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鼠笼式转子。一种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包括上模、下模、若干在下模下降时向下移动的退料顶杆和退料顶杆复位结构,上模设有转子上端环型腔,退料顶杆贯穿转子上端环型腔顶壁,退料顶杆沿转子上端环型腔的周向分布,退料顶杆同转子上端环型腔的轴线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转子同模具的脱离顺序可控的且以较小的力夹持在转子上即能使转子同模具脱离,解决了离心浇注转子退料过程中转子同模具的分离顺序不可控而导致的制约转子自动化生产的实现以及会产生转子中途掉落而损坏生产设备与转子的问题和现有的脱离方法会导致转子铁芯变形而使得转子转动时的平稳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鼠笼式转子,尤其涉及一种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退料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尚心烧铸模。
技术介绍
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由转子铁芯、转子绕组和转轴等部件组成,其作用是在旋转磁场作用下获得转动力矩。转子按其结构的不同分为鼠笼式转子和绕线式转子。鼠笼式转子由转子鼠笼和转子铁芯构成。转子鼠笼主要有两种构成形成,一种为用铜条安装在转子铁芯导条槽内,两端用转子端环焊接而形成形状像鼠笼的转子鼠笼,另一种为采用铸铝或铸铜的方式形成转子鼠笼(铸造而成的转子鼠笼主要用于中小型转子)。浇铸转子鼠笼的方法有离心浇铸和压铸。在中国专利号为2010202801285、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3月23日、名称为“电机转子鼠笼离心铸造的制作模具”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鼠笼式转子的铝笼的离心铸造用的离心浇铸模具。该专利文件中的离心浇铸模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设有转子下端环型腔,上模上有转子上端环型腔和浇铸孔。在中国专利号为2011200705786、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8月10日、名称为“转子铸铝制作”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鼠笼式转子的铝笼的离心铸造用的离心浇铸模具。该专利文件中的离心浇铸模主要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设有转子下端环型腔,上模上有转子上端环型腔和浇铸孔。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4041952、公布日为2012年5月2日、名称为“一种电机笼形转子离心铸铝方法”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转子鼠笼的离心浇注方法及对应的离心浇注模具。现有的电机转子离心浇铸模都像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结构形式一样、没有设计退料结构,取下浇铸好的转子的方法为:使下模相对于上模分开(上模是固定在离心机上的、下模在油缸的驱动下能够作升降运动)而实现转子中的一个端环从模具的分离,再通过机械手夹持住转子铁芯将转子的另一端环从模具中取出;现有的退料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在上模同下模分开的过程中,有时是转子上端环先同上模分离、有时是转子下端环先同下模分离,使得转子有时是连接在上模上的、有时是连接在下模上的,也即转子同模具的分开情况是随机的,因此在通过机械手去将转子从模具中完全取出时无法事先判定该去上模还是下模中取转子,从而制约了转子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在分模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转子因是悬挂在上模上而导致的中途掉下而损坏转子和生产设备的现象;在转子端环同模具间粘结力较大时,需要较大的力夹持在转子铁芯上才能够使转子铁芯同机械手之间不打滑,该夹持力容易导致转子外周面变形而影响转子转动时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使转子同模具的脱离顺序可控的且以较小的力夹持在转子上即能使转子同模具脱离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退料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解决了离心浇注转子退料过程中转子同模具的分离顺序不可控而导致的制约转子自动化生产的实现以及会产生转子中途掉落而损坏生产设备与转子的问题和现有的脱离方法会导致转子铁芯变形而使得转子转动时的平稳性下降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退料方法,在上模和下模分开的过程中通过贯穿转子上端环型腔顶面的退料顶杆沿转子轴向下顶转子上端环的端面、从而使转子上端同上模分离时转子下端仍旧连接在下模上。转子离心浇注好后进行退料的过程中,下模下降而上模不动,下模下降的同时沿转子轴向朝下推退料顶杆,退料顶杆的下推作用起到将转子按压在下模上但同上模分开的作用,使得上下模分开后转子是连接在下模上的,在下模下降到位后通过机械手定点从下模上将转子取出而转移到后续工序即可。模具分开后转子是连接在下模上的即被下模支撑着的,不会产生转子从模具上掉落而损坏的现象。因为浇铸孔是设计在上模上的,由于浇铸孔残余凸头的存在,大多数情况下转子上端同上模之间的连接力较大,故通过退料顶杆沿转子轴向推转子而使得转子同上模分离后,机械手只需使转子同下模分离即可,而此时需要的夹持力较小,故能降低对转子周面的损伤,使得退料时而产生的对转子转动时的平稳性影响极小。一种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转子上端环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在下模下降时向下移动的退料顶杆和退料顶杆复位结构,所述退料顶杆贯穿转子上端环型腔顶壁,所述退料顶杆沿转子上端环型腔的周向分布,所述退料顶杆同转子上端环型腔的轴线平行。不退料时,退料顶杆在退料顶杆复位结构的作用下而退出转子上端环型腔、从而不会影响转子上端环的正常成型,而在上下模分开时,通过朝转子上端环型腔内推退料顶杆而使得退料顶杆对转子上端环产生外推作用,转子上端环同上模之间产生分离而同下模之间不产生分离,使得转子的取出可控。作为优选,所述退料顶杆复位结构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同所述退料顶杆相连接、另一端同所述上模相连接。当不推退料顶杆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退料顶杆从转子上端环型腔内退出。退料顶杆复位时方便且结构简单。作为另一优选,所述退料顶杆复位结构包括上端同所述退料顶杆相连接的第一推杆和随同所述下模一起升降的上推所述第一推杆的推动结构。在上下模合拢的过程中,下模在离心机上的驱动油缸的驱动下向上移动去配合上模夹紧转子铁芯,推动结构随下模一起上移而抵接到第一推杆并上推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上移时带动退料顶杆一起上移而使得退料顶杆的下端退出转子上端环型腔、实现退料顶杆的复位。通过下模的合模动作去驱动复位结构对退料顶杆复位,确保模具合拢时退料顶杆退出了转子上端环型腔即复位了,可靠性好。作为优选,所述推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上表面上的推动部。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作为另一优选,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固定在下模上的竖直设置的外套、位于外套内的若干转子铁心夹持块和将转子铁心夹持块向上推离所述下模的第二推杆,转子铁心夹持块沿转子下端环型腔周向分布,所述转子铁心夹持块和所述外套二者、一者位于第一推杆的正下方,所述转子铁心夹持块同所述外套的连接面为上端向外倾斜的斜面,转子铁心夹持块同外套抵接在一起。使用过程中,转子铁芯以竖置的方式放置在下模上且被转子铁心夹持块包围,合模时转子铁心夹持块或定位外套中的一者的上端首先抵接到第一推杆的下端,随着下模的进一步上升而使得转子铁芯的上端抵接在上模上而完成合模动作。转子铁心夹持块的上端或外套的上端抵接到第一推杆的下端到合模完成期间,第一推杆上升而使退料顶杆下端退出转子上端环型腔、与此同时转子铁心夹持块相对于定位外套下降,转子铁心夹持块相对于定位外套下降的作用结果为一方面下推第二推杆、另一方面转子铁心夹持块夹紧在转子铁芯的外周上。开模时,随着下模的下降、第二推杆抵接到离心机上的部件而将转子铁心夹持块相对于定位外套上推,转子铁心夹持块松开对转子铁芯的夹持作用,便于将转子铁芯取出。该设计使得推动结构不但能够起到驱动退料顶杆复位的作用,还能起到防止浇注过程中转子铁心径向向外变形而产生外形直线度不良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外套上设有夹持块限位销,所述转子铁心夹持块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限位孔,所述夹持块限位销的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孔内。防止转子铁心夹持块受到第一推杆或第二推杆的撞击时而惯性飞离外套。作为优选,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还包括退料盘,所述退料顶杆的上端同所述退料盘连接在一起,所述复位结构通过所述退料盘同所述退料顶杆连接在一起。能对多个退料顶杆进行同步驱动,转子沿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退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和下模分开的过程中通过贯穿转子上端环型腔顶面的退料顶杆沿转子轴向下顶转子上端环的端面、从而使转子上端同上模分离时转子下端仍旧连接在下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退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和下模分开的过程中通过贯穿转子上端环型腔顶面的退料顶杆沿转子轴向下顶转子上端环的端面、从而使转子上端同上模分离时转子下端仍旧连接在下模上。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退料方法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转子上端环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在下模下降时向下移动的退料顶杆和退料顶杆复位结构,所述退料顶杆贯穿转子上端环型腔顶壁,所述退料顶杆沿转子上端环型腔的周向分布,所述退料顶杆同转子上端环型腔的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顶杆复位结构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同所述退料顶杆相连接、另一端同所述上模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顶杆复位结构包括上端同所述退料顶杆相连接的第一推杆和随同所述下模一起升降的上推所述第一推杆的推动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模上表面上的推动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鼠笼式转子离心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固定在下模上的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明,汪卫刚,蒋利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