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鸿达专利>正文

履带式扫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866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包括底盘,所述的底盘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与底盘连接,底盘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集雪输送装置,滚刷装置位于集雪输送装置前端,滚刷装置通过滚刷提升装置与底盘连接,集雪输送装置通过集雪提升装置与底盘连接,底盘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难度和成本低,底盘与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连接,升降液压缸的升降可以方便运输,行走履带增加防滑性能,利于作业安全,除雪效果好,积雪扫净率高而且收集与运输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扫雪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式扫雪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北方冬季路面容易积雪,为保障交通安全,必须使用除雪设备进行除雪。此时除雪设备除雪能力和效果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公知的除雪设备主要有推雪车、扫雪车、除冰撒布车等。推雪车的特点是,适合较大厚度实雪的初步清理,推雪后往往留有几个毫米厚的残雪,扫雪车的特点是,适合处理较小厚度的松散雪,除净率较高,但是积雪不能收集,需要其他集雪设备辅助,除冰撒布车是将融雪剂撒到地面进行融雪。也有将推雪、扫雪、除冰撒布功能组合在一起的综合除雪车。但是没有一种综合扫雪、集雪回收于一体的综合除雪车,不仅影响扫净率,而且影响积雪的收集与运输。另外,目前大部分除雪设备载体采用轮式车辆,防滑性能不好,不利于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积雪扫净率高而且收集与运输方便的履带式扫雪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盘,所述的底盘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与底盘连接,底盘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集雪输送装置,滚刷装置位于集雪输送装置前端,滚刷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包括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5),行走履带(5)通过升降液压缸(3)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8)、集雪输送装置(14),滚刷装置(8)位于集雪输送装置(14)前端,滚刷装置(8)通过滚刷提升装置(31)与底盘(2)连接,集雪输送装置(14)通过集雪提升装置(32)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1),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包括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5),行走履带(5)通过升降液压缸(3)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8)、集雪输送装置(14),滚刷装置⑶位于集雪输送装置(14)前端,滚刷装置⑶通过滚刷提升装置(31)与底盘(2)连接,集雪输送装置(14)通过集雪提升装置(32)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I),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刷装置(8)包括滚刷(7),滚刷(7)套装滚轴(12)上,所述的滚轴(12)安装在滚刷支撑梁(6)上,两轴端还设有滚刷驱动液压马达(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雪输送装置(14)包括集雪搅龙(30)、罩壳(13),罩壳(13)位于集雪搅龙(30)的后端,所述的集雪搅龙(30)安装在集雪支撑梁(15)上,两轴端还设有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9),罩壳(13)位于集雪搅龙(30)中部的部位设有输送管路(26)的入口(23),集雪搅龙(30)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旋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雪输送装置(14)包括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罩壳(13),罩壳(13)位于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的后端,所述的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安装在集雪支撑梁(15)上,第一集雪搅龙(25)左端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鸿达
申请(专利权)人:魏鸿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