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密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7989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运动件执行非接触式密封的系统,包括定滑轮组、支撑框架、密封管道单元和供液组件,其中定滑轮组用于将作为密封对象的运动件分别沿着上行和下行的行程予以输送;密封管道单元分别沿着运动件的上行和下行行程而设置,并各自以多段管道串联的方式形成,其中彼此相邻的各段管道之间通过管径相对更小的过渡管路相连;供液组件用于向下行密封管道组件输送密封液,同时与上行密封管道组件保持密封液的回流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还公开了其他一些优选构造形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构建的密封系统具备无磨损、密封阻力小、长期运行可靠的优点,并可使密封压力随流体压力波动自适应调节,因而尤其适用于抽油机钢丝绳之类运动件的有效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密封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用于含有高压流体的腔体与处于腔体内的运动件之间的非接触式密封系统,并尤其适用于石油开采用抽油机之类设备的非接触密封用途。
技术介绍
工业中存在一类运动件的密封需求,它需要在含有高压流体的腔体与处于该腔体内的运动件之间执行有效密封,以避免高压流体通过腔体与运动件之间的间隙而流至腔体之外。当运动件的截面形状具有时变特性且密封阻力不能过大时,其长期可靠密封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以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抽油机为例,它利用钢丝绳提升位于抽油管中的抽油桶,从而将地下的原油抽出来;但抽油管中含有压力较高的天然气,需要单独储存而不能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否则容易引起火灾、中毒等危险。此外,抽油管中的钢丝绳需要进行大行程的往复运动,特别考虑到钢丝绳的截面不是理想光滑的圆截面,其长期可靠密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上述密封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接触式密封方式。研究发现,接触式密封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在于:第一,该密封方式可能因配合过紧,导致密封阻力大、抽油系统能耗高;或者因配合不够紧密,很难对压力较高(如0.5MPa)的天然气形成有效密封;第二,该密封方式存在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运动件执行非接触式密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定滑轮组(1)、支撑框架(2)、密封管道单元(3)和供液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1)包括分别配备有密封箱(122,132)的第一定滑轮(121)和第二定滑轮(131),以及第三定滑轮(141),其中第一定滑轮(121)和第三定滑轮(141)并列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上支撑板(21)上,第二定滑轮(13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下支撑板(22)下侧且处于第一与第三定滑轮之间,作为密封对象的运动件依次绕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定滑轮然后继续输送;所述密封管道单元(3)设置在支撑框架(2)的上、下支撑板(21,22)之间,并由沿着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对运动件执行非接触式密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定滑轮组(I)、支撑框架(2)、密封管道单元(3)和供液组件(4),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滑轮组(I)包括分别配备有密封箱(122,132)的第一定滑轮(121)和第二定滑轮(131),以及第三定滑轮(141),其中第一定滑轮(121)和第三定滑轮(141)并列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上支撑板(21)上,第二定滑轮(131)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2)的下支撑板(22)下侧且处于第一与第三定滑轮之间,作为密封对象的运动件依次绕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定滑轮然后继续输送; 所述密封管道单元(3)设置在支撑框架(2)的上、下支撑板(21,22)之间,并由沿着运动件从第一定滑轮(121)至第二定滑轮(131)的输送路径依次设置的回流缓冲腔(31)和第一密封管道组件(32)、以及沿着运动件从第二定滑轮(131)至第三定滑轮(141)的输送路径而设置的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3)共同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2,33)均以多段管道串联的方式形成,并且彼此相邻的各段管道之间通过管径相对更小的过渡管路相连; 所述供液组件(4)用于向第一密封管道组件(32)处于最上端的管道输送密封液,同时与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3)保持密封液的回流连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2,33)中的各段管道彼此间隔地设置,并在间隔位置通过所述过渡管路相连由此实现流体连通。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2,33)中的各段管道彼此紧贴地设置,并在接触位置分别具备开有通孔的隔板,所述过渡管路嵌入安装在各个通孔中由此实现流体连通;其中第一密封管路组件中的过渡管路分别安装在对应隔板的上侧,第二密封管路组件中的过渡管路分别安装在对应隔板的下侧。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2,33)各自由整体式密封管道和置于其内并具有通孔的多个挡板分隔成多段管道,所述过渡管路嵌入安装在各个通孔中由此实现流体连通;其中第一密封管路组件中的过渡管路分别安装在对应挡板的上侧,第二密封管路组件中的过渡管路分别安装在对应挡板的下侧。5.按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4)包括密封液回流管(41)、密封液储存箱(42)、泵(43)和供液管路(44),其中储存在密封液储存箱(42)内的密封液体在泵(43)的驱动下,经由配备有单向阀(45)的供液管路(44)然后经过密封液入口管(46)输送至第一密封管道组件(32)处于最上端的管道,同时通过密封液回流管(41)与第二密封管道组件(33)保持回流连通。6.按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4)包括密封液回流管(41)、第一密封液储存箱(42 )、泵(43 )、供液管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东陈清海姜伟李小清严可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一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