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690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该非水电解液可以使非水电解质电池实现充分提高过充电时的安全性、并且具有高容量、以及优异的高温保存特性和循环特性;还提供一种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电解质和非水溶剂非水电解液,且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还含有选自具有C=C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具有氟原子的环状碳酸酯、单氟磷酸盐及二氟磷酸盐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通式(1)中,R1表示任选具有卤原子和苯基中的至少之一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另外,R2~R6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非水电解质电池。
技术介绍
在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所谓的民用电源至汽车用等驱动用车载电源的广泛的用途中,锂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电池正在实用化。但是,近年对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高性能化的要求日益高涨,迫切期待改善电池特性。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解液通常主要由电解质和非水溶剂构成。作为非水溶剂的主要成分,可使用: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等环状碳酸酯;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等链状碳酸酯;Y -丁内酯、Y -戊内酯等环状羧酸酯等。另外,为了改善这样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负载特性、循环特性、保存特性等电池特性,提高过充电时电池的安全性,对非水溶剂和电解质进行了各种研究。专利文献I提出的方案是:通过在电解液中混合在电池的最大工作电压以上的电池电压下发生聚合的添加剂,提高电池的内部电阻以保护电池;专利文献2提出的方案是:通过在电解液中混合在电池的最大 工作电压以上的电池电压下聚合而产生气体和压力的添加剂,以使为了过充电保护而设置的内部电切断装置可靠地工作。另外,公开了作为这些添加剂的联苯、噻吩、呋喃等芳香族化合物。此外,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非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电解质和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液,该非水电解液含有下述(B)、(D)中的任一种:(B)含有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通式(2)中,R7表示任选具有卤原子和苯基中的至少之一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另外,R8~R1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2的醚基、或任选具有卤原子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其中,R8~R12中的至少一个为任选具有卤原子的碳原子数2~12的烷基;以及(D)含有具有苯基的磷酸酯化合物和羧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非水电解液,其中,在所述苯基上取代有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且该苯基上的取代烷基的碳原子数全部为4以上。FDA00002721250200...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2.29 JP 049154/08;2008.06.06 JP 149723/08;21.一种包含电解质和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液,该非水电解液含有下述(B)、⑶中的任一种: (B)含有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2.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所述非水电解液(B)含有选自具有C=C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具有氟原子的环状碳酸酯、单氟磷酸盐及二氟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所述非水电解液(B)含有上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且其在非水电解液⑶中所占的比例为0.0Ol重量%以上且小于10重量%。4.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所述非水电解液(B)含有选自具有C=C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具有氟原子的环状碳酸酯、单氟磷酸盐及二氟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且其在非水电解液⑶中所占的比例为0.0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5.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裕美子古田土稔野田大介木下信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