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纱管输送装置,属于细纱机落纱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第一、二轴,第一轴高于第二轴,第一轴两端安装两个第一同步带轮,第二轴两端安装两个第二同步带轮,第一、二轴前、后端的第一、二同步带轮上分别安装第一、二同步带,第一、二轴上方设有若干槽管,各槽管上表面设有长孔,下表面设有开口槽,第一、二同步带上表面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连接若干均匀排列的L形推板,各推板外端垂直穿过各槽管的开口槽,各槽管左端固定于旋转气缸,工作时,第一、二同步带逆时针方向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次可使多个空纱管同时输送到细纱机锭杆上,使后续工作可以对多根空纱管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落纱设备,具体涉及ー种空纱管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环锭细纱机纺纱工作中的人工劳动逐渐被智能落纱机替代。其中涉及ー项将空纱管从一定高度有序地插到细纱机锭杆上的工作。如何使空纱管井然有序地排列输送成为其中一项基础工作。现有的空纱管输送结构为与空纱管箱底部通孔连通的旋转形槽道,空纱管从空纱管箱的通孔漏出后,经弧形槽道排出,最终插置在细纱机锭杆上。该输送结构由于只能ー个ー个输出,因此后续工作也只能一个ー个弄,因此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纱管输送装置,其结构简单,实行主动水平同步输送,快速将空纱管由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一次操作可以使多个空纱管同时输送到多个细纱机锭杆上,使后续工作可以对输出的若干根空纱管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空纱管输送装置,其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垂直安装有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ニ轴,所述第一、ニ轴垂直于底座的前、后面,所述第一轴所在高度大于第二轴所在高度,所述第一轴位于第二轴的右方,所述第一轴或第二轴与动力设备连接,所述底座与第一、ニ轴之间分别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轴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二轴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一、ニ轴前端的第一、ニ同步带轮和位于第一、ニ轴后端的第一、ニ同步带轮上分別安装第一、ニ同步带,所述第一、ニ轴的上方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槽管,各所述槽管均与第、ニ同步带的上表面平行,且与第一、ニ轴垂直,各所述槽管的上表面分别设有长孔,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沿轴线方向,所述槽管的下表面设有贯通槽管左、右端的开ロ槽,所述开ロ槽的宽度小于空纱管的管径,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ニ滑块之间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连接有若干个由前向后均匀排列的L形推板,各所述推板的外端分别垂直穿过各槽管的开ロ槽,各槽管的左端固定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旋转气缸上,工作时,所述第一、ニ同步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该第一、ニ滑块之间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连接有若干个与各推板形状上、下対称的L形第二推板。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右侧的前、后端垂直且对称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底板左侧的前、后端垂直且对称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轴的前、后端垂直穿过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轴的前、后端垂直穿过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轴与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分别设有轴承,所述第二轴与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分别设有轴承。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通过动カ设备带动两根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ニ轴、第一、ニ轴上的第一、ニ同步带轮及第一、ニ同步带转动,从而使第一、ニ同步带上的推杆随之运动,当各空纱管分别掉在各槽管内腔时,各推杆将各空纱管推至槽管内腔的左半部,此时各旋转气缸工作,将各槽管连同其上的空纱管一同逆时针转动,使空纱管逐渐转至竖直向后落入下方的各细纱机锭杆上,该装置结构简单,其实行主动水平同步输送,快速将空纱管由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一次操作可以使多个空纱管同时输送到多个细纱机锭杆上,后续工作可以对输出的若干根空纱管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ニ同步带下表面增设第一、ニ滑块,在第一、ニ滑块之间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板,且在第二连接板上设置若干个第二推板,可以提高输送空纱管的工作效率,因为当各推板转由上向下转动到第一、ニ同步带的下表面时,此时各第二推杆又可以开始工作,推动各落入各槽管中的空纱管。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有益效果是:将底座设计为由底板、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连接组成,其结构简単,并且不会占有第一、ニ轴、第一、ニ同步带轮、第一、ニ同步带及其上的推板工作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ー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空纱管输送装置,包括底座I。底座I包括底板20。底板20右侧的前、后端垂直且对称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21。底板20左侧的前、后端垂直且对称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22。底座I上垂直安装有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轴2和第ニ轴3。第一轴2的前、后端垂直穿过两个第一支撑杆21。第二轴3的前、后端垂直穿过两个第二支撑杆22。第一轴2与两个第一支撑杆21之间分别安装有轴承。第二轴3与两个第二支撑杆22之间分别安装有轴承。第一轴2所在高度大于第二轴3所在高度。第一轴2位于第二轴3的右方。第一轴2与电机的轴出轴连接(图中未不出)。第一轴2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一同步带轮5。第二轴3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二同步带轮6。第一轴2前端的第一同步带轮5和第二轴3前端的第二同步带轮6上安装第一同步带7。第一轴2后端的第一同步带轮5和第二轴3后端的第二同步带轮6上安装第二同步带8。第一轴2和第ニ轴3的上方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槽管9。各槽管9均与第一同步带7的上表面和第二同步带8的上表面平行。且与第一轴2、第二轴3垂直。各槽管9的上表面分别加工有一矩形长孔10。长孔10的长度方向沿轴线方向。槽管9的下表面加工有贯通其左、右端的开ロ槽11。开ロ槽11的宽度小于空纱管12的管径。第一同步带7和第二同步带8上相对应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有两个第一滑块13和两个第二滑块14。位于第一同步带7上表面的第一滑块13和第二同步带8上表面的第二滑块14之间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15。位于第一同步带7下表面的第一滑块13和位于第二同步带8下表面的第二滑块14之间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板16。第一连接板15和第二连接板16上分別呈上、下対称的连接有若干个由前向后均匀排列的L形推板17。位于第一同步带7、第二同步带8上方的各推板17的上部分别垂直穿过各槽管9的开ロ槽11。各槽管9的左端焊接固定于连接板18上。连接板18焊接固定于旋转气缸19上,工作时,第一同步带7和第二同步带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用时,开启电机,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轴2转动,第一轴2带动其上的两个第一同步带轮5转动,第一同步带轮5带动其上的第一同步带7、第二同步带8、第二轴3及其上的两个第二同步带轮6转动,从而使第一同步带7、第二同步带8上的推杆17随之运动,当各空纱管12分别掉在各槽管9的内腔时,各推杆17将各空纱管12推至槽管9的内腔左半部,此时各旋转气缸19工作,将各槽管9连同其上的空纱管12 —同逆时针转动,使各空纱管12转至竖直向同时落入下方的各细纱机锭杆上,该装置结构简単,实行主动水平同步输送,快速将空纱管由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一次操作可以使多个空纱管同时输送到多个细纱机锭杆上,后续工作可以对输出的若干根空纱管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纱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垂直安装有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二轴(2,3),所述第一、二轴(2,3)垂直于底座(1)的前、后面,所述第一轴(2)所在高度大于第二轴(3)所在高度,所述第一轴(2)位于第二轴(3)的右方,所述第一轴(2)或第二轴(3)与动力设备连接,所述底座(1)与第一、二轴(2,3)之间分别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轴(2)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一同步带轮(5),所述第二轴(3)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二同步带轮(6),所述第一、二轴(2,3)前端的第一、二同步带轮(5,6)和位于第一、二轴(2,3)后端的第、二同步带轮(5,6)上分别安装第一、二同步带(7,8),所述第一、二轴(2,3)的上方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槽管(9),各所述槽管(9)均与第一、二同步带(7,8)的上表面平行,且与第一、二轴(2,3)垂直,各所述槽管(9)的上表面分别设有长孔(10),所述长孔(10)的长度方向沿轴线方向,所述槽管(9)的下表面设有贯通槽管(9)左、右端的开口槽(11),所述开口槽(11)的宽度小于空纱管(12)的管径,所述第一同步带(7)和第二同步带(8)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14),所述第一、二滑块(13,14)之间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15),所述第一连接板(15)上连接有若干个由前向后均匀排列的L形推板(17),各所述推板(17)的外端分别垂直穿过各槽管(9)的开口槽(11),各槽管(9)的左端固定于连接板(18)上,所述连接板(18)固定于旋转气缸(19)上,工作时,所述第一、二同步带(7,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纱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底座(I),所述底座(I)上垂直安装有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ニ轴(2,3),所述第一、ニ轴(2,3)垂直于底座(I)的前、后面,所述第一轴(2)所在高度大于第二轴(3)所在高度,所述第一轴(2)位于第二轴(3)的右方,所述第一轴(2)或第二轴(3)与动カ设备连接,所述底座(I)与第一、ニ轴(2,3)之间分别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轴(2)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一同步带轮(5),所述第二轴(3)的前、后端分别安装第二同步带轮出),所述第一、ニ轴(2,3)前端的第一、ニ同步带轮(5,6)和位于第一、ニ轴(2,3)后端的第、ニ同步带轮(5,6)上分別安装第一、ニ同步带(7,8),所述第一、ニ轴(2,3)的上方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槽管(9),各所述槽管(9)均与第一、ニ同步带(7,8)的上表面平行,且与第一、ニ轴(2,3)垂直,各所述槽管(9)的上表面分别设有长孔(10),所述长孔(10)的长度方向沿轴线方向,所述槽管(9)的下表面设有贯通槽管(9)左、右端的开ロ槽(11),所述开ロ槽(11)的宽度小于空纱管(12)的管径,所述第一同步带(7)和第二同步带(8)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块(13)和第二滑块(14),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稳根,储昭永,章麟,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