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明专利>正文

可控密度水稻育秧均匀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在水稻育秧苗床上直接使用的可控密度水稻育秧均匀播种机,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两端,播种机后退拉回时,传动轴不随行走轮转动,支撑轮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上;传动机构大链轮固定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一侧,小链轮固定在圆毛刷的一侧;播种机构播种轮通过左右端盖和传动轴固定连接,播种轮上有储存种子的条形槽,播种机构通过传动轴套装在左右连接板支撑的轴承座上;清种机构通过轴11、轴12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清种机构的清种刀片套装在轴11、轴12上。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对播种均匀度和播种密度的有效控制,提高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满足机械插秧机对种苗密度和均匀度尽可能高的要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水稻育秧苗床上直接使用的可控密度水稻育秧均匀播种机
技术介绍
水稻育秧播种机是水稻育秧作业广泛使用的农用机械,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育秧质量,降低劳作强度,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是农业大发展必不可少的诸多农用机械中的一种。水稻育秧播种机工作时,播种机的行走轮行走在置于秧盘上方的支架上。播种机在支架上行走的同时,将水稻种子播种在秧盘的土层上。以前的播种机,虽然可以进行播种作业,较之传统的手工播种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但种苗密度和均匀度不能满足机械插秧机对种苗密度和均匀度尽可能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机械插秧机对种苗密度和均匀度尽可能高的要求,以前的播种机只能通过加大播种密度,提高种子的覆盖率来弥补上述不足。加大播种密度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种子浪费,二是水稻产量降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既高效又节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行走轮带动播种轮移动,同时行走轮上的链轮带动圆毛刷对播种轮上的种子进行刷洗,使播种轮上的种子能够均匀分布;播种箱上的挡板升降装置可控制播种量的大小;清种刀片可将播种轮上的种子与播种轮有效分离;支撑轮可限制播种机前后摆动,以上措施可以实现对播种均匀度和播种密度的有效控制,提高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满足机械插秧机对种苗密度和均匀度尽可能高的要求。本技术由行走机构、传动机构、播种机构、种箱机构、圆毛刷清种机构、左右连接板、护种板、推拉机构组成,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两端,行走轮上带有棘轮机构,播种机向前推行时,行走轮带动传动轴一起传动。播种机后退拉回时,传动轴不随行走轮转动,支撑轮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上;传动机构大链轮固定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一侧,小链轮固定在圆毛刷的一侧;播种机构播种轮通过左右端盖和传动轴固定连接,播种轮上有储存种子的条形槽,播种机构通过传动轴套装在左右连接板支撑的轴承座上;种箱排刷固定在种箱的底侧,梳子固定在种箱侧面,挡板升降调节装置安装在种箱落种口的上方,种箱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圆毛刷通过左右导套连接在左右连接板上;清种机构通过轴11、轴12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清种机构的清种刀片套装在轴11、轴12上;推拉机构的推拉杆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架中间,固定架的两端和左右连接-->板铰接,护种板用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行走机构由行走轮和支撑轮组成,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两端,支撑轮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上。传动机构由大小链轮和传动链组成,大链轮固定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一侧,小链轮固定在圆毛刷的一侧,大小链轮通过传动链传动动力。播种机构由播种轮、左右端盖和传动轴组成,播种轮通过左右端盖和传动轴固定连接,播种轮上有储存种子的条形槽,播种机构通过传动轴套装在左右连接板支撑的轴承座上。种箱机构由种箱、排刷、梳子、挡板升降调节装置组成,排刷固定在种箱的底侧,梳子固定在种箱侧面,挡板升降调节装置安装在种箱落种口的上方,种箱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圆毛刷通过左右导套连接在左右连接板上。清种机构由清种刀片和轴11、轴12组成,清种刀片套装在轴11、轴12上,清种机构通过轴11、轴12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推拉机构由推拉杆和固定架组成,推拉杆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架中间,固定架的两端和左右连接板铰接,护种板用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播种机置于秧盘上方的滑道上,人工推拉推拉杆带动播种机在滑道上行走,行走轮带动播种轮转动,种箱中的种子下落到播种轮的条形槽中。播种轮条形槽中的种子运行到上方时进入圆毛刷工作区,圆毛刷由传动链带动-->与播种轮相向转动,播种轮条形槽中多余的种子被圆毛刷刷掉。播种轮条形槽中的种子在护种板护持下转到播种轮底部,种子落入秧盘中。夹在条形槽中的余种由清种刀片清除,以保证循环播种作业中种量的有效控制。通过调节种箱机构中的挡板高度实现对播种量的控制。通过以上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对播种均匀度和播种密度的有效控制,提高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满足机械插秧机对种苗密度和均匀度尽可能高的要求。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播种机的侧视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播种机的主视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种箱,(2)梳子,(3)圆毛刷,(4)左右连接板,(5)护种板,(6)挡板升降调节装置,(7)排刷,(8)推拉杆,(9)固定架,(10)支撑轮,(11)轴,(12)轴,(13)清种刀片,(14)左右导套,(15)小链轮,(16)大链轮,(17)行走轮,(18)左右端盖,(19)播种轮,(20)传动轴,(21)传动链,(22)条形槽,(23)轴承座,(24)棘轮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现举一实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两个行走轮(17)直径150mm、宽25mm,分别固定安装在直径为12mm的传动轴(20)的两端;两个支撑轮(10)的直径35mm,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4)上,左右连接板长210mm、高220mm、厚2mm;大链轮(16)直径170mm,固定在传动轴一侧,小链轮(15)直径30mm,固定在圆毛刷(3)的一端,圆毛刷直径为60mm、长560mm;大小链轮通过传动链(21)传动动力,传动链节距9.525mm;播种轮(19)直径150mm、长560mm,通过左右端盖(18)和传动轴固定连接;传动轴直径12mm,传动轴套装在左右连接板支撑的轴承座(23)上,轴承座内径12mm;排刷(7)长560mm,固定在种箱(1)的底侧,种箱容积12升;梳子(2)长560mm固定在种箱侧面;挡板升降调节装置(6)长560mm,高度调节范围15mm,安装在种箱落种口的上方,种箱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圆毛刷通过左右导套(14)连接在左右连接板上,导套内径10mm,清种刀片厚0.8mm,套装在轴11、轴12上,轴11、轴12直径10mm、长560mm,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推拉杆(8)直径20mm,长3000mm,通过M10螺纹连接在固定架中间;固定架用25号角钢制作,长560mm,固定架的两端和左右连接板铰接;护种板(5)弧长250mm、长560mm,用4个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在水稻育秧苗床上直接使用的可控密度水稻育秧均匀播种机,由行走机构、传动机构、播种机构、种箱机构、圆毛刷清种机构、左右连接板、护种板、推拉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两端,行走轮上带有棘轮机构,播种机向前推行时,行走轮带动传动轴一起转动,播种机后退拉回时,传动轴不随行走轮转动,支撑轮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上;传动机构大链轮固定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一侧,小链轮固定在圆毛刷的一侧;播种机构播种轮通过左右端盖和传动轴固定连接,播种轮上有储存种子的条形槽,播种机构通过传动轴套装在左右连接板制成的轴承座上;种箱排刷固定在种箱的底侧,梳子固定在种箱侧面,挡板升降调节装置安装在种箱落种口的上方,种箱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圆毛刷通过左右导套连接在左右连接板上;清种机构通过轴(11)、轴(12)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清种机构的清种刀片套装在轴(11)、轴(12)上;推拉机构的推拉杆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架中间,固定架的两端和左右连接板铰接,护种板用螺栓固定在左右连接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水稻育秧苗床上直接使用的可控密度水稻育秧均匀播种机,由行走机构、传动机构、播种机构、种箱机构、圆毛刷清种机构、左右连接板、护种板、推拉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的行走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两端,行走轮上带有棘轮机构,播种机向前推行时,行走轮带动传动轴一起转动,播种机后退拉回时,传动轴不随行走轮转动,支撑轮分别安装在左右连接板上;传动机构大链轮固定在播种机构的传动轴一侧,小链轮固定在圆毛刷的一侧;播种机构播种轮通过左右端盖和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明王荣安丁兆亮王双宝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