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产品工厂化养殖技术,是一种海水生态封闭循环养殖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系统,养殖鱼、虾、贝类、海参、海胆、海藻、珊瑚等诸多品种,是一项在人工、可控环境下模拟、浓缩大自然珊瑚礁生态体系的仿生态系统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部分海产品养殖业所采用的网箱、土塘及封闭循环养殖系统均存在诸多问题:网箱养殖:设置在避风港内,漂浮在海里。缺点:风险很高,易受病害、台风、低温、污染、赤潮等外界环境影响,同时大量喂食也会导致养殖区域的海水污染土塘养 殖:在靠近岸边的地方挖塘,将海水引入塘内。缺点:易受病害、台风、低温、污染、赤潮等外界环境影响,由于水质较差且要经常用药,养出的鱼肉质、口感较差。此夕卜,在海边大面积的挖塘已经严重破坏沿岸地貌、防护林,大量药物、粪便排放也直接影响沿岸海洋生态。封闭循环养殖系统:大多以固定生物滤池培养硝化细菌、紫外线消毒、臭氧、微粒分离、蛋白质分离等常规手段,不能完成完整的氮循环,会有硝酸盐累积,成本高,系统换水量大,能耗大,水质始终处于较差水平,养殖品种单一,生长缓慢,肉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改进上述传统养殖方式的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水质处理过程:A在养殖池内进行初级处理:在悬挂于养殖池内的网箱中投放养殖目标生物,在养殖池底铺设生物活化砂层,在养殖池中引入翻砂生物和次要养殖目标生物,用于吃掉砂层中的残饵、粪便;翻砂生物翻动砂层,以避免砂层缺氧、板结;B在沉淀及生物净化池中,对来自所述养殖池经初级处理的水进行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处理:在沉淀池部分铺设生物活化砂层,并引入翻砂生物,使大部分来自养殖池的残余有机颗粒在此沉淀并进行生物分解,在生物净化池部分设置生物石,及具有过滤、清理功能的次要养殖目标生物,对经过物理沉淀的水流进一步过滤其中剩下的有机颗粒及营养物质, ...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8 CN 201210367013.31.种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水质处理过程: A在养殖池内进行初级处理: 在悬挂于养殖池内的网箱中投放养殖目标生物, 在养殖池底铺设生物活化砂层, 在养殖池中引入翻砂生物和次要养殖目标生物,用于吃掉砂层中的残饵、粪便;翻砂生物翻动砂层,以避免砂层缺氧、板结; B在沉淀及生物净化池中,对来自所述养殖池经初级处理的水进行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处理: 在沉淀池部分铺设生物活化砂层,并引入翻砂生物,使大部分来自养殖池的残余有机颗粒在此沉淀并进行生物分解, 在生物净化池部分设置生物石,及具有过滤、清理功能的次要养殖目标生物,对经过物理沉淀的水流进一步过滤其中剩下的有机颗粒及营养物质, 在生物净化池末端,将处理后的水排出、送回所述养殖池; 全部所述处理过程在阳光下进行。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中:所述养殖目标生物,包括鱼、龙虾, 所述生物活化砂层由细珊瑚砂构成,厚度约5cm, 所述翻砂生物,包括海星、黑海参, 所述次要养殖目标生物,包括黑海参、虾; 所述沉淀池部分:所述生物活化砂层由细珊瑚砂构成,厚度约5cm, 所述翻砂生物,包括海星、黑海参, 所述次要养殖目标生物,包括东风螺; 所述生物净化池部分:所述次要养殖目标生物,包括海胆、海参、鲍鱼,阳遂足、海藻。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中: 所述生物活化砂层的细珊瑚砂,直径约1mm, 所述翻砂生物,海星,每平米约20只, 所述次要养殖目标生物,虾每平米约10只; 所述作为翻砂生物和次要养殖目标生物的黑海参,每平米约5只, 所述沉淀池部分: 所述生物活化砂层的细珊瑚砂,直径约1mm, 所述翻砂生物,海星,每平米约20只, 所述次要养殖目标生物,东风螺每平米约100只; 所述作为翻砂生物和次要养殖目标生物的黑海参,每平米约5只, 所述生物净化池部分: 所述生物石,每平米100kg, 所述次要养殖目标生物,海胆每平米约5只、海参每平米约5只、鲍鱼每平米约30只,阳遂足每平米约5只、海藻每平米约0.5kg。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珊瑚过滤处理过程,对经所述沉淀和生物净化处理后的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 所述珊瑚过滤池底铺设生物石,在生物石上培育次要目标生物-具有观赏价值的珊瑚软体,用以捕捉2微米-200微米的有机颗粒、细菌、寄生虫浮游体,珊瑚体内的共生藻吸收水中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 经所述珊瑚过滤池处理的水,再分送至所述养殖池和所述沉淀和生物净化池,进行循环处理。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海水生态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石,每平米约50kg, 所述珊瑚软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