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015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基板、荧光层和发光芯片。荧光层设于扩散板的入光面,荧光层包括量子点材料;发光芯片设于基板上且发光芯片位于基板和荧光层之间,用于照射荧光层以激发量子点材料进行发光进而形成背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量子点材料,能够有效地增加发光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并能有效地避免色度偏移等问题,量子点材料的发光均匀并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
,具体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还涉及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IXD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一般包括白光LED (发光二极管)和CCFL (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突光灯),其中,白光LED相对CCFL来说更加环保、高效。现有技术中,白色LED主要是利用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YAG (Yttrium AluminumGarnet,钇铝石榴石,用于产生激光束的氧化铝合成晶石)混合得到白光。但是YAG易被高温氧化而导致的温度猝灭等缺点,在工艺上和应用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白光LED主要是由Phosphor (突光粉)与Chip (发光芯片)一起封装而成。具体而言,在直下式背光源的白光LED中,为了降低成本,普遍采用大功率的LED (大于I瓦特功率以上),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进行散热,热量容易对Phosphor产生影响,导致亮度下降、色彩饱和度偏差和色度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由于采用荧光粉而导致亮度下降、色彩饱和度偏差和色度偏移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亮度、色彩饱和度和避免色度偏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扩散板、基板、荧光层和发光芯片。该扩散板和该基板相对设置;该荧光层设于该扩散板的入光面,该荧光层包括量子点材料;该发光芯片设于该基板上且该发光芯片位于该基板和该荧光层之间,用于照射该荧光层以激发该量子点材料进行发光,进而形成背光源。其中,该量子点材料包括硒化镉、硒化锌和硫化镉,该硒化镉、硒化锌和硫化镉按预定质量比例混合制得以形成白色背光源,该荧光层和该发光芯片分离设置。其中,该扩散板的入光面设有保护膜,该荧光层涂覆于该保护膜上。其中,该发光芯片包括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和/或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该基板为铝质基板以对该发光芯片进行散热。其中,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该基板设于该背板的内侧,该背板和该基板之间还设置有反射片。其中,该发光芯片的功率大于I瓦特。其中,该背光模组还包括二次透镜和增亮膜,该二次透镜用于改变该发光芯片的发光角度,该增亮膜设于该荧光层和该扩散板的入光面之间。其中,该发光芯片为多个,多个该发光芯片以预定间距间隔设置,该发光芯片到该荧光层的距离为该预定间距的一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首先,本专利技术采用量子点材料替代现有技术荧光层的荧光粉作为发光材料,进而可以通过控制量子点材料的粒径分布并结合发光芯片进行激发发光,能够有效地增加发光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并能有效地避免色度偏移的问题。其次,本专利技术将量子点材料的荧光层设于扩散板的入光面,可以更加有利于量子点材料的均匀发光,并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另外,发光芯片与荧光层分离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发光芯片散发的热量对荧光层的量子点材料带来的影响,还可以节约能源、利于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但不限于扩散板11、基板12、突光层13和发光芯片14。本实施例不对扩散板11的材料作限定,其只需用于对光线进行干涉进而实现光线的均匀扩散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扩散板11的耐光性能且不易变黄,可以选择折射率低、透明度高的材料(如塑料水晶等),也可以添加扩散剂等材料以提高其对光线的均匀扩散性能。基板12与扩散板11之间相对设置,其中,相对设置可以为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也可以为相互倾斜间隔设置,在保证光线均匀扩散的前提下,对其不作限定。基板12可以为铝质基板,即可以采用铝质材料制得基板12,通过铝等散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以提高基板12的散热性能。此外,基板12上形成有用于进行通电的电路(图未示),在本
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细述。荧光层13设于扩散板11的入光面,荧光层13包括量子点材料。具体而言,当荧光层13受光致发光或电致发光等发出光线后,发出的光线直接透光扩散板11的入光面并进入到扩散板11的内部,从而在扩散板11的内部进行干扰并均匀扩散,接着从扩散板11的出光面射出均匀的光线。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荧光层13可以直接涂覆于扩散板11的入光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量子点材料(Quantum Dot, QD)为半导体纳米微晶体(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其具体由I1-VI族或II1-V族元素制得。量子点材料化学结构稳定、溶于水、尺寸半径在2nm (纳米广20nm之间的纳米晶粒。本实施例采用的量子点材料包括但不限于CdSe (硒化镉)、ZnSe (硒化锌)和CdS (硫化镉)等,其中CdSe、ZnSe和CdS可以按预定质量比例混合制得以形成白色背光源;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不同尺寸半径(如三种)的CdSe、ZnSeXdS等,分别得到RGB三原色光,并通过控制三种尺寸材料的含量,有效混合得到白光;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碲化镉(CdTe)等混合使用,在本
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细述。而在制作成型时,本实施例可以将不同尺寸半径的量子点材料与抗UV (紫外光)树脂材料先进行混合并使其充分均匀,再将其采用喷涂的方式形成于扩散板11的入光面而制得荧光层13。本实施例荧光层13的量子点材料与传统的荧光粉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颜色:单一种类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能够按尺寸变化产生一个发光波长不同的、颜色分明的标记物家族,这是荧光粉等染料分子无法实现的。此外,本实施例的荧光层13激发光谱宽且分布连续;而发射光谱单色性好且颜色可调,并能够承受多次的激发和光发射,有持久的稳定性。具体来说,荧光层13的量子点材料具有宽的激发谱和窄的发射谱,而传统的有机荧光粉等染料的激发光波长范围较窄,不同荧光染料通常需要多种波长的激发光来激发,这给实际的研究工作或使用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此外,本实施例的量子点材料具有窄而对称的荧光发射峰,且无拖尾现象,多色量子点材料同时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光谱交叠。譬如,以ZnS包被的CdSe为例,当CdSe核心直径为1.8nm时,发射蓝光;当CdSe核心直径为7nm时,发射红光;即不同尺寸半径的CdSe的荧光可涵盖整个可见光谱,同理,本实施例的其他两种或三种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具备同样的发光效果,在本
人员理解的范围内,不作细述。发光芯片14设于基板12上,进一步而言,发光芯片14位于基板12和突光层13之间,用于照射荧光层13以激发量子点材料进行发光,进而形成背光源。如前所述,本实施例可以采用铝质基板以提高对发光芯片14的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从图1不难看出,本实施例的荧光层13和发光芯片14采用分离设置的方式,即突光层13设于扩散板11的入光面而发光芯片14设于基板12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将突光层13和发光芯片14统一进行封装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更加有利于量子点材料的均匀发光,并有效地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扩散板和基板;荧光层,设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所述荧光层包括量子点材料;发光芯片,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荧光层之间,用于照射所述荧光层以激发所述量子点材料进行发光,进而形成背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相对设置的扩散板和基板; 荧光层,设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所述荧光层包括量子点材料; 发光芯片,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发光芯片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荧光层之间,用于照射所述荧光层以激发所述量子点材料进行发光,进而形成背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材料包括硒化镉、硒化锌和硫化镉,所述硒化镉、硒化锌和硫化镉按预定质量比例混合制得以形成白色背光源,所述荧光层和所述发光芯片分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入光面设有保护膜,所述荧光层涂覆于所述保护膜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包括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和/或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烨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