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的稳压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输出的反激式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反激式电源电路,可实现电压的稳定输出,在控制器的电源电路中应用广泛。传统的反激式电路多为采用集成式的电子芯片进行功能的实现,而反激式电源电路的集成式电子芯片的价格较高,一个芯片的价格通常在70-80元左右,且一个芯片只能实现一路输出,要实现多路输出,则需要多个芯片,使得电源电路制造成本过高,且由于芯片的输出参数不能灵活调节,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故传统的反激式电源电路需要进行改进性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灵活,且可实现多路输出的反激式电源电路。其技术方案为直流电源的负极B-接地,正极B+接第一电解电容Cl的正极、瞬态抑制二极管Dl的阳极、变压器Tl的原边A的第一接线端1,第一电解电容Cl的负极接地,瞬态抑制二极管Dl的负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变压器Tl的原边A的第二接线端2 ;变压器Tl的原边A的第二接线端2接功率场效应管Ql的漏极D,功率场效应管Ql的栅极G接PWM控制芯片Ul的P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激式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的负极B?接地,正极B+接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阳极、变压器T1的原边A的第一接线端1,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负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变压器T1的原边A的第二接线端2;变压器T1的原边A的第二接线端2接功率场效应管Q1的漏极D,功率场效应管Q1的栅极G接PWM控制芯片U1的PWM引脚,功率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接PWM控制芯片U1的CS引脚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芯片的VDD引脚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第二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激式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的负极B-接地,正极B+接第一电解电容Cl的正极、瞬态抑制二极管Dl的阳极、变压器Tl的原边A的第一接线端1,第一电解电容Cl的负极接地,瞬态抑制二极管Dl的负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变压器Tl的原边A的第二接线端2 ;变压器Tl的原边A的第二接线端2接功率场效应管Ql的漏极D,功率场效应管Ql的栅极G接PWM控制芯片Ul的PWM引脚,功率场效应管Ql的源极S接PWM控制芯片Ul的CS引脚和第一电阻Rl的一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PWM控制芯片的VDD引脚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变压器Tl的第一副边B的第一接线端3,变压器Tl的第一副边B的第二接线端4接地;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接光电耦合器U2的集电极引脚9,PWM控制芯片的FB引脚接光电耦合器U2的发射极引脚10 ;光电耦合器U2的阳极引脚11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光电耦合器U2的阴极引脚12、电压基准源U3的阴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四电解电容C4的正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三电容C3 —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电压基准源U3的参考极,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压基准源U3的阳极接地;第四电解电容C4的正极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四、第四二极管D4的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