝F2方向移动),此时覆盖件42的孔洞421会使输入/输出端口 221露出,达到可使用IO的效果。再者,当覆盖件42移动时,系统模块20的上壳体21 (图1B)是限制了覆盖件42的第二部分425于一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上述实施例虽以限位槽312作为覆盖件42连结铰链组30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实际应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可根据实施例的揭露内容,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对覆盖件42与铰链组30的连结稍做修改和变化。例如覆盖件42的第一部分423亦可以套设方式设置于铰链架312处,利用铰链架312随显示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模块;一系统模块,与该显示模块电性连接,且该系统模块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端口;一铰链组,旋转式地枢接该显示模块与该系统模块,使该显示模块能够相对于该系统模块进行开启或闭合;一防尘组件,包括:一滑槽,位于该系统模块内;和一覆盖件,其一端连接该铰链组,另一端能够移动式地位于该滑槽处;其中,当该显示模块相对于该系统模块进行闭合或开启时,该铰链组带动该覆盖件,使该覆盖件能够于该滑槽内相应地移动,以分别遮蔽或暴露出该输入/输出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不模块; 一系统模块,与该显示模块电性连接,且该系统模块具有至少一输入/输出端口; 一铰链组,旋转式地枢接该显示模块与该系统模块,使该显示模块能够相对于该系统模块进行开启或闭合; 一防尘组件,包括: 一滑槽,位于该系统模块内;和 一覆盖件,其一端连接该铰链组,另一端能够移动式地位于该滑槽处; 其中,当该显示模块相对于该系统模块进行闭合或开启时,该铰链组带动该覆盖件,使该覆盖件能够于该滑槽内相应地移动,以分别遮蔽或暴露出该输入/输出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覆盖件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与该铰链组连接,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能够移动地位于该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组具有一限位槽,该覆盖件的该第一部分能够移动地位于该限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组具有一铰链架,该限位槽位于该铰链架处且倾斜于该铰链架的中心轴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信忠沈宜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