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组织油井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912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5:31
该二相组织钢管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7%~0.15%、Si:0.1%~0.5%、Mn:0.8%~1.9%、Nb:0.020%~0.10%,将P限制为0.05%以下、将S限制为0.01%以下、将Al限制为0.1%以下,剩余部分包含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将[X]设为以质量%表示的元素X的含量,在定义Ceq=[C]+[Mn]/6时,通过该式求出的碳当量Ceq为0.25~0.40,满足[Nb]×[C]≥0.002,上述二相组织钢管的金属组织组成以面积率计包含80%~98%的铁素体、和合计2%~20%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或它们的混合相,上述铁素体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且低于8μm,上述马氏体、上述残留奥氏体、或上述混合相的平均粒径为0.1μm以上且2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将成分组成最优化的热轧钢板成形为钢管,将该钢管加热至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二相共存的温度(二相域),然后进行淬火处理而控制了金属组织的扩管性优异的二相组织油井钢管和其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10年7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159013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开发了将油井用钢管在井内扩管10% 30%而使用的技术,该技术大大有助于油井或气井的开发成本的降低。一般,若将钢管沿周向进行扩管,则由于鲍辛格效应而压溃强度降低。鲍辛格效应是指,在通过塑性变形施加塑性应变后,若沿与施加塑性应变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应力,则与塑性变形前相比该方向的屈服应力降低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I和2中提出了扩管后的压溃特性优异的钢管。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钢管是将组织制成贝氏体或贝氏体铁素体,在扩管后,使固溶C错位地固定而提高压溃强度的钢管。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钢管是将组织制成可抑制鲍辛格效应的体现的由铁素体和微细分散的马氏体构成的二相组织的钢管。此外,若扩管率变高,则在扩管时钢管壁厚局部地减薄,根据情况有时局部发生龟裂。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3中,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13 JP 2010-1590131.一种二相组织钢管,其特征在于,该二相组织钢管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 C:0.07% 0.15%、S1:0.1% 0.5%、Mn:0.8% 1.9%、Nb:0.020% 0.10%, 将P限制为0.05%以下、 将S限制为0.01%以下、 将Al限制为0.1%以下, 剩余部分包含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通过式I求出的碳当量Ceq为0.25 0.40,将[X]设为以质量%表示的元素X的含量时,满足[Nb] X [C]≥ 0.002, 上述二相组织钢管的金属组织组成以面积率计包含80% 98%的铁素体、和合计2% 20%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或它们的混合相, 上述铁素体的平均粒径为I U m以上且低于8 u m,上述马氏体、上述残留奥氏体、或上述混合相的平均粒径为0.1iim以上且以下, Ceq= [C] +[Mn]/6(式 I) 其中,[X]表示以质量%表示的元素X的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相组织钢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二相组织钢管的化学组成以质量 % 计进一步含有 V:0.0001% 0.02%、T1:0.005% 0.03%、Ca:0.001% 0.010%、N:0.001% 0.01%中的I种或2种以上, 将[X]设为元素X的以质量%计的含量时, 满足[V]/[Nb] ( 1/3, 上述碳当量Ceq定义为式2来代替上述式1, Ceq= [C] + [Mn] /6+ [V] /5(式 2 ) 其中,[X]表示以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村充朝日均津留英司阿形淳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