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窥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176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窥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此显示装置包括有多个子像素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每一子像素包含有第一导电层、彩色滤光层、隔离膜、光调变元件层、第二导电层、绝缘膜以及第三导电层。其中彩色滤光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以及隔离膜之间,光调变元件层设置于隔离膜以及第二导电层之间,并且绝缘膜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之间,于第一显示模式时,提供平行于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至光调变元件层,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提供平行于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并且提供实质垂直于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至光调变元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多视角的显示技术在显示装置的应用上愈益广泛,各种多视角的面板结构例如有边缘电场转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以及横向电场转换(in-planeswitching, IPS)等,都是借由控制两电极之间电场的变化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虽然所述的现有技术可达到良好的视角效果,然而并不能有效达到防窥的功能。一般来说,使用者会希望只有在有限视角范围内能完整接收到显示器上的信息。举例来说,当大于某一个侧视角度时,显示器上的信息便无法被完整接收或解读,则可防止窥视。因此,有一部分的防窥设计是采用像素结构来实现,借由像素结构中还包含具有侧视漏光特性的子像素,达到在侧视角度下干扰防窥的目的。然而在上述的防窥设计中,对于正视者而言,该子像素并不贡献正视亮度,因此具有较低的穿透率及对比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在广视角模式下具有良好的视角特性,并通过三电极的像素结构搭配改变液晶排列方向的驱动方法,来控制窄视角模式下液晶的侧视漏光表现,以提高防窥设计中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及对比。本专利技术的防窥显示装置包括有多个子像素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每一子像素包括有第一导电层、彩色滤光层,隔离膜、光调变元件层、第二导电层、绝缘膜以及第三导电层,其中彩色滤光层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以及隔离膜之间,光调变元件层设置于隔离膜以及第二导电层之间,并且绝缘膜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之间,于第一显示模式提供第一电压至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三导电层,并且提供像素电压至第二导电层,于第二显示模式提供实质垂直于子像素的电场至光调变元件层。另外,也提出一种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窥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的驱动方法包含:于第一显示模式下,提供像素电压至第二导电层,并且分别提供第一电压以及第三电压至第一导电层与第三导电层,液晶分子受到水平电场影响旋转;及于第二显示模式下,提供实质垂直于子像素的电场至光调变元件层,使得液晶分子除了旋转,其排列方向会受到垂直电场的影响导致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倾斜,在此旋转与倾斜交互作用下,使得在全灰阶范围下侧视影像对比降低,进而达到防窥目的。综上所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来实现在正视模式下具有良好的防窥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窥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1B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窥显示装置内部的电路布线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的驱动信号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窥显示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驱动信号示意图;图5A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的像素电压与亮度的关系仿真示意图;图5B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像素电压与亮度的关系仿真示意图;图6A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的伽玛曲线仿真示意图;图6B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二显示模式下的伽玛曲线仿真示意图。附图标记10:第一导电层15:彩色滤光层101:第一基板103:第二基板150:显示装置20:隔离膜21:数据线23:栅极线25:接触孔27:半导体层30:光调变元件层 31a:子像素31b:子像素33:液晶分子40:第二导电层50:绝缘膜60:第三导电层Vl:第一电压V2:第二电压V3:第三电压51 53:曲线54 56:曲线61 63:曲线64 66: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窥显示装置的剖面图,而图1B则为防窥显示装置内部的电路布线图。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在图1A中,此显示装置150包括有多个子像素(如标号31a与31b所示),以下将以子像素31a来做说明,此子像素31a包含有第一基板101、第一导电层10、彩色滤光层15、隔离膜20、光调变元件层30、第二导电层40、绝缘膜50、第三导电层60与第二基板103。而在图1B中,标示与图1中的标示相同者表示为相同对象,另夕卜,标号21表不为数据 线,标号23表不为栅极线,而标号25表不为接触孔(contact hole)用以导通第二导电层40以及数据线21,而标号27表示为半导体层可例如是非晶硅半导体层(amorphous silicon sem1-conductor)。具体来说,第一基板101具有上表面(图中未标不)与下表面(图中未标不)。第一基板101由透明基板所构成。第一基板101可例如是玻璃基板或可挠性基板,或者由其它透光率大约高于或等于80%的基板材质所构成。所述的第一基板101较佳的透光率大约为大于或等于90%。第一导电层10设置于第一基板101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一导电层10较佳者可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 TC0)或薄金属构成。所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可包括但不限制为氧化铟锡(IT0)、氧化锌铟(IZ0)、氧化锌铝(AZ0)、氧化锌镓(GZO)或加钥氧化铟(MO)等,而薄金属则包括银(Ag)、铝(Al)或其合金等。彩色滤光层15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0的下方,而隔离膜20设置于彩色滤光层15的下方,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彩色滤光层15也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01与第一导电层10之间。隔离膜20的面积大致上相应于第一导电层10的面积。如图1A所示,第一显示模式下,隔离膜20用以减少或消除第一导电层10所产生的电场对液晶分子33的作用力。所述的第一显示模式可例如是广视角的显示模式。所述的隔离膜20的材料不限定为绝缘材质,可用以减低电场对液晶分子33作用力的材质均可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一。如图1A所示,第二基板103上设置有第三导电层60,第二基板103由透明基板所构成。第二基板103可例如是玻璃基板或可挠性基板,或者由其它具有高透光率的基板材质所构成。所述的第三导电层60可与第一导电层10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材质。同样的,第三导电层60较佳者可由透明导电氧化物或薄金属构成。绝缘膜50设置于第三导电层60的上方,第二导电层40设置于绝缘膜50的上方,绝缘膜50用以电性绝缘第二导电层40与第三导电层60。所述的第二导电层40可与第三导电层60或第一导电层10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材质。同样的,第二导电层40较佳者可由透明导电氧化物或薄金属构成。更进一步说,所述的第二导电层40的狭缝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子像素31以及光调变元件层30的下方,并且第二导电层40具有多个狭缝对应至相应的子像素31区域。举例来说,第二导电层40可为子像素31中的像素电极。光调变元件层3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40与隔离膜20之间,具有多个液晶分子33。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隔离膜20的下方以及第二导电层40的上方,也就是所述光调变元件层30的两侧,分别增设配向膜(alignment layer)(图未示),此配向膜主要让所述的液晶分子33的长轴于未施加电压的一初始状态沿着一平行于该些子像素31的方向排列,可例如是聚亚酰膜(polyemid)等有机材料。接着,请一并参照图1A与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于第一显示模式下的驱动信号示意图。如图2所示,水平轴表示的是时间,而垂直轴分别表示的是第一电压V1、第二电压V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子像素,每一该些子像素包含:一第一导电层,具有两侧面,其中一侧设置一第一基板;一隔离膜,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另一侧;一光调变元件层,该光调变元件层包含多个液晶分子;一第二导电层,其中该光调变元件层设置于该隔离膜以及该第二导电层之间;一绝缘膜;以及一第三导电层,其中该绝缘膜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层以及该第三导电层之间,且该第三导电层的另一侧设置一第二基板,其中于一第一显示模式,提供一平行于该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至该光调变元件层,于一第二显示模式,提供一平行于该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并且提供一实质垂直于该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至该光调变元件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04 TW 1011322161.一种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子像素,每一该些子像素包含: 一第一导电层,具有两侧面,其中一侧设置一第一基板; 一隔离膜,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另一侧; 一光调变元件层,该光调变元件层包含多个液晶分子; 一第二导电层,其中该光调变元件层设置于该隔离膜以及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一绝缘膜;以及 一第三导电层,其中该绝缘膜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层以及该第三导电层之间,且该第三导电层的另一侧设置一第二基板, 其中于一第一显示模式,提供一平行于该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至该光调变元件层,于一第二显不模式,提供一平行于该光调变兀件层的电场,并且提供一实质垂直于该光调变元件层的电场至该光调变元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液晶分子分别具有一长轴以及一短轴,其中该长轴分别于一初始状态沿一平行于该第一基板的方向排列,其中该初始状态未施加电压于该防窥显示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调变元件层相邻两侧还分别包含一配向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层具有多个狭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显示模式中,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三导电层具有相同电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二显示模式中,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或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三导电层之间具有一电压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层为像素电极。9.一种防窥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方法包含: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翔叶昭纬范振峰廖乾煌徐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