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持模组及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214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18
一种握持模组及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握持模组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侧面。握持模组包括两夹持组件及一握持单元。夹持组件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且彼此相距一距离。握持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及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一握持部,两端部分别滑动地与所对应的夹持组件相接,而使握持模组在一静置状态与一携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握持模组处于静置状态时,握持单元贴近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当握持模组处于携行状态时,握持单元的握持部拱起而远离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握持模组及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握持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欠缺的电子装置。笔记本式计算机由于携带方便,已被现代人普遍使用。不论是在何时何地,通过笔记本式计算机即时通信、查询资料或收发电子邮件等,让信息的传输一日千里,无远弗届。一般而言,在携带笔记本式计算机时,通常会将笔记本式计算机放置于具有把手或是背带的计算机包中,以通过计算机包的把手或是背袋来将笔记本式计算机提起。但若使用计算机包来携带笔记本式计算机,使用者在负担笔记本式计算机的重量时也被迫同时负担计算机包的重量。然而,若仅携带笔记本式计算机,由于笔记本式计算机本身没有让人直接提起的机构,通常也只能以双手捧着或单手抓取的方式,时间过久也会觉得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握持模组,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可通过握持模组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提起以增加携带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可通过握持模组将可携式电子装置提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握持模组,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侧面。握持模组包括两夹持组件及一握持单元。夹持组件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且彼此相距一距离。握持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及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一握持部,两端部分别滑动地与所对应的夹持组件相接,而使握持模组在一静置状态与一携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握持模组处于静置状态时,握持单元贴近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当握持模组处于携行状态时,握持单元的握持部拱起而远离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一种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及一握持模组。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侧面。握持模组包含两夹持组件及一握持单元。两夹持组件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且彼此相距一距离。握持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及位于两端部之间的一握持部,两端部分别滑动地与所对应的夹持组件相接,而使握持模组在一静置状态与一携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握持模组处于静置状态时,握持单元贴近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当握持模组处于携行状态时,握持单元的握持部拱起而远离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面。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利用握持模组将可携式电子装置直接提起,以方便携带可携式电子装置。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静置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携行状态的示意图。图2A是图1A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静置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B是图1B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携行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0: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可携式电子装置110:侧面112:第一^^合部 114:第一固锁部200:握持模组210:夹持组件212:基座212a:第二卡合部212b:延伸部212c:孔洞212d:容置空间212e:第一穿孔212f:第二穿孔214:弹性件216:作动杆218:壁体218a:通孔219:第二固锁部220:握持单元222:端部224:握持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静置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携行状态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一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及一握持模组200。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具有一侧面110。握持模组200包含两夹持组件210及一握持单元220。两夹持组件210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侧面110且彼此相距一距离。握持单元220具有相对的两端部222及位于两端部222之间的一握持部224,两端部222分别滑动地与所对应的夹持组件210相接,而使握持模组200在一静置状态(如图1A所示)与一携行状态(如图1B所示)之间转换。当握持模组200处于静置状态时,握持单元220贴近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侧面110。当握持模组200处于携行状态时,握持单元220的握持部224拱起而远离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侧面110。本实施例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利用握持模组200将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直接提起,以增加直接携带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便利性。图2A是图1A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静置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B是图1B的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处于携行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2A与图2B,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侧面110包含两第一^^合部112及两第一固锁部114。每一夹持组件210包括一基座212、一弹性件214、一作动杆216及一第二固锁部219。每一基座212包含一第二卡合部212a及一延伸部212b,延伸部212b具有一孔洞212c。在本实施例中,第--^合部112是卡槽,第二卡合部212a是卡勾,但第--^合部112与第二卡合部212a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当基座212设置于侧面110时,第二卡合部212a的位置对应于第 ^合部112,且使第二卡合部212a固定于第 ^合部11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锁部114是螺孔,第二固锁部219是螺丝,但第一固锁部114及第二固锁部219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当基座212设置于侧面110时,第二固锁部219穿过孔洞212c并固定于第一固锁部114。本实施例的基座212以卡合搭配螺接的方式固定于侧面110。但基座212 固定于侧面110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另外,每一基座212具有一容置空间212d、一第一穿孔212e、一第二穿孔212f及一壁体218,握持单元220的端部222通过第一穿孔212e且位于容置空间212d。弹性件214 —端抵接于基座212的一壁体218。当握持模组200处于携行状态时,握持单元220的端部222朝向基座212的壁体218压缩弹性件214的另一端,当该握持模组200由携行状态转换至静置状态时,弹性件214的弹性恢复力驱动握持单元220的端部222,使握持单元220的端部222回复至其初始位置,而握持部224贴近至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侧面。作动杆216的一端位于基座212内且连接于握持单元220的端部222,而作动杆2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穿孔212f。基座212于壁体218连接于弹性件214的另一端,壁体218具有一通孔218a,作动杆216通过壁体218的通孔218a。由于壁体218在容置空间212d中的位置固定,且握持单元220会带动作动杆216移动,因此,弹性件214在作动杆216与壁体218之间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当握持模组200处于静置状态(如图2A所示)时,弹性件214未受压缩,握持单元220的握持部224贴近至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侧面110,握持单元220的两端部222位于基座212的容置空间212d中。当握持模组200处于携行状态(如图2B所示)时,握持单元220的握持部224被拉起,握持单元220的两端部222随之露出于基座212,作动杆216受握持单元220的端部222带动而压缩弹性件214,此时,作动杆216露出于基座212的部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持模组,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侧面,该握持模组包括:两夹持组件,设置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且彼此相距一距离;以及一握持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及位于该两端部之间的一握持部,该两端部分别滑动地与所对应的该夹持组件相接,而使该握持模组活动地在一静置状态与一携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该握持模组处于该静置状态时,该握持单元贴近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当该握持模组处于该携行状态时,该握持单元的该握持部拱起而远离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持模组,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一侧面,该握持模组包括: 两夹持组件,设置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且彼此相距一距离;以及 一握持单元,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及位于该两端部之间的一握持部,该两端部分别滑动地与所对应的该夹持组件相接,而使该握持模组活动地在一静置状态与一携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 当该握持模组处于该静置状态时,该握持单元贴近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 当该握持模组处于该携行状态时,该握持单元的该握持部拱起而远离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持模组,其中每一夹持组件包括一基座与一弹性件,该基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第一穿孔,该握持单元的每一端部适于通过该第一穿孔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件一端抵接于该基座的一壁体,当该握持模组处于该携行状态时,该握持单元的该端部朝向该基座的该壁体压缩该弹性件的另一端,当该握持模组由该携行状态转换至该静置状态时,该弹 性件的弹性恢复力驱动该握持单元的该端部,使该握持单元的该端部回复至其初始位置,而该握持部贴近至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持模组,其中各该夹持组件还包括一作动杆,该作动杆的一端连接于该握持单元的该端部,该基座还具有一第二穿孔,该作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该第二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持模组,其中该基座于该壁体连接于该弹性件的另该端,该壁体具有一通孔,且该作动杆通过该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持模组,其中该侧面包含两第一卡合部及两第一固锁部,每一基座包含一第二卡合部及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孔洞,且每一夹持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固锁部,该第二卡合部固定于该第一^^合部,且该第二固锁部穿过该孔洞并固定于该第一固锁部,以使该基座固定于该侧面。6.一种具有握持模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繁荣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