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当前电池寿命检测技术的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检测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对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检测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比对初始状态参数与最终状态参数,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在检测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否合格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特定的无搁置充放电操作来替换当前通用充放电操作,缩短了检测电池寿命的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主要由锂电池来供电,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事关用户的使用体验,随着各种电子产品价格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电子产品厂家使用的锂电池质量越来越差,而电池使用不到三个月就报废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快速测试和评价一款锂电池的寿命成为很多电池生产厂商及使用者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进行锂电池寿命测试的主流方法(GB/T18287-2000)为:采用IC5A恒流充电至额定电压4.2V之后,进行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IC5A,搁置0.5h 一 Ih之后,采用IC5A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搁置0.5h — Ih之后进行下一次充放电操作,如此进行循环到连续两次放电时间小于36min,则认为寿命终止;目前的业界要求是400次循环之后若电池放电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则认为该电池的使用寿命合格。但是针对目前主流放电容量的锂电池(如IOOOmAh的锂电池)来说,采用上述的测试方法进行400次循环测试的时间约为71天,这种测试方法的测试周期长,不适用于某些需要快速检测电池寿命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当前电池寿命检测周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检测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对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检测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比对初始状态参数与最终状态参数,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具体为: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之前还包括确定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的步骤。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对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具体为:对电池进行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之后,立即对电池进行下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直至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完成。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状态参数包括电池的内阻、厚度及放电容量;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的步骤具体为:若电池的内阻的变化率不大于12%、厚度的变化率不大于8%、放电容量的衰减率不大于20%及(N-99)次至N次循环放电容量衰减率不大于5%,则电池的寿命合格。同时,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 一种电池寿命检测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池寿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充放电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及比对模块;其中,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记录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充放电模块用于对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并记录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比对模块用于比对初始状态参数与最终状态参数,并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模块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计算模块用于确定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模块用于对电池进行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之后,立即对电池进行下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直至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完成。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在检测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否合格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特定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来替换当前通用充放电操作模式,降低了电池寿命的检测周期;进一步的,在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之间也取消搁置时间,进一步的降低了检测周期;又因为采用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增强了电池的应测能力,降低了电池寿命的检测周期;综上,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极大的缩短了电池寿命的检测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诠释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电池使用寿命的电池寿命检测方法及装置,采用特定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由图1可知,在该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I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1、充放电模块12、第二检测模块13及比对模块14 ;其中,第一检测模块11用于检测并记录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并将该初始状态参数传输到比对模块14 ;充放电模块12用于对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并在N次循环结束之后,通知第二检测模块13检测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第二检测模块13用于在充放电模块12对电池的N次循环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完成之后,检测并记录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并将该最终状态参数传输到比对模块14 ;比对模块14用于比对初始状态参数与最终状态参数,并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模块12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即在一个充放电操作中,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之间没有搁置时间,充电操作与放电操作是联系进行的;这种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的方式缩短了单个充放电操作周期时间,加快了电池寿命的检查进程。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由图2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寿命检测装置I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模块15 ;计算模块15用于计算并确定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具体的,计算模块15可以是根据被检测电池的额定放电容量来计算充电截止电流的。计算模块15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是:当电池的额定放电容量C的取值范围是CS 2000mAh时,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Ia的取值范围是0.05C5A*C≤Ia≤0.07C5A*C,也可以是50mA≤ Ia ≤ 140mA ;优选的,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Ia≤0.06C5A≤C,并不是当前检测技术中采用的0.0lC5A,如IOOOmAh的电池,以4.2V恒压充电,电流从60mA减小到IOmA时,电池的电量基本不变(变化率低于0.05%,可以忽略),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充电时间才能使充电电流减少到IOmA以下,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模块12对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具体为:对电池进行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之后,立即(零搁置)对电池进行下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直至N (N为整数)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完成;这种零搁置的连续进行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的循环方法又因为不需要在充放电操作之间进行搁置,缩短了电池寿命的检查周期。进一步的,由于本专利技术是使用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在缩短了单次充放电操作的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被测试检查的应测能力;这就导致了本专利技术并不需要循环进行400次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就可以达到当前电池寿命检测技术中,进行400次充放电操作的效果;相应的,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的循环机制,仅需要290— 300次循环即可达到检测目的;也即,本专利技术中的N次循环的零搁置操作中的N的取值为:300 ≥ N ≥ 290。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检测模块11与第二检测模块13可以为同一检测模块,在不同的时间实现不同的功能,当状态参数包括内阻R、电池厚度H及电池放电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对所述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检测所述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比对所述初始状态参数与所述最终状态参数,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
【技术特征摘要】
1.种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电池的初始状态参数; 对所述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 检测所述电池的最终状态参数; 比对所述初始状态参数与所述最终状态参数,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的步骤为: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操作完成之后,立即对所述电池进行放电操作。3.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操作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Ia的步骤;充电截止电流Ia为0.05C5A*C到0.07C5A*C,其中C为所述电池的额定放电容量。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具体为:采用恒流充电至额定电压之后,进行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Ia,立即采用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5.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电池进行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具体为:对所述电池进行一次零搁置充放电操作之后,立即对所述电池进行下一次所述零搁置充放电操作,直至N次循环的零搁置充放电操作完成。6.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寿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参数包括所述电池的内阻、厚度及放电容量;所述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电池的寿命是否合格的步骤具体为: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雷,宋好强,陈金沛,胡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