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具有该背光模组的电视机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015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电视机与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数枚叠置于所述胶框上方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的周缘上设置有若干个外凸的挂耳,所述胶框上对应所述挂耳处设置有承载凹部,所述承载凹部内部设置有贯穿胶框的导光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胶框的承载凹部处设置的导光孔,改变传统胶框不透光的特性,使得背光能够透过胶框并传导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利于提高光学膜片挂耳处的亮度,保证光学膜片挂耳处与光学膜片其他区域的亮度均匀,从而解决挂耳暗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电视机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LED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的固定,有上置胶框和下置胶框两种形式。对于光学膜片上置胶框的形式,其组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胶框101与背板102之间通过卡扣卡合,同时固定导光板103于背板内,光学膜片104置于胶框上方。具体地说,在光学膜片104周缘特定位置处裁切数个带有挂孔106的挂耳105,对应的,在胶框101上与光学膜片各挂耳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07,凹槽内部设置有一个与挂孔106形状匹配的固定立柱108,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当光学膜片上的所有挂耳105均置于相对应的凹槽107内部,并且挂孔106与固定立柱108配合后,胶框对光学膜片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光学膜片因外力而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专利技术人发现,光学膜片上的挂耳置于胶框上,由于胶框采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并且光学膜片不能自主发光,因此在光学膜片挂耳处没有背光投射到光学膜片的表面,导致光学膜片挂耳处亮度偏低,进而出现暗影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膜片挂耳处出现暗影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数枚叠置于所述胶框上方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的周缘上设置有若干个外凸的挂耳,所述胶框上对应所述挂耳处设置有承载凹部,所述承载凹部内部设置有贯穿胶框的导光孔。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孔的透光面积正比于所述承载凹部的尺寸。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导光孔呈方形状、或网格形状、或圆孔形状、或梯形状、或三角形状。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挂耳与所述承载凹部接触部位处设置有遮光胶带,并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胶框上。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遮光胶带为黑色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覆盖在胶框和所述光学膜片上表面的部分位置上。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挂耳上设置有挂孔,所述承载凹部内部设置有形状和尺寸均与所述挂孔匹配的固定立柱;所述导光孔布置在所述固定立柱的内侧。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承载凹部为凹槽,所述挂耳置于所述凹槽平面上,且所述固定立柱位于所述挂孔内部。上述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胶框下方设置有背板,胶框与背板之间通过卡扣卡合,所述背板的内侧设置有导光板,所述胶框的下方贴紧所述导光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视机,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视机,采用如上面所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显示装置,采用如上面所述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胶框的承载凹部处设置导光孔,改变传统胶框不透光的特性,使得背光能够透过胶框并传导到光学膜片的表面上,利于提高光学膜片挂耳处的亮度,保证光学膜片挂耳处与光学膜片其他区域的亮度均匀,从而解决挂耳暗影的技术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改进,在挂耳与承载凹部接触部位处设置有遮光胶带,遮光胶带覆盖在胶框和光学膜片上表面的部分位置上,一方面,起到将光学膜片固定在胶框上,防止光学膜片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目的,使得光学膜片固定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利用黑色遮光胶带不透光的特性,能够遮挡光学膜片上表面部分暗影,使得暗影不会表现在主观上。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各部分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图1中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胶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孔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孔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孔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光孔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5所示,背光模组,包括胶框201和数枚叠置在胶框上方的光学膜片202,在光学膜片的周缘上设置有若干个外凸的挂耳203,挂耳与光学膜片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挂耳可以通过裁切光学膜片边缘的方式得到,在挂耳203上设置有挂孔,用于固定光学膜片。挂孔可以为长方形状,或椭圆形状,当然也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形状。在胶框上对应挂耳位置处设置有承载凹部208,用于承载所述挂耳。承载凹部的内部设置有形状和尺寸均与挂孔相匹配的固定立柱204,固定立柱与挂耳配合,起到固定光学膜片,防止光学膜片因外力而产生水平方向位移的目的。胶框201的下方设置有背板205,胶框与背板之间通过卡扣卡合,在背板的内侧设置有导光板206,且胶框的下方贴紧在导光板的上表面上。承载凹部的内部设置有导光孔207,导光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整个胶框,使得导光板处的背光,能够透过导光孔传导到光学膜片上,具体地说是传导到光学膜片的挂耳处,利于提高光学膜片挂耳处的亮度,保证光学膜片挂耳处与光学膜片其他区域的亮度均匀,从而解决挂耳暗影的技术问题。导光孔优先布置在固定立柱的内侧,即靠近胶框内侧边缘的一侧,提升整个光学膜片(包括挂耳)的均匀透光效果更好。作为本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改进,导光孔207的透光面积正比于承载凹部208的尺寸。导光孔可以控制出光量,从而控制挂耳处亮度,以保证与周边亮度均匀,使得主观效果更佳。然而,如果导光孔的透光面积不进行管控,将会导致亮度太高或太低,使得挂耳处亮度与周边亮度不均等,在主观上仍会表现为挂耳处出现亮斑或者暗影。因此,导光孔的透光面积应该与胶框的承载凹部尺寸相匹配,即承载凹部的尺寸越大,导光孔的透光面积也越大,故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优选改进是,导光孔的透光面积与承载凹部的尺寸成正比。本实施例1提及的承载凹部208,为一凹槽,挂耳203置于凹槽的表面上,固定立柱位于挂孔的内部,将光学膜片固定在胶框上,防止光学膜片水平方向上的移位。图7至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1中导光孔的形状选择,由图可知,导光孔207可以采用方形状、或网格形状、或圆孔形状、或梯形状、或三角形状。当然,本实施例1中的导光孔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形状,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容易想到的任何其他形状。实施例2本实施例2除以下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中提及的所有技术特征完全相同。结合图6所示,在挂耳203与承载凹部208接触部位处设置有遮光胶带209,并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将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胶框上。上述的背光模组中,遮光胶带209为黑色遮光胶带,遮光胶带覆盖在胶框和光学膜片上表面的部分位置上,具体地说,遮光胶带黏贴在胶框的外侧面和与该外侧面相邻的挂耳上表面的部分位置处,如图6所示。一方面,起到将光学膜片固定在胶框上,防止光学膜片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目的,使得光学膜片的固定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利用黑色遮光胶带不透光的特性,能够遮挡光学膜片上表面部分暗影,使得暗影不会表现在主观上,消除暗影效果更佳。实施例3本实施例3中的电视机,采用如上述实施例1或上述实施例2中述及的背光模组,优选该电视机米用LED背光光源。由于LED从侧边入光,经导光板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为向上并传导至光学膜片上表面上。光学膜片采用上置胶框形式,使得光学膜片四周在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数枚叠置于所述胶框上方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的周缘上设置有若干个外凸的挂耳,所述胶框上对应所述挂耳处设置有承载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凹部内部设置有贯穿胶框的导光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光模组,包括胶框、以及数枚叠置于所述胶框上方的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的周缘上设置有若干个外凸的挂耳,所述胶框上对应所述挂耳处设置有承载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凹部内部设置有贯穿胶框的导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孔的透光面积正比于所述承载凹部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孔呈方形状、或网格形状、或圆孔形状、或梯形状、或三角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与所述承载凹部接触部位处设置有遮光胶带,并通过所述遮光胶带将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胶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为黑色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首臣宋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