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无线总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无线模块的频点需要事先人工设置在一个信道上;其次,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最后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上电开始工作;当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无线模块从有线接收到数据时,等待规定时间,向空中发送数据无线模块收到空中数据后,进行数据转发,最后到目的无线模块,数据传输到到系统设备。无线总线的网络数据由无线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无线模块需要通过485方式和系统设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现场施工,后期维护都非常方便;通讯距离可以延伸,覆盖范围广;技术难度小,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通讯技术,特别是公开。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应用领域,以有线方式连接的通讯总线使用有485总线,CAN总线,Modbus总线等。以485总线为例,其架构如附图1所示。这些总线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1、连接线数:都是两根线进行连接; 2、系统结构:为了保证数据的收发有序,都形成一主多从的主从结构; 3、连接方式:串行连接,所有的设备进按照串行方式进行连接。有线总线通讯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 1、有线连接,施工难度大,维护不方便; 2、由于信号损耗和成本的关系,通讯距离受到限制; 3、主机设备的带负载能力有限,系统设备总数受到限制。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市场开始出现以无线方式的方式来替代有线总线通讯,解决目前有线连接存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无线通讯方式来替代有线通讯:1、一点对多点的一站式网络(如附图2所示) 该型网络的优点: 1)施工简单维护方便; 2)节点的容量理论上不受限制; 3)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缺点: 1)一站式通讯,通讯距离短,覆盖范围小; 2)主从结构,一点对多点通讯,不能任意点之间通讯。2、主从结构的多级通讯网络(如附图3所示) 该网络的优点是: 1)施工简单维护方便; 2)节点的容量理论上不受限制; 3)多级通讯,通讯距离长,覆盖范围大。缺点: O多级通讯网络,需要建立中心节点和任何一个目的子节点的路径,需要进行组网寻找路径,或者临时寻找路径,网络实现较长时间,同时也比较技术实现复杂; 2)子节点之间不能通讯;3)网络必须由子节点和中心节点才能形成无线网络,如果没有中心节点,不能形成网络。由上所述可知,虽然有了无线通讯替代了有线通讯的方法,但是各有优缺点,没有用一种方案能够完全解决有线通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以无线总线通讯来替代有线总线通讯,不仅实现有线总线通讯的功能需求,而且完全解决目前有线通讯遇到的问题,兼容了无线方案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首先,无线模块的频点需要事先人工设置在一个信道上;其次,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最后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上电开始工作;当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无线模块从有线接收到数据时,等待规定时间,向空中发送数据;无线模块在收到无线数据时的处理过程如下: 1、子节点收到数据后,首先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2、如果数据不正确,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3、如果数据正确,判断该数据是否已经转发, 4、如果已经转发,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5、如果没有转发,广播转发该数据, 6、判断子节点地址是否和目的地址相符, 7、如果不符,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8、如果相符,将数据通过有线方式传输给子设备, 9、处理结束。无线总线的网络数据由无线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无线模块需要通过485方式和系统设备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对等网络,网络内任何节点之间都可通讯; 2、技术实现简单; 3、多级网络,覆盖范围广; 4、传输路径多冗余,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现场施工,后期维护都非常方便; 2、通讯距离可以延伸,覆盖范围广; 3、技术难度小,便于推广。本专利技术以无线通讯方式替代有线通讯方式,以无线的无限资源来取代有线的有限资源,为我国发展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示范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有线方式连接架构示意图。图2是一点对多点的一站式网站连接示意图。图3是主从结构多级通讯网络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节点I向节点15发送数据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节点15向节点I发送数据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总线替代有线通讯的架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模块收到空中数据后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无线模块接收到子设备的数据后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为。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前提: 首先,无线模块的频点需要事先人工设置在一个信道上。其次,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例如,485总线的无线网络,无线模块需要通过485方式和系统设备连接。最后,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上电开始工作;当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无线模块从有线接收到数据时,等待规定时间,向空中发送数据。本专利技术无线模块收到空中数据后,如果需要转发,必须使用无线同步广播方法发射。判断是否需要转发的依据是该数据是否已经转发过。无线模块替代有线连接后的架构如图6所示。无线总线网络内节点I和15的双向通讯过程如图4和图5所不。根据附图4 6,每个节点在空中发送数据时,网络内的节点都会接收到数据,可以实现任何两个节点间的通讯;同时也实现了多级的数据传递。子节点在收到的空中数据的处理流程如图7所示。具体流程如下: 1、子节点收到数据后,首先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2、如果数据不正确,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3、如果数据正确,判断该数据是否已经转发; 4、如果已经转发,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5、如果没有转发,广播转发该数据; 6、判断子节点地址是否和目的地址相符; 7、如果不符,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8、如果相符,将数据通过有线方式传输给子设备; 9、处理结束。子节点在收到的有线传输的数据的处理流程如图8所述。具体流程如下: 1、子节点检测是否收到数据; 2、如果没有收到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3、如果收到,等待规定时间; 4、规定时间到,无线发送该数据; 5、处理结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总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无线模块的频点需要事先人工设置在一个信道上;其次,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最后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上电开始工作;当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无线模块从有线接收到数据时,等待规定时间,向空中发送数据;无线模块在收到无线数据时的处理过程如下:1)子节点收到数据后,首先检查数据是否正确,2)如果数据不正确,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3)如果数据正确,判断该数据是否已经转发,4)如果已经转发,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5)如果没有转发,广播转发该数据,6)判断子节点地址是否和目的地址相符,7)如果不符,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8)如果相符,将数据通过有线方式传输给子设备,9)处理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总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无线模块的频点需要事先人工设置在一个信道上;其次,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最后无线模块和系统设备上电开始工作;当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无线模块从有线接收到数据时,等待规定时间,向空中发送数据;无线模块在收到无线数据时的处理过程如下: 1)子节点收到数据后,首先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2)如果数据不正确,放弃数据,继续处于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新的数据, 3)如果数据正确,判断该数据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鼎,聂光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桑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