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686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涉及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领域。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块状及类球形粉末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5~3.5m2/g,平均粒径为7~30μm,拉曼比值R为0.1~0.3,晶面(002)的层间距为0.335~0.337nm。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克比容量及循环的稳定性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从而整体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综合提高提高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电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主要涉及,属于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包括在移动电话、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及储能设备上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针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开发也在不断深入地开展。目前已经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以各类石墨为主的炭负极材料。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安全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石墨材料具有规则的层间结构,较低的嵌锂电位,较好的充放电性能,目前,对于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主要是从容量及循环性能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天然石墨材料具有完美的晶形结构,理论容量可达372mAh/g,但是,用纯的天然石墨作为负极材料,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锂离子电池制作过程中,天然石墨颗粒易平行于集流体定向排布,锂离子不能从石墨的基面而只能从石墨的端面进入;同时,较高的压实密度,会导致电解液比较难于渗入到极片内部,在接近集流体一侧的负极料,会出现电解液量不足的情况,最终导致电池性能较差。另外,已经产业化的材料包括中间相碳微球类负极材料,该类材料具有结构稳定,与电解液匹配性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块状及类球形粉末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5~3.5m2/g,平均粒径为7~30μm,拉曼比值R为0.1~0.3,晶面(002)的层间距为0.335~0.337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块状及类球形粉末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5 3.5m2/g,平均粒径为7 30 μ m,拉曼比值R为0.1 0.3,晶面(002)的层间距为0.335 0.337nm。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中非碳杂质含量小于0.05%,金属微量元素总量小于20ppm,微量元素中Fe含量小于5ppm。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制备的极片最大压实密度为1.75-1.85g/cm3 ;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克比容量为355-360mAh/g ;所述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100周电池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99%。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I)原料准备:以类球形鳞片天然石墨材料和石油加工重质产物和/或煤焦油加工重质产物为原料中的碳原料;所述天然石墨材料是平均粒径为5 25 μ m且粒度分布范围为O 65 μ m的微粒;所述石油加工或煤系加工重质产物原料为平均粒径为3 30 μ m且粒度分布范围为O 75 μ m的微粒;所述天然石墨材料与所述石油加工重质产物的重量比为1:0.1 1:20 ;所述天然石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雷刘锐剑吕猛胡博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