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通过在背板与扩散板之间设置支撑板,通过支撑柱将支撑板与背板连接在一起,并将LED灯设置在支撑板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更换支撑柱来兼容不同方案的LED灯的混光距离目的,设计不同方案的LED灯时,避免背板需要重新开模,因此,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技术介绍
现行背光模组主要有两种背光方式,包括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条、导光板、光学膜片、液晶面板、铝合金材料的散热片及背板,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模组结构的侧边上,且与所述背板固定在一起,所述LED灯条由串联的LED灯设置在长条形PCB板上组成,LED灯发出光线通过所述导光板的侧边的入光面射入,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射出后,再经过所述光学膜片的扩散作用将光线均匀分布在所述液晶面板,光线在透过液晶面板形成显示图像。结合图1和图2,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LED灯条2、扩散板5、光学膜片4(可包括多层光学膜片4)、胶框6和液晶面板3,其中,胶框6将光学膜片4与扩散片5相对固定设置在一起,液晶面板3设置于胶框6之上,液晶面板3与胶框6通过面框(图中未示出)连接,通过螺丝或其他固定方式将面框(图中未示出)、胶框6和背板I固定连接,扩散板5设置在背板I与液晶面板3之间,液晶面板3与扩散板5之间还设置有光学膜片4,LED灯2通过PCB板均匀设置在背板1上,光线21在经过扩散板5及光学膜片4后照射在液晶面板3上,光线21经扩散板5及光学膜片4的扩散作用使光线21可均匀分布在液晶面板3上,与侧边式背光模组不同的是,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不设置导光板,将光线21直射到扩散板5上。由于光线21出光角度Θ有限,且LED灯存在一定间距,必须保持有足够的混光距离H才可将光线21均匀照射在扩散板5上,其中,所述混光距离H为LED灯出光面到扩散板5的垂直距离。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直下式背光模组技术至少存在缺点如下: 由于同一背光模组需要兼容设计不同方案的LED灯,不同方案的LED灯的混光距离H不同,在使用不同方案的LED灯时,则需要重新开背板模具来兼容不同方案的LED灯不同混光距离H需求,但是,重新开发模具的周期长,设计成本增加,增加了产品设计周期和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为了同时兼容不同混光距离的LED灯,缩短产品设计周期,且避免重新开发模具而增加设计成本的问题,提高产品竞争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包括背板、LED灯和扩散板,还包括支撑板及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扩散片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所述LED灯设置在与所述扩散片一侧的所述支撑板表面上。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通过在背板与扩散板之间设置支撑板,通过支撑柱将支撑板与背板连接在一起,并将LED灯设置在支撑板表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相当于将背板上移,将支撑板与背板之间可以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更换支撑柱来调节LED灯到扩散板之间的混光距离,这种可以通过更换支撑柱来兼容不同方案的LED灯的混光距离目的,设计不同方案的LED灯时,避免了背板的重新开模,因此,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开发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板示意 图2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剖面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和支撑板装配的剖面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和背板装配的剖面示意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支撑柱的剖面示意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与LED灯装配的示意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支撑柱和背板装配的剖面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液晶面板3、胶框6、背板1、LED灯2和扩散板5,胶框6分别与液晶面板3与背板I固定连接,扩散板5设置在LED灯2与液晶面板3之间,其中,还包括支撑板7及至少一个支撑柱8,支撑板7平行设置在扩散片5与背板I之间,支撑柱8 —端固定设置在背板I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7上,其中,LED灯2设置在与扩散片5 —侧的支撑板7表面上。其中,液晶面板3与背板I及胶框6之间连接关系,可以变换或变形,这些连接关系的改变都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地方,液晶面板3与扩散板5之间还包括有光学膜片4,其中,光学膜片4可以包括有棱镜片、增亮膜等,也可以是其中一种光学膜片。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扩散板5与背板I至增设了支撑板7和支撑柱8,其中,支撑柱一端连接支撑板7,另一端连接背板I,通过支撑柱8将支撑板7固定设置在背板I与扩散板5的封闭空间内,将LED灯2设置在支撑板上7上,这样,在设计时,考虑设计一种背光厚度空间适当大的背板模具,使得不同混光距离H的LED可以在背板厚度空间调整混光距离H。这样,可以方便地通过更换合适的支撑柱来调节LED灯到扩散板之间的混光距离,这种可以简单地通过更换支撑柱就可以兼容不同方案的LED灯的混光距离目的,设计不同方案的LED灯时,避免背板需要重新开模,因此,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开发成本。支撑板7上涂有反射材料层,也可以在支撑板7上设置反射片,使得光线更充分利用,反射的光线在此通过扩散板5和光学膜片4为液晶面板3显示图像提供光源,另一方面,经过反射片或反射层可以发生多次反射作用,使得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更加均匀地为液晶面板3显示图像提供光源。再继续结合图3示,LED灯2外围还设置有二次光学透镜,使得LED灯可以获得更大的出光角度,进而减小LED灯的混光距离H,这样,可以减少LED灯排布密度,可以使用较大功率LED灯。进一步说明,同样LED灯设计,混光距离H相同的情况下,当增设了二次光学透镜,可以提高显示亮度均匀性,优化显示图像显示效果,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的,LED灯2设置在PCB板上,PCB板上设置有反射材料层或设置有反射片,增强LED周围PCB板的反射作用。PCB板设置在支撑板7上,PCB板可以通过胶粘贴固定在支撑板7上,也可以在PCB板和支撑板7相应的位置上设置螺丝孔,通过螺丝穿过螺丝孔将PCB板与支撑板7固定设置在一起,进而将LED灯2固定在支撑板7上。进一步的,可以在穿过螺丝孔的螺丝的螺丝冒上设置反射片或反射层,起到反射作用。再继续参照图3,支撑柱8与支撑板7通过螺丝81固定设置,支撑柱8与背板I通过螺丝82固定设置。其中,支撑柱8与支撑板7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或焊接或铆接的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结合图4和图5示,支撑柱8与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液背板、LED灯和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及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扩散片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所述LED灯设置在与所述扩散片一侧的所述支撑板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液背板、LED灯和扩散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及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扩散片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所述LED灯设置在与所述扩散片一侧的所述支撑板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反射材料层或反射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LED灯外围设置有二次光学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玉帅,高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