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009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正极片的尾部留有空铝箔,空铝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卷芯的外圈周长,负极片的尾部留有空铜箔,空铜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卷芯的外圈周长;正、负极片的尾部均设有一定长度的空箔,从而正、负极片卷绕成卷芯后,卷芯由外而内分别为隔膜-空铜箔-隔膜-空铝箔,正、负极片相比现有技术均多卷绕了一圈不带敷料的空箔,因此,组装好的电池在进行安全性能实验,尤其在进行针刺试验时,正、负极片发生短路时瞬间产生的能量大幅度减小,电池内部能量积聚和温升的速度减慢,且短路后电池的电压会瞬间降低,电池不会发生起火现象,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综合电化学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倍率型锂离子电池凭借其动力性和安全性强的优势,在便携式电动工具及航模上的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储能部件,安全性能是衡量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首要标准,而为保证其安全性能,生产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挤压、冲击、针刺、跌落等项目的检测。现有技术的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参考图1,正极片I包括铝箔11、涂覆在铝箔11头部两面的第一正极敷料区14、涂覆在铝箔11中部两面的第二正极敷料区15和涂覆在铝箔11尾部两面的第三正极敷料区17,第一正极敷料区14和第三正极敷料区17长度相等,第一正极敷料区14和第二正极敷料区15之间设有第一正极耳12,第二正极敷料区15和第三正极敷料区17之间设有第二正极耳13 ;参考图2,负极片2包括铜箔21,铜箔21的头端设有第一负极耳22,铜箔21的尾端设有第二负极耳23,铜箔21 —面涂覆有A面负极敷料区24,另一面涂覆有B面负极敷料区25,A面负极敷料区24长度大于B面负极敷料区25,A面负极敷料区24的头端和B面负极敷料区25的头端对齐。为避免铝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包括一起卷绕后构成卷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包括铝箔、均设置于铝箔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铝箔涂覆有正极敷料区;负极片包括铜箔、均设置于铜箔的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铜箔涂覆有负极敷料区,其特征在于:正极片的尾部留有空铝箔,空铝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卷芯的外圈周长,负极片的尾部留有空铜箔,空铜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卷芯的外圈周长。

【技术特征摘要】
1.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包括一起卷绕后构成卷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包括铝箔、均设置于铝箔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铝箔涂覆有正极敷料区;负极片包括铜箔、均设置于铜箔的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铜箔涂覆有负极敷料区,其特征在于:正极片的尾部留有空铝箔,空铝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卷芯的外圈周长,负极片的尾部留有空铜箔,空铜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卷芯的外圈周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极敷料区包括第一正极敷料区和第二正极敷料区,第一正极敷料区和第二正极敷料区均涂覆于铝箔的两面,第一正极耳设置于第一正极敷料区和第二正极敷料区之间,第二正极耳设置于第二正极敷料区的尾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头部留有空招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负极敷料区包括涂覆于铜箔一面的A面负极敷料区和涂覆于铜箔另一面的B面负极敷料区,A面负极敷料区的头端和B面负极敷料区的头端对齐,A面负极敷料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惠锋刘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凯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