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3324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T,在隔离变压器T输入端接入交流输入的输入电路,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的输出电路,与输入电路和隔离变压器T通过启动电路连接的控制芯片U1,以及连接于控制芯片U1和输出电路之间的副边反馈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台湾SG公司的SG6849芯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SG6849芯片设计,减少了整体电路的复杂度,使得芯片外围元器件少,控制简单,整机效率高,性能可靠,经实验,完全满足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均衡要求,而且芯片不是由电池端直接获得电压,而是由变压器通过外加信号控制MOS管开断获取,有效安全地实现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的均衡装置,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直流屏中广泛使用,由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结构的特殊性,在运行中可靠地检测蓄电池的性能,并有针对性地对蓄电池进行维护变得困难但又很迫切。合理地运用内阻数据维护蓄电池,对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作用,为获得最大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蓄电池组在线均衡装置还不能足够准确地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各项参数的采集、蓄电池均衡,且不能始终在线实时反映蓄电池性能好坏;在主动均衡方面相对较差,而且电路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较低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T,在隔离变压器T输入端接入交流输入的输入电路,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的输出电路,与输入电路和隔离变压器T通过启动电路连接的控制芯片U1,以及连接于控制芯片U1和输出电路之间的副边反馈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台湾SG公司的SG6849芯片,其8号脚保护接地,1号脚、2号脚和4号脚与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副边反馈电路包括输入端与输出电路连接且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1连接的光电耦合器U2,连接于光电耦合器U2正输入端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阻R11,连接于光电耦合器U2负输入端和地之间的稳压管D6,相互串联后与稳压管D6并联的电阻R13、电容C9和电阻R14,以及连接于稳压管D6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阻R12,其中,光电耦合器U2的正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1的7号脚连接,并通过电容C7保护接地,其负输出端保护接地,且保护接地通过电容C8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启动电路包括与控制芯片U1的1号脚连接的电阻R8,栅极与电阻R8连接且源极与控制芯片U1的4号脚连接的MOS管Q1,控制芯片U1的4号脚通过电阻R9保护接地,控制芯片U1的2号脚通过电容C3保护接地且连接输入电路并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7和二极管D2连接隔离变压器T,MOS管Q1的漏极与输入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电路包括接入交流输入且一输出端连接隔离变压器T的由二极管D7、D8、D9和D10构成的桥式整流器,与桥式整流器一输入端连接的保护电阻R1,接入桥式整流器两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相互串联后一端与桥式整流器一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2号脚连接的电阻R2和电阻R3,依次串联后一端与桥式整流器一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的电阻R4、电阻R5和二极管D1,以及相互串联后与电阻R4和电阻R5并联的电容C2和电阻R6,二极管D1的漏极还与隔离变压器T连接,桥式整流器的另一输出端保护接地。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电路包括依次串联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的高电位侧的二极管D3和电感L1,相互并联后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3和电感L1之间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4和稳压管D4,以及相互并联后一端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的低电位侧接地,所述电阻R11连接于二极管D3和电感L1之间,所述电阻R12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进一步地,所隔离变压器T的输出端上还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10和发光二极管D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基于SG6849芯片设计,减少了整体电路的复杂度,使得芯片外围元器件少,控制简单,整机效率高,性能可靠,经实验,完全满足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压均衡要求,而且芯片不是由电池端直接获得电压,而是由变压器通过外加信号控制MOS管开断,有效安全地实现供电,并且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生产制造,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包括隔离变压器T,在隔离变压器T输入端接入交流输入的输入电路,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的输出电路,与输入电路和隔离变压器T通过启动电路连接的控制芯片U1,以及连接于控制芯片U1和输出电路之间的副边反馈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台湾SG公司的SG6849芯片,其8号脚保护接地,1号脚、2号脚和4号脚与启动电路连接,7号脚与副边反馈电路连接,3、5、6号脚空置。所述副边反馈电路主要包括光电耦合器U2,该光电耦合器U2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1连接输出电路,其负输入端通过稳压管D6接地,稳压管D6还通过电阻R12连接输出电路,电阻R13、电容C9和电阻R14依次串联后与稳压管D6并联;光电耦合器U2正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7号脚并通过电容C7保护接地,其负输出端保护接地,并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启动电路通过在控制芯片U1、隔离变压器T和输入电路之间连接一些元器件实现,主要包括MOS管Q1,其漏极与输入电路部分的隔离变压器连接,栅极通过电阻R8与控制芯片U1的1号脚连接,源极与控制芯片U1的4号脚连接并通过电阻R9保护接地;控制芯片U1的2号脚通过电容C3保护接地并连接输入电路引入供电,该2号脚还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7和二极管D2与隔离变压器连接。所述输入电路包括接入交流输入的桥式整流器,该桥式整流器由二极管D7、D8、D9和D10构成,一输入端连接有保护电阻R1,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容C1,且一输出端保护接地,另一输出端连接隔离变压器T,并通过相应元器件为启动电路供电,电阻R2和电阻R3依次串联后一端与该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为控制芯片U1的2号脚供电,电阻R4和电阻R5相互串联,并与相互串联后的电容C2和电阻R6并联,并联后的一端与该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MOS管Q1的漏极。所述输出电路包括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上串联的二极管D3和电感L1,电容C4和稳压管D4均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3和电感L1之间、另一端接地,电容C5和电容C6均一端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另一端接地;在输出电路的负载端还连接有供指示用的发光二极管D5及与之串联的负载电阻R10。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开关电源的单端反激,并且其整体电路元器件较少,控制简单,整机效率高,满足电压均衡要求。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变压器T,在隔离变压器T输入端接入交流输入的输入电路,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的输出电路,与输入电路和隔离变压器T通过启动电路连接的控制芯片U1,以及连接于控制芯片U1和输出电路之间的副边反馈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台湾SG公司的SG6849芯片,其8号脚保护接地,1号脚、2号脚和4号脚与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副边反馈电路包括输入端与输出电路连接且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1连接的光电耦合器U2,连接于光电耦合器U2正输入端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阻R11,连接于光电耦合器U2负输入端和地之间的稳压管D6,相互串联后与稳压管D6并联的电阻R13、电容C9和电阻R14,以及连接于稳压管D6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阻R12,其中,光电耦合器U2的正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1的7号脚连接,并通过电容C7保护接地,其负输出端保护接地,且保护接地通过电容C8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变压器T,在隔离变压器T输入端接入交流输入的输入电路,在隔离变压器T输出端连接直流输出的输出电路,与输入电路和隔离变压器T通过启动电路连接的控制芯片U1,以及连接于控制芯片U1和输出电路之间的副边反馈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1采用台湾SG公司的SG6849芯片,其8号脚保护接地,1号脚、2号脚和4号脚与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副边反馈电路包括输入端与输出电路连接且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1连接的光电耦合器U2,连接于光电耦合器U2正输入端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阻R11,连接于光电耦合器U2负输入端和地之间的稳压管D6,相互串联后与稳压管D6并联的电阻R13、电容C9和电阻R14,以及连接于稳压管D6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电阻R12,其中,光电耦合器U2的正输出端与控制芯片U1的7号脚连接,并通过电容C7保护接地,其负输出端保护接地,且保护接地通过电容C8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反激式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包括与控制芯片U1的1号脚连接的电阻R8,栅极与电阻R8连接且源极与控制芯片U1的4号脚连接的MOS管Q1,控制芯片U1的4号脚通过电阻R9保护接地,控制芯片U1的2号脚通过电容C3保护接地且连接输入电路并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7和二极管D2连接隔离变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林樊昌元文斌李代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