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449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通过控制器(7)采集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的运动状态信息,并通过CAN总线(6)与上位机(5)通讯,实现对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的远程伺服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现场总线,通过上位机(5)实现远程伺服控制的发泡模机,响应速度快、速度平稳,智能化程度高。控制器(7)可以分布式处理,通讯距离长、控制精度高,提高了伺服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泡模机需要若干个运动机构,基本包括上模翻转机构、下模翻转机构、整模翻转机构以及上模垂直运动机构,由于涉及到的运动复杂,且对定位精度、定位控制都很高的要求。上模还通常较重,还需要机械抱闸,因此控制系统需要更加精确、稳定、安全。但现有发泡模机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实现的工艺简单,无法满足复杂工艺要求;同时,现有控制系统控制精度低,运算速度慢,导致发泡模机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其可以解决目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包括上模翻转机构、下模翻转机构、整模翻转机构、上模垂直运动机构、上位机、CAN总线、控制器、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第三编码器、位移传感器、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第三变频器、驱动器、第一变频电机、第二变频电机、第三变频电机、步进电机和抱闸机构。所述上模翻转机构、下模翻转机构、整模翻转机构、上模垂直运动机构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第二变频电机、第三变频电机、步进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第三编码器、位移传感器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第二变频电机、第三变频电机、上模垂直运动机构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第三编码器、位移传感器、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第三变频器、驱动器连接。所述抱闸机构设置在第一变频电机上,抱闸机构还与第一变频器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器相接。所述第一编码器用于采集上模翻转机构的翻转角度值,第二编码器用于采集下模翻转机构的翻转角度值,第三编码器用于采集整模翻转机构的翻转角度值,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上模在垂直方向的位置;所述控制器接收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第三编码器、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CAN总线将信号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负责参数设置,并对数据信号接收处理、存储,通过CAN总线向控制器发送指令,控制器控制该指令的执行,并分别通过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第三变频器、驱动器控制第一变频电机、第二变频电机、第三变频电机、步进电机,进而驱动上模翻转机构、下模翻转机构、整模翻转机构、上模垂直运动机构作相应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现场总线,通过上位机实现远程伺服控制的发泡模机,响应速度快、速度平稳,智能化程度高。控制器可以分布式处理,通讯距离长、控制精度高,提高了伺服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泡模机控制系统示意图。其中,1、上模翻转机构;2、下模翻转机构;3、整模翻转机构;4、上模垂直运动机构;5、上位机;6、CAN总线;7、控制器;8、第一编码器;9、第二编码器;10、第三编码器;11、位移传感器;12、第一变频器;13、第二变频器;14、第三变频器;15、驱动器;16、第一变频电机;17、第二变频电机;18、第三变频电机;19、步进电机;20、抱闸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包括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上位机5、CAN总线6、控制器7、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第三变频器14、驱动器15、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步进电机19和抱闸机构20 ;所述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步进电机19连接;所述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连接;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第三变频器14、驱动器15连接;所述抱闸机构20设置在第一变频电机16上,抱闸机构20还与第一变频器12连接;所述上位机5通过CAN总线6与控制器7相接。所述控制器7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优选的是丹佛斯运动控制器。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主权项】1.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其特征是,包括上模翻转机构(I )、下模翻转机构(2 )、整模翻转机构(3 )、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上位机(5 )、CAN总线(6 )、控制器(7 )、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第三变频器(14)、驱动器(15)、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 )、步进电机(19 )和抱闸机构(20 ); 所述上模翻转机构(I )、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步进电机(19)连接; 所述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16 )、第二变频电机(17 )、第三变频电机(18 )、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 )连接; 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第三变频器(14 )、驱动器(15 )连接; 所述抱闸机构(20)设置在第一变频电机(16)上,抱闸机构(20)还与第一变频器(12)连接; 所述上位机(5 )通过CAN总线(6 )与控制器(7 )相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通过控制器(7)采集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的运动状态信息,并通过CAN总线(6)与上位机(5)通讯,实现对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的远程伺服控制。本技术基于现场总线,通过上位机(5)实现远程伺服控制的发泡模机,响应速度快、速度平稳,智能化程度高。控制器(7)可以分布式处理,通讯距离长、控制精度高,提高了伺服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节省了成本。【IPC分类】B29C44/60【公开号】CN204800932【申请号】CN201520538309【专利技术人】朱瑞华 【申请人】上海津信变频器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控制发泡模机,其特征是,包括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上位机(5)、CAN总线(6)、控制器(7)、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第三变频器(14)、驱动器(15)、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步进电机(19)和抱闸机构(20);所述上模翻转机构(1)、下模翻转机构(2)、整模翻转机构(3)、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步进电机(19)连接;所述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分别与第一变频电机(16)、第二变频电机(17)、第三变频电机(18)、上模垂直运动机构(4)连接;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编码器(8)、第二编码器(9)、第三编码器(10)、位移传感器(11)、第一变频器(12)、第二变频器(13)、第三变频器(14)、驱动器(15)连接;所述抱闸机构(20)设置在第一变频电机(16)上,抱闸机构(20)还与第一变频器(12)连接;所述上位机(5)通过CAN总线(6)与控制器(7)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津信变频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