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和其它化学电源相比,锂电池以其长寿命和高功率特性等优势成功并广泛应用于终端移动电子设备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便携式设备不断向小型化、薄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各国研究机构和企业做出了诸多研究和尝试,如提高电极活性材料比容量;减少电池隔膜材料厚度进而增加电池中活性材料的含量等,这些方法都将降低电池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滥用情况下的安全性。目前已商品化的锂电池的内部结构通常包括正极和负极以及含有锂盐的液态电解质和隔离正负极的离子交换膜组成,其中负极的结构为集流体以及涂敷在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层所构成。众所周知,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都采用石墨类的碳材料。由于石墨的插锂电位较低(O. 2V、0. 12 V、0.08 V,相对于Li+/Li),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形成锂枝晶,刺穿隔膜,造成正负极短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 4. 22公开了一件申请号2008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壳(1)、铝塑膜封装袋(2)、极芯(3)、正极极耳(4)、负极极耳(5),所述的极芯(3)由内向外依次为负极层(6)、第一隔膜层(7)、正极层(8)和第二隔膜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层(6)包括集流体(10)以及涂覆在集流体(10)一面或者两面的负极材料层(11),所述的负极材料层(11)上涂覆有无机材料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壳(I)、铝塑膜封装袋(2)、极芯(3)、正极极耳(4)、负极极耳(5),所述的极芯(3)由内向外依次为负极层(6)、第一隔膜层(7)、正极层(8)和第二隔膜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层(6)包括集流体(10)以及涂覆在集流体(10) —面或者两面的负极材料层(11),所述的负极材料层(1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晓莉,王瑨,王睿,李明科,谢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