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395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其技术方案是:进气箱(1)和出气箱(16)与除尘器本体(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对应固定连接。除尘器本体(2)的结构是采用阻流板(9)将除尘器本体(2)分隔为粉尘预荷电区和粉尘过滤区,除尘器本体(2)的结构或是在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的中部沿进气方向设有粉尘预荷电区,粉尘预荷电区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粉尘过滤区。粉尘预荷电区的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相互平行等距交替设置,粉尘过滤区的花板(17)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净气室(14)和过滤室(19),过滤室(19)内设有的滤袋单元(18)的袋口与净气室(14)相通,净气室(14)的出口为除尘器本体(2)的出口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除尘效率高、清灰效果好和无烧袋现象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袋式除尘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无论是让粉尘带电,或是纤维带电,还是纤维和粉尘同时带电,都会提高袋式除尘器的纤维过滤效率(Penney G W.纤维过滤中的静电作用:电场、滤料与颗粒,美国环境保护学会文集,142a,1978)。相比于普通袋式除尘器,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具有更为突出的除尘性能。1970年,美国精密工业公司首先研制出一种带有预荷电的电袋除尘器,称之为阿匹托隆电袋除尘器(Inculet I E, Castle GSP.轴对称带电介质静电过滤.ASHRAEJ.,21: 47-52,1971),这种静电袋式除尘器是纤维和粉尘同时带电,同时具有电场力作用,除尘效率明显提高。但该电场力是顺向电场,即电场力方向与带电粉尘向滤料沉降方向相同,微细粉尘容易钻进滤料层内,导致清灰困难。尤其是高压电晕线放电产生的电晕火花会时常烧损滤袋,导致系统工作不稳定,维护费用高。为解决烧袋问题,美国精密工业公司对原阿匹托隆电袋除尘器作了改进(Helfritch D J.静电辅助纤维过滤的特性,化工进展,73:54_57,1977)。这种改进型阿匹托隆电袋除尘器只有粉尘荷电,没有电场力作用,削弱了对除尘效率的提升作用。另外,在过滤方式上,改进型阿匹托隆电袋除尘器是内滤式,所以只能采取底部喷吹清灰,清灰效果差。为了利用电场力作用和提高清灰效果,80年代初美国纺织研究院研发出一种棒帷电极结构电袋除尘器(VanOsdell D W,Lawless P A.低电迁移率粒子静电增强过滤,气溶胶科学技术,2 (2):278.1983)。这种电袋除尘器的优点是:由于过滤方式为外滤式,可采用顶部脉冲喷吹,清灰效果好。虽然该电袋除尘器有电场力作用,但没有粉尘的预荷电,除尘效率的增强作用并不突出。另外,棒帷电极结构复杂,加工制造不便。90年代中期,美国北达科他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复合电袋除尘器(称AHPC)(杨林军著.燃烧源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这种复合电袋除尘器虽除尘效率较高,但只有粉尘的预荷电,滤料间没有电场力作用。另夕卜,多孔极板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滤袋免受放电损坏,但不能避免荷电粉尘不断在滤袋表面积累,产生反电晕而烧毁滤袋。2002年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国内推出了 “一种电袋复合式除尘器”(CN 200420040846),并在水泥行业投入工业运行。2004年,这种新型除尘器被应用于电站锅炉除尘改造工程,使这一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黄炜,林宏,郑奎照,吴江华,闕昶兴.电一袋复合式除尘器的突破,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但是这种电袋复合除尘器只有粉尘荷电,滤料层之间没有外电场;不能避免因带电粉尘在滤袋表面积累所产生的反电晕烧袋现象;同时,带电粉尘与纤维滤料的黏性较强,不易清灰。综上所述,现有静电增强袋式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粉尘和纤维间静电引力和电场力往往不能同时兼顾,电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强化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对于有粉尘预荷电的情况,还无法完全消除由于带电粉尘在滤袋表面的不断积累所产生的反电晕烧袋现象; (3)在滤料上带电粉尘清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任务是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清灰效果好和无烧袋现象的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为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除尘器由进气箱、除尘器本体、出气箱和灰斗组成;进气箱与除尘器本体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出气箱与除尘器本体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灰斗与除尘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除尘器本体的结构是:在除尘器本体的壳体内设有阻流板,阻流板与进气方向垂直,阻流板与除尘器本体的壳体顶部和壳体两侧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阻流板的下端悬空;阻流板将除尘器本体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域:粉尘预荷电区和粉尘过滤区。粉尘预荷电区设有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相互平行;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的间距为50 200mm,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呈等距交替设置;电晕极线为3 10排,每排3 6根,收尘极板的排数比电晕极线的排数多一排,每排2 5块。粉尘过滤区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花板,花板与除尘器本体的壳体内壁和阻流板密封固定连接,花板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上下两室:净气室和过滤室;过滤室内设有滤袋单元,滤袋单元的间距为170 280_。每个滤袋单元的上端与阻流板的下端平齐,每个滤袋单元的上端固定在花板上,每个滤袋单元的袋口与净气室相通,净气室的出口为除尘器本体的出口端;每个滤袋单元袋口的正上方各设有脉冲喷嘴,每个脉冲喷嘴分别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包相通。除尘器本体的结构或是:在除尘器本体的壳体内的中部沿进气方向设有粉尘预荷电区,粉尘预荷电区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粉尘过滤区。粉尘预荷电区内设有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相互平行;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的间距为50 200mm,收尘极板为2排,每排3 5块,电晕极线位于2排收尘极板之间,电晕极线为I排,共6 10根。两个粉尘过滤区的结构和设置相同,粉尘过滤区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花板,花板与除尘器本体的壳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花板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上下两室:净气室和过滤室,过滤室内设有滤袋单元,滤袋单元的间距为170 280mm。每个滤袋单元的上端固定在花板上,每个滤袋单元的袋口与净气室相通,净气室的出口为除尘器本体的出口端;每个滤袋单元袋口的正上方各设有脉冲喷嘴,每个脉冲喷嘴分别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包相通。所述电晕极线为圆形线、RS型芒刺线、星形线、锯齿线和角钢芒刺线中的一种,电晕极线通过绝缘子和拉杆接线柱吊挂在除尘器本体的顶板下方。所述拉杆接线柱与所述预荷电直流高压电源连接,预荷电直流高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20 SOkV ;拉杆接线柱和绝缘子的上半部分位于保温箱中。所述收尘极板为C型板、Z型板和多孔型板中的一种,收尘极板通过振打器吊挂在除尘器本体的顶板下方,收尘极板接地。所述滤袋单元由环状金属圈、电极接线柱、绝缘垫圈、袋笼骨架、滤袋、金属丝网和袋笼骨架固定箍组成。所述滤袋单元的长度为2000 8000mm,直径为120 200mm。环状金属圈焊接在袋笼骨架的上端,袋笼骨架垂直均匀地焊接在袋笼骨架固定箍的外圆,袋笼骨架固定箍为3 10个,袋笼骨架固定箍水平均匀地排列,滤袋套在袋笼骨架上,滤袋所用滤料的厚度为1.5 3mm,滤袋外表面覆盖金属丝网,金属丝网直径为20 50 μ m ;绝缘垫圈的厚度为3 5_,绝缘垫圈位于环状金属圈和滤袋的袋口间;电极接线柱的一端固定在环状金属圈上,另一端通过导线经绝缘子与直流电源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0.2 0.5kV ;滤袋的袋口压在花板上,花板接地。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粉尘过滤区外设置由电晕极线和收尘极板组成的线板式电极,电晕极线上施加20 80kV的负直流高压,将产生负电晕放电,使含尘气流中的粉尘荷负电荷。用于固定滤袋单元的花板接地,在滤袋外表面设有金属丝网,因滤袋外表面与花板紧密接触,故滤袋外表面接地。袋笼骨架与环状金属圈焊接为一体,环状金属圈与花板间采用绝缘垫圈,在袋笼骨架上施加0.2 0.5kV的负直流电压,由于袋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器由进气箱(1)、除尘器本体(2)、出气箱(16)和灰斗(20)组成;进气箱(1)与除尘器本体(2)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出气箱(16)与除尘器本体(2)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灰斗(20)与除尘器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除尘器本体(2)的结构是:在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设有阻流板(9),阻流板(9)与进气方向垂直,阻流板(9)与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顶部和壳体两侧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阻流板(9)的下端悬空;阻流板(9)将除尘器本体(2)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域:粉尘预荷电区和粉尘过滤区;粉尘预荷电区设有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相互平行;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的间距为50~200mm,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呈等距交替设置;电晕极线(3)为3~10排,每排3~6根;收尘极板(7)的排数比电晕极线(3)的排数多一排,每排2~5块;粉尘过滤区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花板(17),花板(17)与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壁和阻流板(9)密封固定连接,花板(17)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上下两室:净气室(14)和过滤室(19);过滤室(19)内设有滤袋单元(18),滤袋单元(18)的间距为170~280mm;每个滤袋单元(18)的下端与阻流板(9)的下端平齐,每个滤袋单元(18)的上端固定在花板(17)上,每个滤袋单元(18)的袋口与净气室(14)相通,净气室(14)的出口为除尘器本体(2)的出口端;每个滤袋单元(18)袋口的正上方各设有脉冲喷嘴(11),每个脉冲喷嘴(11)分别通过管道(12)与压缩空气包(15)相通;除尘器本体(2)的结构或是:在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的中部沿进气方向设有粉尘预荷电区,粉尘预荷电区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粉尘过滤区;粉尘预荷电区内设有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相互平行;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的间距为50~200mm,收尘极板(7)为2排,每排3~5块,电晕极线(3)位于两排收尘极板(7)之间,电晕极线(3)为1排,共6~10根;两个粉尘过滤区的结构和设置相同,粉尘过滤区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花板(17),花板(17)与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花板(17)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上下两室:净气室(14)和过滤室(19),过滤室(19)内设有滤袋单元(18),滤袋单元(18)的间距为170~280mm;每个滤袋单元(18)的上端固定在花板(17)上,每个滤袋单元(18)的袋口与净气室(14)相通,净气室(14)的出口为除尘器本体(2)的出口端;每个滤袋单元(18)袋口的正上方各设有脉冲喷嘴(11),每个脉冲喷嘴(11)分别通过管道(12)与压缩空气包(1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电场静电增强袋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器由进气箱(I)、除尘器本体(2)、出气箱(16)和灰斗(20)组成;进气箱(I)与除尘器本体(2)的进口端固定连接,出气箱(16)与除尘器本体(2)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灰斗(20)与除尘器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 除尘器本体(2)的结构是:在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设有阻流板(9),阻流板(9)与进气方向垂直,阻流板(9)与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顶部和壳体两侧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阻流板(9)的下端悬空;阻流板(9)将除尘器本体(2)分隔成前后两个区域:粉尘预荷电区和粉尘过滤区; 粉尘预荷电区设有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相互平行;电晕极线⑶和收尘极板(7)的间距为50 200mm,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呈等距交替设置;电晕极线⑶为3 10排,每排3 6根;收尘极板(7)的排数比电晕极线(3)的排数多一排,每排2 5块; 粉尘过滤区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花板(17),花板(17)与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壁和阻流板(9)密封固定连接,花板(17)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上下两室:净气室(14)和过滤室(19);过滤室(19)内设有滤袋单元(18),滤袋单元(18)的间距为170 280mm; 每个滤袋单元(18)的下端与阻流板(9)的下端平齐,每个滤袋单元(18)的上端固定在花板(17)上,每个滤袋单元(18)的袋口与净气室(14)相通,净气室(14)的出口为除尘器本体(2)的出口端;每个滤袋单元(18)袋口的正上方各设有脉冲喷嘴(11),每个脉冲喷嘴(11)分别通过管道(12)与压缩空气包(15)相通; 除尘器本体(2)的结构或是:在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的中部沿进气方向设有粉尘预荷电区,粉尘预荷电区的两侧对称地设有粉尘过滤区; 粉尘预荷电区内设有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电晕极线(3)和收尘极板(7)相互平行;电晕极线⑶和收尘极板(7)的间距为50 200mm,收尘极板(7)为2排,每排3 5 ±夹,电晕极线⑶位于两排收尘极板(7)之间,电晕极线⑶为I排,共6 10根; 两个粉尘过滤区的结构和设置相同,粉尘过滤区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花板(17),花板(17)与除尘器本体(2)的壳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花板(17)将粉尘过滤区分隔成上下两室:净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向晓东黄三明黄勇刚舒斌袁文博陈超刘卫东张羽杨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景弘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