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水力切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061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内水力切割器。采用上述结构的切割器切割小直径油管,能直接下放到油管设定的位置进行切割;该切割器进行切割时,井口液压控制切割,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作业现场条件要求低,不会引发其它意外伤害;使用该工具切割油管,断口光滑,不会对油管造成损坏,为油管的再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采用上述结构的切割器切割小直径油管,能直接下放到油管设定的位置进行切割;该切割器进行切割时,井口液压控制切割,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作业现场条件要求低,不会引发其它意外伤害;使用该工具切割油管,断口光滑,不会对油管造成损坏,为油管的再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内水力切割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油田采油井小直径油管内切割的水力切割工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石油开采和油田作业修井方面的技术革新也日新月异。然而,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令人不得不重视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引起了各种工程事故。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许多油区已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全国各地油田的井下油管变形、错断和卡阻等现象也逐年增多。为了满足修井的需要,近几年各油田有很多不同的新工艺、新工具出现。其中油管切割是较为有效的作业修井方式之一。只有对变形、遇阻的油管进行切割后才能打捞、修复。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内切割技术主要有:机械内割刀切割、化学切割以及聚能切割等。机械内割刀切割是用固定割刀,下到预定深度,而后把刀片张开,从地面旋转管柱以切割套管。国内1978年已引进了 140mill机械式套管内割刀,并完成了测绘和研制;同时还完成168mm套管内割刀研制。但油管的内径小,且油井井深都大于1000米,机械式套管内割刀无法使用。化学切割一般是用电流引燃炸药包,使化学药剂和催化剂混合并反应。从而产生具有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内水力切割器,包括水力锚、液压马达、减速增扭装置、螺旋杆、切刀、中心下锥体和导轨;其特征在于:水力锚下端与液压马达的上端连接,液压马达下端与减速增扭装置上部相连,减速增扭装置的下部与螺旋杆上端固定连接,螺旋杆上轴向固定有可绕其自由旋转的导轨;中心下锥体上设有内螺纹和轨道,中心下锥体与螺旋杆通过螺纹连接;切刀设置两个,每个切刀上端与导轨滑动连接,切刀内侧通过轨道与中心下锥体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内水力切割器,包括水力锚、液压马达、减速增扭装置、螺旋杆、切刀、中心下锥体和导轨;其特征在于:水力锚下端与液压马达的上端连接,液压马达下端与减速增扭装置上部相连,减速增扭装置的下部与螺旋杆上端固定连接,螺旋杆上轴向固定有可绕其自由旋转的导轨;中心下锥体上设有内螺纹和轨道,中心下锥体与螺旋杆通过螺纹连接;切刀设置两个,每个切刀上端与导轨滑动连接,切刀内侧通过轨道与中心下锥体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水力切割器,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下端设有输出轴和行星轮固定轴。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内水力切割器,其特征在于:减速增扭装置包括主动轮、行星轮和外齿轮;主动轮和行星轮为圆柱形外啮合齿轮,外齿轮为圆柱形内啮合齿轮,主动轮与行星轮啮合,行星轮与外齿轮啮合;主动轮固定在液压马达输出轴上,外齿轮与液压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轴承连接,行星轮通过液压马达上的行星轮固定轴进行轴向固定,外齿轮下部设有连接槽。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内水力切割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坤朱海张峻杜丙国马清明张纪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