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176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用以解决液晶显示面板中布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驱动电路IC、以及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包括彩膜层和黑矩阵,下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层、TFT阵列的控制线、导电层,以及位于TFT阵列的控制线与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导线,位于上基板上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且每条导线连接驱动电路IC的布线和TFT阵列的控制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器在逐步向高分辨率发展,其市场份额逐年增大。同时,由于高分辨率导致周边布线空间占用较大,即使使用将栅极驱动电路整合于液晶面板(Gate onArray, GOA)技术仍不能完全解决边框太宽的弊端,成为影响对屏幕的应用和窄边化的顽疾。为了适应窄边框,栅线往往细线化,这样栅线电阻会增加,对信号有很大的延迟,带来很多显示问题,而且细线化的栅线容易开路,导致最终屏幕异常显示。目前手机的栅线分布多采用信号线从驱动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两侧分别引出,从屏幕周边两侧按照奇偶行分开,从两侧分别引入信号至显示区域(Active Area,AA),如图1所示,而普通的布线方式细节则如图2所示,对应图1中虚线圈内所示的结构。奇数行栅线驱动奇数行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而在进入AA区之前,由于数据线本身的宽度以及数据线之间由于工艺要求需要保留的间距的总和较大,导致在AA区两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用来放置栅线,使得边框很大,总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不面板,用以解决液晶显不面板中布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驱动电路IC以及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包括彩膜层和黑矩阵,下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层、TFT阵列的控制线、导电层,以及位于TFT阵列的控制线与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导线,位于上基板上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且每条导线连接驱动电路IC的布线和TFT阵列的控制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上基板上制备彩膜层和黑矩阵,在下基板上制备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层、TFT阵列的控制线、导电层和绝缘层,制备驱动电路1C,以及将液晶对盒,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制备出的黑矩阵的下表面制备多条导线,其中,每条导线连接驱动电路IC的布线和TFT阵列的控制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在黑矩阵的下表面设置用于传输TFT阵列控制信号的导线,解决了液晶显示面板中布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化。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普通显示器周边布线图;图2为图1所示的示意图中虚线内的详细布线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不面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彩膜侧的显示区域周边的详细布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导线的走线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点的剖面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IC端的TFT控制线连接接触点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CF侧的导线连接接触点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CF侧的导线走线和接触点的详细分布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TFT侧的控制线走线和接触点的详细分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用以解决液晶显示面板中布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驱动电路IC以及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参见图3,上基板包括彩膜层CF和黑矩阵BM,下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层、TFT阵列的控制线103、导电层,以及位于TFT阵列的控制线与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导线102,位于上基板上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且每条导线连接驱动电路IC的布线101和TFT阵列的控制线103。本专利技术中以栅线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制于栅线,例如还可以为数据线等其他TFT阵列的信号线。如图3中所示,位于TFT侧的IC布线101连接位于CF侧的导线102,其中,导线102贯穿整个CF侧,从IC端的非显示区域走线,经过显示区域,再到CF侧的非显示区域,在CF侧的非显示区域内,与位于TFT侧的TFT阵列的控制线103相连,从而将IC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各个TFT。较佳地,在透光方向上,所述导线的投影位于黑矩阵的投影内,如此,导线的设置不会影响面板本身的开口率。较佳地,所述导线的线宽为5飞μ m,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导线宽度为3 4 μ m,因此将导线的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时,增加了线宽,进而减小了电阻,保证了信号的准确性,也降低了能耗。较佳地,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所述导线和所述驱动电路IC的布线,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所述导线和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较佳地,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相邻两侦牝即相邻的两个边,例如,显示面板为长方形,则两个接触区域分别位于的长边一侧和宽边一侧,以此实现窄边框。较佳地,所述IC布线位于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路IC和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包括多个接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区域包括多个接触点,每一所述导线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接触区域通过所述每个接触点与每一相应的所述IC布线的末端连接,每一所述导线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接触区域通过所述每个接触点与每一相应的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用于给各TFT提供开启或断开信号。较佳地,所述接触点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覆盖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的表面的导线层;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具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黑矩阵的凸起结构相对应位置的下基板的导电层。较佳地,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均包括多个过孔,所述每个过孔内覆盖导电层,所述黑矩阵的凸起结构位于所述过孔内,其中,所述过孔位于所述TFT阵列控制线和所述IC布线上方。较佳地,所述IC布线与所述显示区域的TFT阵列的控制线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其中,所述IC布线与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不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TFT阵列的控制线,以TFT的栅线为 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限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布线分布于非显示区域的信号线。 参见图4,本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下基板侧,包括IC侧布线101、TFT阵列的栅线103、绝缘层(图中未示出)和TFT阵列层(图中未示出),上基板侧包括彩膜层CF和黑矩阵(图中未示出),多条与IC和TFT阵列的栅线连接的导线102,和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接触区域I (图示中AA区下方)和第二接触区域2 (图示中AA区的左右两侧),多个位于第一接触区域的接触点11,多个位于第二接触区域的接触点12 ;其中,多条导线102,位于黑矩阵的下方,每条导线102连接IC侧的布线101和TFT阵列的栅线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IC侧布线101传输的信号包括对应栅线的扫描信号,如图中所示。同时,在显示区域内,每条导线的线宽小于黑矩阵的线宽,其投影位于黑矩阵的投影内,如图5所示的剖面结构,在彩膜20的两块色胶(R和G)中间的宽度小于黑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驱动电路IC以及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包括彩膜层和黑矩阵,下基板包括TFT阵列、TFT阵列的控制线、导电层,以及位于TFT阵列的控制线与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导线,位于上基板上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且每条导线连接驱动电路IC的布线和TFT阵列的控制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驱动电路IC以及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包括彩膜层和黑矩阵,下基板包括TFT阵列、TFT阵列的控制线、导电层,以及位于TFT阵列的控制线与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导线,位于上基板上所述黑矩阵的下方,且每条导线连接驱动电路IC的布线和TFT阵列的控制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透光方向上,所述导线的投影位于黑矩阵的投影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线宽为5飞μπ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其中 所述第一接触区域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所述导线和所述驱动电路IC的布线, 所述第二接触区域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另一侧的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所述导线和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和所述第二接触区域分别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相邻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C布线位于非显示区域,用于连接所述驱动电路IC和所述第一接触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包括多个接触点,所述第二接触区域包括多个接触点, 每一所述导线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接触区域通过所述每个接触点与每一相应的所述IC布线的末端连接, 每一所述导线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接触区域通过所述每个接触点与每一相应的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TFT阵列的控制线用于给各TFT提供开启或断开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覆盖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的表面的导线层;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具有凸起结构;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与所述黑矩阵的凸起结构相对应位置的下基板的导电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区域和第二接触区域均包括多个过孔,所述每个过孔内覆盖导电层,所述黑矩阵的凸起结构位于所述过孔内,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文博王世君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