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单体式空气泵,其于本体中央设置有中央气室,且本体两侧缘对应设有侧气室,中央气室与各侧气室间仅利用进气孔组连通;又侧气室借通道而与排气口连通。通过侧气室外套置泵气元件,配合连动元件与电磁元件间歇动作,即可使空气产生流动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是将传统空气泵复杂的多件式结构,简化整合成全新设计的单体式结构,其至少具有降低成本、组装便利、品质提升、杜绝漏气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单体式空气泵,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泵的创新结构,即将传统的多件式组件进化成全新的单体式主架构。
技术介绍
用于产生流动空气的空气泵,泛见于日常生活中,例如送风机或是鱼缸水族用打气装置等。现有空气泵I内部主要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侧本体11、一位于两侧本体11间的密封膜体12、两个分别密合罩设于各侧本体11外的泵气罩13、两个与泵气罩13连组的连动元件14与一电磁元件15。其中,该侧本体11具有进气空间111、膜片1111、排气空间112、内部输气空间113、末端输气空间114、排气管115、排气阀116等。运作时,使电磁元件15通电,使连动元件14因磁作用间歇内外往复运动,连带使泵气罩13相对于侧本体11往复运动;当泵气罩13由内向外形变时,可产生一吸力,以使膜片1111开启,空气自外部进入进气空间111,而后当泵气罩13由外向内形变时,可产生一压缩力,除使膜片1111被封闭外,空气将由排气空间112排出,经通过内部输气空间113、末端输气空间114及转送排气管115,最后由排气阀116送出。上述现有的空气泵I结构应用已数十年,至今从未有任何改进,事实上该现有结构至少存有下述缺失: 一、由于结构中包括有两侧本体11和一位于两侧本体11间的密封膜体12,该三者于组装时,往往会因组装位置不正确或长期使用后因震动导致结构松散,而有无法确实密封、漏气的现象,如此将造成出风量减少,甚至泵气作用完全失效。二、由于主要结构中的零组数量至少包括两侧本体11、密封膜体12和排气管115等,过多的零组件数量不但使模具费用无法降低,仓管负担增加,成本不易降低,且组装时也费时费工。三、传统结构需借束线带固定泵气罩13,不但组装麻烦,且若束线带断裂泵气罩13便会失去作用。四、传统结构进气管管径小,无法进行空气杂质的过滤处理,空气中的灰尘容易造成膜片无法确实闭合,久而久之形成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进化的空气泵,其用以泵气的主要结构,迥异于传统以两个侧本体和密封膜体的组合式结构。其目的在于使结构单纯化,零组件数量减少,且降低模具成本,特别是可获致降低不良率、能避免漏气、并延长使用寿命等优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内容为:该空气泵,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中央设置有中央气室,该中央气室兼具进气作用;于本体两侧缘对应设有侧气室,各侧气室与中央气室呈分隔关系,但其间利用进气孔组形成连通,于进气孔组上组覆有单向膜体;该各侧气室下方借通道与一排气口相连通,该排气口外组设有单向阀片。上述各侧气室外,密封套置有泵气元件,泵气元件配合连动元件与电磁元件的间歇动作,即可进行空气的泵气作用。其中: 该侧气室略呈圆圈形,两侧气室之间夹置中央气室。该中央气室仅顶部呈开放状,且该中央气室设有过滤棉。该排气口设于通道的底部。该进气孔组的中央设置有一柱体外伸,该柱体提供一单向膜体的定位块组置;该单向膜体整个覆盖在进气孔组外缘面,并且该单向膜体配合进气孔组,提供气体只能由中央气室向侧气室单向流通、但无法由侧气室流回中央气室的单向气流限制。该单向阀片可使空气只能由通道经排气口排出、但无法由排气口流回通道的单向限制。该泵气元件由软质材料制成,该泵气元件中央与连动元件连接,且该连动元件与电磁元件连接。该泵气元件组置于该本体中的一个座体的开放部而得以与侧气室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专利技术以单一的本体,取代传统多组件的两侧本体和一位于两侧本体间的密封膜体,确实在零件数量上有所减少;借此,本专利技术实施时在模具数量与成本上都得以降低,且组装也较为快速方便。二、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时以单一的本体取代传统多组件的两侧本体和一位于两侧本体间的密封膜体,因此本专利技术没有传统以密封膜体进行密封但却仍会有漏气的问题与缺失,是以,本专利技术在品质上 可以提升,没有漏气问题,使用寿命也能延长。三、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出口由于只经过内建的通道与排气口即输出,较之于现有结构还需配置排气管,本专利技术确实较为理想。四、本专利技术虽是以单一的本体取代传统多组件的两侧本体和一位于两侧本体间的密封膜体,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并非只是单纯将原本分离式的结构改成一体式结构般的简单,本专利技术就中央气室、通道、排气口等设计,都是新的设计,确实具有研发的困难度。五、传统结构需借束线带固定泵气罩,不但组装麻烦,且若束线带断裂泵气罩便会失去作用;反观本专利技术,泵气元件借助设计完善的座体进行固定,不但组合方便,且封合确实,结构可靠,并能提供长期使用而不易损坏。六、本专利技术由于中央气室呈宽口状,且内部组置有过滤棉,可使进入的空气洁净,避免灰尘进入,可确保各膜体动作确实无误,不被灰尘干扰或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空气泵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空气泵的局部放大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立体分解图。其中: 11——侧本体111进气空间1111—膜片 112排气空间113内部输气空间114末端输气空间115---排气管116---排气阀12----密封膜体 13----泵气罩14----连动元件15----电磁元件 2-----本体21——侧气室22——中央气室 221过滤棉23——排气口231单向阀片 24——进气孔组25——柱体26——单向膜体 261定位块27——通道3-----泵气元件 31----连动元件32----电磁元件4-----座体 41开放部5——消音套51穿孔。具体实施例方式此仅就本专利技术单体式空气泵的详细内容,及其所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举一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单体式空气泵,包括: 一本体2,该本体2两侧缘对应设有侧气室21,该侧气室21略呈圆圈形;于本体2中央设置有中央气室22,中央气室22中组置有过滤棉221,中央气室22仅顶部为开放状其余部份为封闭状,形成两侧气室21之间夹置中央气室22的配置关系;该各侧气室21与中央气室22呈分隔关系,但其间设置有进气孔组24,利用进气孔组24可使两侧气室21分别和中央气室22形成连通;各侧气室21下方向内设有通道27,通道27中央底部设置有一排气口23。前述进气孔组24,中央设置有一柱体25外伸,该柱体25可供一单向膜体26的定位块261组置;该单向膜体26恰好整个覆盖在进气孔组24外缘面,单向膜体26配合进气孔组24,可提供气体只能由中央气室22向侧气室21单向流通、但无法由侧气室21流回中央气室22的单向气流限制。前述排气口 23,外下方组置有一单向阀片231,其功能与单向膜体26类似,利用单向阀片231可使空气只能由通道27向下经排气口 23排出、但无法由排气口 23流回通道27的单向限制。前述各侧气室21,外部密封组置有泵气元件3,该泵气元件3由软质材料制成,中央与一连动元件31连接,且连动元件31与电磁元件32连组;泵气元件3经组置于座体4的开放部41而得以与侧气室21连接。当连动元件31受电磁元件32控制而内、外往复运动时,呈罩体状的泵气元件3将可随之内、外形变,以进行泵气作用。 前述中央气室22中所组置的过滤棉221,其作用不但可以消弭进气的气流噪音,且能过滤粉尘或脏污物质入侵,确保内部结构的洁净,以维持正常动作。借助以上结构,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式空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本体,该本体两侧缘对应设有侧气室,各侧气室与一个中央气室呈分隔状而通过进气孔组连通;各侧气室与通道连通,通道设置有一个排气口;两个泵气元件,密封套置于各侧气室外;一个单向膜体,组设于进气孔组外缘;一个单向阀片,组设于排气口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式空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本体,该本体两侧缘对应设有侧气室,各侧气室与一个中央气室呈分隔状而通过进气孔组连通;各侧气室与通道连通,通道设置有一个排气口 ; 两个泵气元件,密封套置于各侧气室外; 一个单向膜体,组设于进气孔组外缘; 一个单向阀片,组设于排气口外。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空气泵,其特征在于,该侧气室略呈圆圈形,两侧气室之间夹置中央气室。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空气泵,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气室仅顶部呈开放状,且该中央气室设有过滤棉。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空气泵,其特征在于,该排气口设于通道的底部。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上能,
申请(专利权)人:吴上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