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鸿达专利>正文

履带式扫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057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包括底盘,所述的底盘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与底盘连接,底盘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集雪输送装置,滚刷装置位于集雪输送装置前端,滚刷装置通过滚刷提升装置与底盘连接,集雪输送装置通过集雪提升装置与底盘连接,底盘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难度和成本低,底盘与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连接,升降液压缸的升降可以方便运输,行走履带增加防滑性能,利于作业安全,除雪效果好,积雪扫净率高而且收集与运输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扫雪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式扫雪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北方冬季路面容易积雪,为保障交通安全,必须使用除雪设备进行除雪。此时除雪设备除雪能力和效果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公知的除雪设备主要有推雪车、扫雪车、除冰撒布车等。推雪车的特点是,适合较大厚度实雪的初步清理,推雪后往往留有几个毫米厚的残雪,扫雪车的特点是,适合处理较小厚度的松散雪,除净率较高,但是积雪不能收集,需要其他集雪设备辅助,除冰撒布车是将融雪剂撒到地面进行融雪。也有将推雪、扫雪、除冰撒布功能组合在一起的综合除雪车。但是没有一种综合扫雪、集雪回收于一体的综合除雪车,不仅影响扫净率,而且影响积雪的收集与运输。另外,目前大部分除雪设备载体采用轮式车辆,防滑性能不好,不利于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积雪扫净率高而且收集与运输方便的履带式扫雪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盘,所述的底盘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与底盘连接,底盘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集雪输送装置,滚刷装置位于集雪输送装置前端,滚刷装置通过滚刷提升装置与底盘连接,集雪输送装置通过集雪提升装置与底盘连接,底盘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本技术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难度和成本低;2.底盘与行走履带通过升降液压缸连接,升降液压缸的升降可以方便运输,行走履带增加防滑性能,利于作业安全;3.除雪效果好,积雪扫净率高而且收集与运输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集雪输送装置的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集雪输送装置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5可知,本技术包括底盘2,所述的底盘2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5,行走履带5通过升降液压缸3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8、集雪输送装置14,滚刷装置8位于集雪输送装置14前端,滚刷装置8通过滚刷提升装置31与底盘2连接,集雪输送装置14通过集雪提升装置32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I,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18。所述的滚刷装置8包括滚刷7,滚刷7套装滚轴12上,所述的滚轴12安装在滚刷支撑梁6上,两轴端还设有滚刷驱动液压马达9。所述的集雪输送装置14包括集雪搅龙30、罩壳13,罩壳13位于集雪搅龙30的后端,所述的集雪搅龙30安装在集雪支撑梁15上,两轴端还设有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9,罩壳13位于集雪搅龙30中部的部位设有输送管路26的入口 23,集雪搅龙30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旋向相反。所述的集雪输送装置14包括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罩壳13,罩壳13位于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的后端,所述的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安装在集雪支撑梁15上,第一集雪搅龙25左端设有第一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4,第二集雪搅龙27右端设有第二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8,罩壳13位于第一集雪搅龙25右端、第二集雪搅龙27左端的部位设有输送管路26的入口 23,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的旋向相反。所述的滚刷提升装置31包括滚刷固定支撑柱10、滚刷提升液压缸4,所述的滚刷固定支撑柱10上端与底盘2固定连接,下端与滚刷支撑梁6铰链连接,滚刷提升液压缸4上端与底盘2铰链连接,下端与滚刷支撑梁6铰链连接。所述的集雪提升装置32包括集雪固定支撑柱16、集雪提升液压缸11,所述的集雪固定支撑柱16上端与底盘2固定连接,下端与集雪支撑梁15铰链连接,集雪提升液压缸11上端与底盘2铰链连接,下端与集雪支撑梁15铰链连接。所述的输送管路26包括一级输送管路17、二级输送管路20、三级输送管路21,一级输送管路17下端与罩壳13上的入口 23连通,上端通过水平转向装置19与二级输送管路20下端连通,二级输送管路20另一端通过竖直转向装置22与三级输送管路21的一端连通。所述的三级输送管路21高于驾驶室I或动力装置18。本技术的履带式扫雪机,行走履带5可以防止在扫雪过程中,车辆的滑动,保证作业安全,另外行走履带5通过升降液压缸3与底盘2连接,升降液压缸3可以上下升降,降低底盘2高度,方便托运;同时在某些路段扫雪时,如通过公路电线或公路两旁的树冠较低时,可以降低底盘2高度,保证扫雪机作业。底盘2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I,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18。底盘2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8、集雪输送装置14,滚刷装置8位于集雪输送装置14前端,滚刷装置8通过滚刷提升装置31与底盘2连接,集雪输送装置14通过集雪提升装置32与底盘2连接,滚刷装置8的作用是把地面上的积雪扫至集雪输送装置14,积雪通过集雪输送装置14的集雪和输送管路26的输送,到达履带式扫雪机前后方或者左右两侧的卡车等积雪载用设备。滚刷装置8由滚刷驱动液压马达9驱动,通过滚刷提升装置31提升和降落,控制滚刷7离地的距离。滚刷提升装置31可以采用滚刷固定支撑柱10、滚刷提升液压缸4实现,滚刷固定支撑柱10、滚刷提升液压缸4安装的前后位置,可以随便更换,即滚刷固定支撑柱10可以位于滚刷提升液压缸4的前端,滚刷提升液压缸4也可以位于滚刷固定支撑柱10的前端。集雪输送装置14通过集雪提升装置32提升和降落,控制罩壳13离地的距离,包括集雪搅龙30、罩壳13,罩壳13位于集雪搅龙30的后端,集雪搅龙30安装在集雪支撑梁15上,两轴端还设有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9,罩壳13位于集雪搅龙30中部的部位设有输送管路26的入口 23,集雪搅龙30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旋向相反。在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9的带动下集雪搅龙30旋转,把滚刷装置8传递过来的积雪压缩至输送管路26的入口 23。集雪输送装置14也可以采用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罩壳13形式,即含有两个搅龙,分别由第一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4、第二集雪驱动液压马达28驱动,此时第一集雪搅龙25、第二集雪搅龙27的旋向相反。集雪提升装置32可以采用集雪固定支撑柱16、集雪提升液压缸11实现,集雪固定支撑柱16、集雪提升液压缸11安装的前后位置,可以随便更换,即集雪固定支撑柱16可以位于集雪提升液压缸11的前端,集雪提升液压缸11也可以位于集雪固定支撑柱16的前端。输送管路26包括一级输送管路17、二级输送管路20、三级输送管路21,一级输送管路17下端与罩壳13上的入口 23连通,被集雪输送装置14中的搅龙压缩后的积雪经过入口 23进入一级输送管路17,一级输送管路17上端通过水平转向装置19与二级输送管路20下端连通,在水平转向装置19的作用下二级输送管路20可以再水平范围内转动,便于卡车等积雪载用设备停靠在本技术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侧,二级输送管路20另一端通过竖直转向装置22与三级输送管路21的一端连通,竖直转向装置22可以实现三级输送管路21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方便不同高度的卡车等积雪载用设备在本技术周围停靠接收来自本技术的积雪。本技术机构设计合理,简单,利于运输,行走履带增加防滑性能,利于作业安全,同时除雪效果好,积雪扫净率高、收集与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包括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2)下方设有四个行走履带(5),行走履带(5)通过升降液压缸(3)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下方还设有滚刷装置(8)、集雪输送装置(14),滚刷装置(8)位于集雪输送装置(14)前端,滚刷装置(8)通过滚刷提升装置(31)与底盘(2)连接,集雪输送装置(14)通过集雪提升装置(32)与底盘(2)连接,底盘(2)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1),后端安装有动力装置(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鸿达
申请(专利权)人:魏鸿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